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對訊息的反應隱含著風險訊號

2023/08/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股市為什麼有時候會出現密集的利多或利空?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投資人心理有自動篩選的機制,任何時刻都是利多與利空並存的,但投資人的心理篩選機制選擇了要看到利多或利空,或是選擇忽略利多或利空,同時,新聞媒體也有篩選機制,市場熱絡時的新聞多半採取正面樂觀角度,報導利多而忽略利空與風險,要等到股價出現明顯下跌之後,新聞才會密集出現利空與風險。


新聞對於財經訊息的篩選,有部分原因是收視(閱讀)率或網路流量因素,越多人關心、越多人願意看的資訊越容易成為新聞,在市場熱絡時,較多股民抱持樂觀態度,熱門的股票會有特別多正面新聞,即使有實質利空仍會被忽略,例如AI概念股有不少營收獲利仍明顯衰退,新聞卻是以預期未來會有大幅成長的角度呈現,這是符合客戶(閱讀者)期待的新聞,不一定是客觀事實的新聞。


一般投資人看到的新聞,接收的資訊,多半會不自覺的偏向某種傾向,漲勢過程偏向於利多新聞,跌勢過程偏向於利空新聞,或說是中性的訊息,但在漲勢過程偏向於正面解讀,在跌勢過程則偏向於負面解讀,不過對於大戶主力而言,多半已有自身的觀點,新聞訊息可能成為利用的工具,可能藉利多拉抬股價,或是趁利多引來追價而逆向操作賣出股票,所以觀察股價對於訊息的反應,是判斷漲跌趨勢的重要參考。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02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給小股民的思考解析課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131會員
1.3K內容數
<p>在這裡,你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吸收我的畢生精華,找到正確的理財關鍵字。</p>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