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人,是我認同自己價值的開始
有段時間常被指責說話很尖銳。
後來發覺,即使我修改自己的語氣,繼續做著自己可能是喜歡的事情,我才發現那個當初給我意見的人,也沒有因此回復當初那種關係持續交流的感覺,於是我明白:他的意見就「沒有想讓我變得更好」的意圖在裡面。
只是透過成功控制別人這點,滿足他的私慾而已。
而且原先看我比較犀利口味的讀者還會流失,二邊都不討好,中了「我必須對人友善」的陷阱,全然忘記要去評判篩選一下這些意見:是否值得入我的耳、是否值得我為它改變。
現在我就會對這樣試圖控制我的人說:我還是友善的,只是沒有準備給你而已。
...
這才知道,原來害怕過馬齒徒增,還是有得到比學歷還真實的收穫。
對靈性這樣的東西,既療癒又抗拒。
我的視角和經驗談中,不太明白為什麼會有人懷疑鬼神的存在,這得取決於祂們要不要與我們互動,並非是路人般的,遇到還能隨意搭訕二句;不過當然,也不會認為人非信之,畢竟我也無法以科學方法實證之。
我不會覺得人缺乏人際間的基本尊重就得矯正,但這種無禮就會心裡把他打入冷宮。
成大板最近有篇文章在提到:是不是人與人之間的來往總是會隔層膜;我搬了很俗的那套說法:因為我們沒辦法改變人的調性,其實反話就是在說「放下對人的期待」甚至是執著。
不合則散它的道理,等於不自尋煩惱。
判斷關係品質的自我問句
從前的我太想讓這個社會喜歡,但「別人」是肯定滿足不完。
後來有那麼一刻清醒的時候,才知道其實自己被虧待的很厲害;我大可以上門跟這堆人理論,甚至有理有據的要他們捏好自己尾巴,要求他們接下來給我好好做人,不要成天造成別人的心理負擔和麻煩。
拿情勒關係類比,就是我們無法控管這些人,但可以把他們隔絕在外。
一旦我對關係的順暢程度起疑心,現在首要會問自己:我在委屈什麼、我有沒有遷就了對方的什麼,這段關係一直是這個狀態的話,我還想不想繼續;只要有任何一點遲疑,是又想要滿足一些社會價值觀,我就會立刻隔起一道屏障。
我會轉為問這些人:怎麼別人不會讓我對關係起疑,偏是你們呢。
...
餘下的空間你可以透過方格子既有功能,與我的內容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