釀選劇|人權該訴諸公投嗎?從《八尺門的辯護人》看台灣國民法官制度與死刑議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八尺門的辯護人》

「海濱國宅驚爆滅門血案,一名年約二十多歲的印尼籍漁工因不明原因,持刀闖入民宅,殺害阿美族鄭姓船長一家三口……」

試想,當你一邊吃著晚餐,一邊漫不經心地看著電視新聞,當主播播報這則消息時,腦海浮現的第一個想法是什麼?

raw-image

一上架就衝上 Netflix 本日台灣 Top 10 的律政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正是以這起滅門血案作為故事開端。該劇改編自同名原著小說,由原作者唐福睿編導,李銘順、雷嘉汭、初孟軒擔綱主演,同時還有潘儀君、楊烈、范逸臣、黃健瑋、陸夏等實力派演員攜手飆戲,陣容堅強。

公辯律師佟寶駒(李銘順飾)是出身於基隆八尺門的阿美族人,在退休前,被指派為犯下阿美族漁船船長滅門案的印尼移工進行辯護,甫進入公辯室的熱血替代役連晉平(初孟軒飾)與印尼籍看護莉娜(雷嘉汭飾),亦參與了這起命案的調查。

看似事實明確且證據確鑿的外籍漁工兇殺案,背後卻隱藏著一層又一層的政商糾葛、權利鬥爭,深入挖掘後更揭露出一連串社會現狀,包括非法漁業、移工困境、原住民權益、部落發展,以及爭議紛擾的廢死議題。

raw-image

*廢死議題與國民法官制度

「廢死聯盟曾經做過一項民意調查,臺灣民眾有七成的人對司法公平性缺乏信心,有七成五認為臺灣法律只保障有權有勢的人,有八成的人認為窮人比有錢人更容易被判死刑,但是,八成五的人支持死刑。」

從《我們與惡的距離》、《誰是被害者》到《八尺門的辯護人》,台灣劇集運用不同的敘事手法,探討加害者、被害者甚至整個社會環境的結構性問題,藉此引起觀眾對死刑議題的思辨。這些作品深刻地呈現了現實案件中理性與感性的矛盾,讓人思考法律與情感之間的複雜平衡。而《八尺門的辯護人》更以犀利的筆觸來質問:「當人權與民意相互衝突時,折衷之道為何?」、「有什麼事比人權更至高無上?」

raw-image

觀看戲劇時,透過上帝視角,觀眾能更全面地了解案件的內幕與全貌,深入探究人物內心的掙扎和選擇;然而,在現實世界中,由於媒體追求流量的聳動標題與斷章取義的片段報導,通常忽略了案件的複雜性和當事人的陳述,使得大眾接觸到的訊息往往是支離破碎的真相「殘骸」,最終在留言區裡只有對司法工作者、加害者的負面評論。

為了增進人民對於司法之瞭解及信賴,我國訂定了《國民法官法》,讓民眾與法官共同參與審判案件,希望可提升司法透明度。這套制度在今年(2023)正式上路,首例審理的案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其內容為長期遭到家暴的季性婦人趁丈夫酒醉熟睡之際持刀弒夫。

raw-image

針對這起案件判決結果的標題,部分媒體使用的關鍵字是「國民法官」、「殺夫案」、「輕判」。老實說,這些簡短的標題大多過度簡化案情和判決,無法完整呈現審判的過程和判決背後的考量因素,對不了解案件細節的一般大眾而言,可能造成誤導。

法律條文時常被說不符合人性,但人性的基準在不同的文化、社會和價值觀下會有所差異──什麼才是「正確的標準」?

司法制度的確需要不斷地改革,但同時,媒體提供客觀全面的報導尤為重要,超譯或省略判決都容易引起社會對立,或是對司法判決的不信任與質疑。

raw-image

*真相 ≠ 事實

「法庭上有各式各樣的人,各種奇怪的故事。」

《八尺門的辯護人》所參考的故事原型為 1986 年的台灣社會案件「湯英伸事件」,當時年僅 18 歲的原住民湯英伸因遭到漢人雇主欺壓和歧視,在情緒失控下殺害了雇主及其家人,隨後被判處死刑,成為台灣最年輕的死刑犯。

這起命案震驚全台,引起社會大眾熱議,同時也使得原住民的權益開始受到重視。《八尺門的辯護人》透過故事再現、角色置換,讓觀眾反思過去的事件,思考當今社會現況和司法制度。

raw-image

劇中的檢察官(王傳一飾)說:「死刑一點也不難,難的是相信世上的痛苦會有停止的一天。在司法裡,最珍貴的就是真相,而真相就是正義。」

這段台詞,讓我不禁想起《勿說是推理》(ミステリと言う勿れ,2022)主角久能整的話語:「真相遠遠不止一個,人們總是從主觀的角度出發,並認為自己的想法一定不會錯。因此,真相不會只有一個,而是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真相,但是事實只會有一個。」真相不僅是客觀的事實,還混雜著每個人主觀的看法與立場。

raw-image

法庭上的案件形形色色,隱含著複雜的人性和社會問題,但審理過程只能揭露事實的某些片段,真相往往只有個案相關人士最了解。媒體通常將這些案件概括成簡短且聳動的標題,成為大眾茶餘飯後的話題,但對於當事人來說,這些事件都是真實的人生,可能充滿情感、矛盾和人性掙扎。

《八尺門的辯護人》透過故事向觀眾傳達,真相就像個多重宇宙,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個人情感和經歷的影響,因為看待事件的角度存在盲點,因此應保持謙卑與開放的心態,不隨意下定論,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維,積極尋求更多資訊,從不同角度去了解事件。

raw-image

*生死與投票

「人權該訴諸公投嗎?生命權是憲法層次的問題,能交由民意決定嗎?」

不論你對廢死的立場是贊成或反對,《八尺門的辯護人》都值得一看,這部劇不是要探討晦澀的法律,也不是說教,而是從多重視角來切入社會角落正在發生的悲劇,藉由這個故事鋪排串連所有要素。

死刑常被諷為政治工具,《八尺門的辯護人》卻以令人意想不到的轉折來展現這個現象,其衝擊力之強,讓人久久無法釋懷,情緒激盪。令人不禁思索生命的決策權,該是掌握在誰的手裡?

raw-image

劇裡有死刑公投,其實現實中也有類似的情況。今年,「台灣百合公義協會」理事長徐紹展提出「死刑執行應於死刑判決確定後 6 個月內執行完畢」的全國性公民投票提案,該案經中選會審議後認為有舉行聽證必要,以釐清相關爭議。

談及如此重要的人權和生命權議題時,公民投票是否適當仍值得深思,這不僅關乎死刑,更涉及社會價值觀和民主原則的核心。讀者們不妨想想,面對這一題,你會投下贊成還是反對?

raw-image
全文劇照提供:公共電視八大電視八尺門的辯護人官方粉專
責任編輯:黃于真
核稿編輯:張硯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04
從故事的完整性和縝密度來看,《小鎮星熱點》並不是笨蛋節奏最流暢的作品。由於在落筆之初並沒有定義明確的劇本骨架,整體敘事相對鬆散,尤其前半段雖然依然很合喜愛日常、逗趣風格的觀眾胃口,但戲劇張力確實較低。然而,看似零亂發散的佈局,最終卻在最後三集裡被巧妙收束,更成功回收了散落在先前劇情各處的碎片和伏筆。
Thumbnail
2025/04/04
從故事的完整性和縝密度來看,《小鎮星熱點》並不是笨蛋節奏最流暢的作品。由於在落筆之初並沒有定義明確的劇本骨架,整體敘事相對鬆散,尤其前半段雖然依然很合喜愛日常、逗趣風格的觀眾胃口,但戲劇張力確實較低。然而,看似零亂發散的佈局,最終卻在最後三集裡被巧妙收束,更成功回收了散落在先前劇情各處的碎片和伏筆。
Thumbnail
2025/03/24
《混沌少年時》展現了戲劇的魅力來自紮實的劇本和演技,而非花俏的特效或爆破場面,全劇以凱蒂的死亡為出發,讓觀眾看見事件背後存在著的、比傑米殺人更為嚴重的問題。從現實生活的暴力到虛擬網絡的霸凌,我不禁想起近年幾部童話電影皆因女主角的膚色與言論和公眾預期不同,網路上便引發各種針對女性外貌的訕笑和攻擊言論。
Thumbnail
2025/03/24
《混沌少年時》展現了戲劇的魅力來自紮實的劇本和演技,而非花俏的特效或爆破場面,全劇以凱蒂的死亡為出發,讓觀眾看見事件背後存在著的、比傑米殺人更為嚴重的問題。從現實生活的暴力到虛擬網絡的霸凌,我不禁想起近年幾部童話電影皆因女主角的膚色與言論和公眾預期不同,網路上便引發各種針對女性外貌的訕笑和攻擊言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台劇《八尺門辯護人》以外籍漁工的司法案件為主軸,揭露法庭通譯制度的問題,包括誤譯、利益衝突及語言不通導致的司法不公。臺灣法庭通譯制度雖有基本規範,但因通譯人力不足、資格審查機制鬆散,常出現翻譯失準或角色混淆的問題。與此相比,美國有專業認證制度,中國則缺乏完善的通譯機制,影響少數族群的司法權益。
Thumbnail
台劇《八尺門辯護人》以外籍漁工的司法案件為主軸,揭露法庭通譯制度的問題,包括誤譯、利益衝突及語言不通導致的司法不公。臺灣法庭通譯制度雖有基本規範,但因通譯人力不足、資格審查機制鬆散,常出現翻譯失準或角色混淆的問題。與此相比,美國有專業認證制度,中國則缺乏完善的通譯機制,影響少數族群的司法權益。
Thumbnail
憲法法庭23日死刑釋憲案言詞辯論,半數認為符合應報並罪有應得,憲法追求所有人的正義,應合憲,半數學者認侵犯人性尊嚴、剝奪生命權而違憲。 顏厥安:刑罰論須引進分配正義觀點,在個人責任外考量社會責任,那就不可能有死刑。因國家不能對社會也要承擔起部分責任的犯人施以終極刑罰,這是民主國家政治權力的起碼界線。
Thumbnail
憲法法庭23日死刑釋憲案言詞辯論,半數認為符合應報並罪有應得,憲法追求所有人的正義,應合憲,半數學者認侵犯人性尊嚴、剝奪生命權而違憲。 顏厥安:刑罰論須引進分配正義觀點,在個人責任外考量社會責任,那就不可能有死刑。因國家不能對社會也要承擔起部分責任的犯人施以終極刑罰,這是民主國家政治權力的起碼界線。
Thumbnail
  「台有有將近七成的人對司法的公平性缺乏信心,將近八成認為窮人比有錢人更容易被判死刑,卻有八成五的民眾支持死刑。」   此為劇中引述廢死聯盟公布的數據,卻也存在民眾對死刑的矛盾,既對司法公平缺乏信心,又支持死刑判決。或者說,對司法缺乏信心的不是不公平,而是沒有符合民眾對公平的想像。本
Thumbnail
  「台有有將近七成的人對司法的公平性缺乏信心,將近八成認為窮人比有錢人更容易被判死刑,卻有八成五的民眾支持死刑。」   此為劇中引述廢死聯盟公布的數據,卻也存在民眾對死刑的矛盾,既對司法公平缺乏信心,又支持死刑判決。或者說,對司法缺乏信心的不是不公平,而是沒有符合民眾對公平的想像。本
Thumbnail
每每討論到廢死議題, 人們往往流於情緒, 甚至成為政治攻防的籌碼。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每每討論到廢死議題, 人們往往流於情緒, 甚至成為政治攻防的籌碼。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你是「鍵盤柯南」嗎?每次發生社會事件,你是否總是忿忿不平,不理解為什麼輿論一面倒,判決還是出乎意料?有一個節目,正是為了鄉民法官而生……
Thumbnail
你是「鍵盤柯南」嗎?每次發生社會事件,你是否總是忿忿不平,不理解為什麼輿論一面倒,判決還是出乎意料?有一個節目,正是為了鄉民法官而生……
Thumbnail
《八尺門的辯護人》透過故事向觀眾傳達,真相就像個多重宇宙,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個人情感和經歷的影響,因為看待事件的角度存在盲點,因此應保持謙卑與開放的心態,不隨意下定論,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維,積極尋求更多資訊,從不同角度去了解事件。
Thumbnail
《八尺門的辯護人》透過故事向觀眾傳達,真相就像個多重宇宙,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個人情感和經歷的影響,因為看待事件的角度存在盲點,因此應保持謙卑與開放的心態,不隨意下定論,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維,積極尋求更多資訊,從不同角度去了解事件。
Thumbnail
〈生死之間—人權影展巡迴放映計畫〉—後感 人權影展的開幕式播放了三部紀錄片,分別是《告別死刑—蒙古國廢死踏查》、《當我們冤在一起》,以及《砍掉不重練-伊利諾州廢死經驗》。而這分別讓我們去看到的是冤案、死囚以及國家的死刑。 談到死刑歷來我都認為我們該問的問題究竟是:死刑是否應該廢除?或者,死刑是否應該
Thumbnail
〈生死之間—人權影展巡迴放映計畫〉—後感 人權影展的開幕式播放了三部紀錄片,分別是《告別死刑—蒙古國廢死踏查》、《當我們冤在一起》,以及《砍掉不重練-伊利諾州廢死經驗》。而這分別讓我們去看到的是冤案、死囚以及國家的死刑。 談到死刑歷來我都認為我們該問的問題究竟是:死刑是否應該廢除?或者,死刑是否應該
Thumbnail
今時今日的安穩,是上一代留給我們的成果,我們最基本是否有責任為下一代,維持一個不論貧富、不論身份,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 一直都在等待看這電影《一級指控》,可是這電影一拖已經是三年的光景。可是在三年前上映和今日在螢光幕上看這套戲,在某面目全非之地看法治,著實令人感到諷刺和唏噓,在公義消失得無影無
Thumbnail
今時今日的安穩,是上一代留給我們的成果,我們最基本是否有責任為下一代,維持一個不論貧富、不論身份,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 一直都在等待看這電影《一級指控》,可是這電影一拖已經是三年的光景。可是在三年前上映和今日在螢光幕上看這套戲,在某面目全非之地看法治,著實令人感到諷刺和唏噓,在公義消失得無影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