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投資與主動投資哪個好? 其實這並非選擇題

2023/08/13閱讀時間約 0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近期FB上,擁護主動投資與擁護被動投資的KOL又開始在炒哪一種策略比較好,這個議題從來都沒有降溫過,還隨著股市一直創高越吵越兇。

我們來分別了解一下,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擁護者的主要觀點,

主動投資擁護者的觀點:

主動投資可以藉由研究、專業及資訊優勢或交易策略,找出具有潛力的個股,獲取比大盤高出好幾倍的報酬率,雖然風險較高,但相對的報酬也較高,像是2020年開始的生技股行情及航運股行情,到近期的AI題材股大噴發,都是主動選股打敗大盤的例子。

202004~202209 生技股走勢

202004~202209 生技股走勢


2020 航運股走勢

2020 航運股走勢

被動投資擁護者的觀點:

根據統計,主動投資長期的報酬率是輸給大盤的,這一點在基金投資上特別明顯,根據SPIVA的統計指出,美國近一年基金表現與大盤的比較如下:

raw-image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近1年有近半數的基金表現優於大盤,但是隨著期間拉長,比例越來越低,超過10年後甚至只有不到10%的基金表現優於大盤,所以也難怪被動投資的擁護者如此支持被動投資策略。

但是,就像標題寫的,這兩種策略並不是選擇題,你並不是只能從兩種方式裡面選擇一種,反而可以透過資金的規劃,同時布局這兩種策略,讓投資組合可以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在『究極の投資選擇-被動還是主動?』這篇文章中,我提出了一個主動與被動的配置的方式,配置方式如下圖:

raw-image

這張圖中的紅點位置為:主動投資50% 被動投資50%,依據點位的移動可以使用不同的比例配置,例如在綠點時的配置比例為:主動投資70% 被動投資30%;而在藍點時的配置比例為:主動投資30% 被動投資70%。

這一張配置圖也可以當成你的策略配置績效檢視表,舉例來說,你原本的策略配置是主動投資30%,被動投資70%,但一段時間後你發現你的資產變成主動投資60%,被動投資40%,這時候有以下兩種做法:

  1. 既然主動投資的績效較好,那麼可以找出主動選股成功的要素,將他使用到之後的選股策略中,也可以增加主動投資的比例;若是被動投資的成效較好,則可以增加被動投資的比例。
  2. 當投資配置比例偏離原本比例太多,可使用『再平衡』的方式調整回原本的比例,也就是將主動投資多出的部位賣掉,並新增到被動投資的部位,讓整體的主動被動配置比例回到30:70。

再平衡的優點是能夠控制整體投資組合的風險,更精確的說,是降低整體投資 組合的波動性。

想想看,若主動投資的比例從30%上升到70%,若大盤反轉,那麼這70%的部位就會面臨大幅回檔,也會造成整體投組帳面價值的大幅下降,但如果利用再平衡,將70%調整回30%,就可以大幅降低回檔風險跟整體波動性。

講了不少策略配置的方法,但面動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的看法時,大家應該要保持一種觀念:每種投資方式都有它的優點及缺點,在看到網路上較為偏激的觀點時應該仔細思考內容是否正確,以及他所描述的情境是不是適合你的現況,千萬不要一廂情願的認為單一投資方式就是所謂的真理,而否定了其他方式,這樣反而會讓自己眼光變得狹隘,也會錯失許多機會。

另外一點是,大部的人會認為投資ETF就是被動投資,事實上不見得是如此,這一點會另外寫一篇文章來說明。

18會員
30內容數
從金融業跨足到軟體業PM的社畜,記錄身為身為PM的各種辛酸雜談,還有一些跨產業的心態調整以及如何適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