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第系列 | 巴約,DJ的家,還有可麗餅

諾曼第系列 | 巴約,DJ的家,還有可麗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一樣是充滿陽光的夏天,但巴約(Bayeux)並不像巴黎一樣炎熱,反而意外的涼快。

別看這個小鎮人口稀少,她可是有個很重要的歷史地位-1944年6月7日,也就是D-Day的隔天,巴約是第一個被盟軍解放的城市,很多店家門外都貼有戴高樂將軍當年來訪的照片,而我寄給友人的明信片也是這幅光景。

這也是我D-DAY之旅投宿的小鎮,我的沙發衝浪host來自布列塔尼,是個不喜歡在同個地方待太久的人,這次因為工作的關係搬到巴約。工作之餘,他除了是個DJ外,也提供自家的空間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交交朋友,享受他的斜槓人生。


一進家門,客廳裡擺放的除了各式DJ混音器外,還有滿牆滿櫃的CD和電影影集DVD。看到這3樣收藏後,我就知道這次的沙發衝浪會很不錯。這老兄,很可以。

raw-image

巡禮完登陸之日的隔天,host說下班後帶我去看德軍砲台,在這之前我想幹嘛都可以,探索小鎮啊逛博物館什麼的。但不知道為什麼,打從起床後,我就只想著一件事。
有跟我出門玩過的人大概知道,我對食物其實沒什麼要求,都隨便吃,只要能果腹就行了。但那天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對可麗餅(crêpe)有股很深的執念,非吃不可,而且鹹的甜的都要。

於是Google之後發現,在這不遠處有一家徒步4分鐘就能到達的可麗餅餐廳,外觀也蠻漂亮的,完全符合我想像:坐在露天座享受陽光吹著微風吃著可麗餅,或許再來一支薄荷巧克力冰淇淋。堪稱完美悠閒的度假。

出了家門拐了幾個彎,到了門口走進店裡,選了一個美國人家庭對面的位子,坐下後看了菜單卻越看越不對勁。

披薩。
沙拉。
義大利麵。
各式酒類。

說好的可麗餅呢?

怎麼沒有半個可麗餅?都是披薩跟義大利麵,所以我說的那個可麗餅呢?

於是我稍稍往外看一眼招牌。

不看還好,一看才發現,幹!我走錯了,這裡是披薩店!
我無意冒犯披薩,但來到歐洲後,吃披薩就像在吃麥當勞一樣,實在不是用來享受度假的佳餚。

但招呼都打了也水也喝了,對面美國人家庭的金髮小弟弟還像是第一次看到亞洲人一樣,直勾勾的盯著我。於是只好硬點了羊乳起司沙拉......好啦是蠻好吃的。

raw-image

傍晚host下班後,我哀怨的跟他說這件事。

『怎麼不早講?我帶你去一家我朋友的店啊。』真是個好人,我又一次傻人有傻福,於是看完德軍砲台後我們就開心的晃去餐廳了。

雖然是朋友的店,但其實host也是第一次來。前面說過,他來自布列塔尼,平常吃的都是媽媽牌的可麗餅,根本不會到外面的店。

『但這就是認識新朋友有趣的地方。』他這麼說。

『你永遠有意想不到的新體驗,也有機會做你平常不會做的事。』

選了河畔楊柳樹下的位子後,我們一個喝啤酒,一個喝蘋果酒一邊閒聊(他叫我一定要嚐嚐諾曼第產的蘋果酒),聊他喜歡每三年換一個城市居住、聊之前的沙發客、聊這裡怎麼一堆冰淇淋店、聊音樂。而發現音樂品味差不多後,回到家一起看了波希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用Queen的故事結束這回合。


avatar-img
Edith的沙龍
8會員
2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Edit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算是個半吊子的二戰迷。 因此,諾曼第登陸的景點自然在我「來歐洲一定要去」的清單裡。 不管是當初爬文還是直接來自當地人的忠告,都告訴我諾曼第地區沒有車子等於沒有行動能力,但不信邪的我還是打算以公車來完成我的巡禮。 還好傻人有傻福。 來到沙發衝浪的住處後,host說雖然不知道我的計劃,但他很
《世界上最爛的人》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女主角從工作到感情,一律都是:這個行不通,就換下一個:在唸心理學時和教授大玩師生戀,轉職攝影時拍著
牠算是我的法國旅居生活中,一段可愛的小插曲。 牠從來不屬於我,牠有自己的家。 牠的主人是一位住附近的女士,女士擁有不只一隻貓,但卻不常在家,因此她的貓群們採用半放養的方式,讓牠們可以自由地在這社區活動。 牠是一隻虎斑貓,我們都叫牠小虎。
從前的我對海並沒有太大的嚮往,即便從小就生長在海岸線,家裡窗戶望出去就是太平洋和綠島,我還是沒有產生理應有的,那種類似依賴寄託的情感。更甚者,小學曾經是游泳校隊一員的我,卻相當抗拒在海裡游泳,只因我對於大自然的未知感到恐懼。
盧昂(Rouen)是我造訪的第一個諾曼第城鎮。 之所以會選擇她作為第一站,是因為法國友人C。 C是我初到巴黎時的貴人之一。 當時我的法文不甚流利,他英文也不好,但我卻拽著第二次見面的他陪我看一處位於郊區的房子。搭著公車駛往市郊,兩旁的風景漸漸變成美國電影才會出現的郊區大賣場,我一度以為我們
有去歐洲跳過舞的人大概都知道,相較於台灣,那裡的年齡結構可謂相當多元,除了相對少數的年輕大學生外,佔最多數的便是介於25~50之間的中年人,再來就是50+的阿公阿嬤們了。
我算是個半吊子的二戰迷。 因此,諾曼第登陸的景點自然在我「來歐洲一定要去」的清單裡。 不管是當初爬文還是直接來自當地人的忠告,都告訴我諾曼第地區沒有車子等於沒有行動能力,但不信邪的我還是打算以公車來完成我的巡禮。 還好傻人有傻福。 來到沙發衝浪的住處後,host說雖然不知道我的計劃,但他很
《世界上最爛的人》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女主角從工作到感情,一律都是:這個行不通,就換下一個:在唸心理學時和教授大玩師生戀,轉職攝影時拍著
牠算是我的法國旅居生活中,一段可愛的小插曲。 牠從來不屬於我,牠有自己的家。 牠的主人是一位住附近的女士,女士擁有不只一隻貓,但卻不常在家,因此她的貓群們採用半放養的方式,讓牠們可以自由地在這社區活動。 牠是一隻虎斑貓,我們都叫牠小虎。
從前的我對海並沒有太大的嚮往,即便從小就生長在海岸線,家裡窗戶望出去就是太平洋和綠島,我還是沒有產生理應有的,那種類似依賴寄託的情感。更甚者,小學曾經是游泳校隊一員的我,卻相當抗拒在海裡游泳,只因我對於大自然的未知感到恐懼。
盧昂(Rouen)是我造訪的第一個諾曼第城鎮。 之所以會選擇她作為第一站,是因為法國友人C。 C是我初到巴黎時的貴人之一。 當時我的法文不甚流利,他英文也不好,但我卻拽著第二次見面的他陪我看一處位於郊區的房子。搭著公車駛往市郊,兩旁的風景漸漸變成美國電影才會出現的郊區大賣場,我一度以為我們
有去歐洲跳過舞的人大概都知道,相較於台灣,那裡的年齡結構可謂相當多元,除了相對少數的年輕大學生外,佔最多數的便是介於25~50之間的中年人,再來就是50+的阿公阿嬤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