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錢這檔事,以前依靠的是交情,是了解,是相信你不會中途跑路;現在則是仰賴契約,依靠信用,大不了法院見嘛,誰怕誰啊!而兩者的共通點在於——金融本身,就是信任。
註:上段文字出自金融是弱者的救世主 | 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 | 書評 plus+ 觀點 #1附上文末提問的小答案,就算只讀【書評 plus+ 觀點 #1-2】,也不會影響理解喔!
這一篇來提提金融另一個顛覆我過去思維的概念——借錢,學術一點講,借貸。
在很小的時候,小到以父母為天的時候,不曉得你有沒有跟爸媽要錢買過某樣東西呢?
我有,還很常,而我記得那時爸媽最常給我的回應是:「家裡沒錢。」
這大概是推託,畢竟當時的我還可以到外頭上才藝班……所以媽媽,藉口能找好一點的嗎?
言歸正傳,小時候無害單純的我是真的相信了,相信家裡沒錢,得幫家裡省點錢。
這樣的想法貫穿我的學生時代,在無形之中也形塑了我的金錢觀——能省則省,多花一點錢就覺得好罪惡,又當時流行許多借錢毀一生的社會事件,什麼卡奴啊,什麼討債啊,我理所當然對透支自己的借貸或消費感到擔心害怕。
以現代用語概括,我大概就是典型的被窮養的小孩。
如果你的處境跟我相去不遠,你一定會對金錢使用份外謹慎,對信用借貸感到莫名恐懼,以至於壓根兒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
不過真相是,未成年時期你壓根兒不會花到什麼錢,我指的是,你自己的錢,畢竟大部分花的都是長輩的(笑),相對的,這時候的你也沒什麼力量可以掌握自己的生活,長輩的生活要是崩毀了,你也無法豁免,超容易GG。
好啦,讓我們把時間挪後,挪到白髮蒼蒼口齒不清殷殷期盼有兒孫陪伴的老人時期。
這時候的你應該老的需要別人照顧了,你可以選擇請家人、請看護或到長照機構,並依照你的健康程度付出相對應的金錢或人情,總之,每個月的花費是可以預期的,每天的目標是吃飽睡好,行有餘力出去走走,至於過得奢侈或簡便,交給壯年時代燃燒生命上班賺錢的自己決定,最大的意外就是健康一旦出問題,會不小心葛闢而已。
而上班賺錢通常是在壯年時期,這個時期生活上可能隱含各種未爆彈,上有高堂下有兒女,你可能要花非常多錢,每月虛執十來萬說不定都是常態,不過幸好,你的生財工具足夠應付這些開銷,沒錢想必也不敢生不敢婚,總之只要奉獻自己的時間精力,顧好自己贍養父母,一切花費,不足為懼。
現在,就只剩最後一個階段了。
這個階段的你又窮又需要錢,不確定職涯,不確定伴侶,能打點零工但還不能完全獨立,法律上成年行動上卻又各種障礙,你經常為自己的未來茫然,三不五時的交際生活又會讓你多出額外費用,你可能穿得漂亮帥氣,口袋裡卻一毛錢都沒有,反正一人飽全家飽,沒錢就吃少一點,明天繼續一尾活龍。
大部分的人都會在二十到三十歲左右遇到這些狀況。
有個非常詩意的名稱可以稱呼這個階段——後青春期,又稱1/4危機。
物質上囊中羞澀,可精神上,這是你最有理想,滿懷憧憬,連結人脈,嘗試跳脫,最能為生命犯錯與試驗的年紀,你會遇到很多的人,看到很多風景,接觸不同職業,再與人締結關係,然後從一次又一次的試驗中,形塑未來你想要的生活。
後青春期正是你最需要錢又窮到可以被鬼抓走的年紀,然而這個時候也是你能面對最多機會的時刻,你會在這個階段決定你的職業,你的伴侶,還有你的一生。
攤開我們的一生,每個階段面臨的人生風險有大有小,能得到的紙鈔之力有多有少,總結上述我所說的四個時期,可以得到一個有趣的象限圖:
而本書作者謝教授大大方方地指出,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在最需要錢的後期春期,向未來的自己,也就是壯年時期甚至老年時期的自己借貸?
為什麼不讓未來的你,讓此時的你,擁有更多的機會與視野?
這才是借貸的意義,他把風險和金錢掛鉤,讓未來所得的金錢能夠攤平現在所承受的風險。讓明明能力足夠的你,不要因為沒有錢購買那套名牌西裝,而被人資發出一封謝謝再連絡的回絕信件;讓性格良善不善交際的你,能夠出席一場同好聚會,得到跟男神女神更加認識彼此的機會。
這個概念顛覆我這個被窮養長大的孩子,我一向對借貸避之唯恐不及,就是死存錢,而正常的人生順序也並非如我在文章中所寫,經歷完未成年時期後直接跳到老年期,剛脫離未成年時期的人們,很難想像未來的自己究竟可以賺到多少錢,觀念改了是改了,但實際操作呢?我只能說,我也沒做過😂
不過在這個任何技能都能變現的時代裡,或許我們可以慢慢放寬自己的侷限,相信自己的可能,以更正確良善的態度面對我們從未悉知的領域。
如果想要有拓展其他金錢觀念,就請各位翻看這本【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一起體會謝教授豁達開闊的金錢通識課。
#借貸#金錢觀#後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