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 第二件六折&買一送一

理財 - 第二件六折&買一送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第二件六折」跟「買一送一」這兩句話,應該是最常聽到的促銷方案了,聽起來很划算,實際上呢?若沒思考清楚背後的涵義,反倒有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第二件六折:

有需要,那麼第一件不管是不是原價都會購買。但值不值得額外多花60%的費用,去獲得第二個相同的商品?

這邊先不考慮商家先將售價提高30%後再打八折這個可能性。
  • 午餐買便當,原價$100元,第二件六折,若是集體訂餐的話,這就是一個相當划算的選擇,只要湊到足夠的人數,等同於所有人的便當都打八折。
  • 若是只有自己一個人要吃呢?會為了第二個同口味的便當有折扣,一次買兩個嗎?一餐吃得完兩個便當嗎?還是打算一個當午餐,另一個當晚餐?便當放到晚上才吃,是否會有食安問題?

買一送一:

同上,有需要的情況下,購買第一件,這時候額外多拿到第二件,結果是好是壞要看情況。

  • 冰淇淋買一送一,一個人吃兩個,會不會因為攝取太多糖分和熱量,影響健康,產生壞的結果。
  • 若有人一同分享,可以促進關係還能享受甜食,又可以省錢,這是好的結果。

「先有需求後有消費」的情況下,「第二件六折」跟「買一送一」的結果,好壞參半。


但若是被「第二件六折」跟「買一送一」給誤導,做出錯誤的判斷:「這個商品現在有折扣,購買很划算,不買可惜。」,進而產生非必要的消費,這種情況下,結果多半都是不好的。

花了錢買了吃不完、用不到、不急需的商品,若是食品類的,搞不好還有保存期限問題,買回來沒立即食用完畢就過期只能丟棄,還不忘自我安慰:「這個商品這麼便宜,小錢,沒事。」。

根本問題,其實不在於「買了誤以為想要的商品」或是「買了乍看之下很優惠的商品」這兩點,而是在於養成了不理智、衝動性的消費習慣。

就舉衛生紙為例好了,一家四口平均一個月要用掉一袋抽取式衛生紙,前一袋快用完再去補充即可,但若是因為有優惠、很划算,一口氣帶了兩大箱共十袋衛生紙回來,買的時候很開心,覺得賺到了,但這兩大箱衛生紙要怎麼收納,還不影響家中原有的動線與空間呢?若是為了這兩大箱衛生紙,反倒讓居家舒適程度降低,這樣到底是賺了還是賠了呢?

除了衛生紙以外,還有各式各樣、種類繁多的必要生活用品:牙膏、牙刷、毛巾、襪子、洗碗精、洗衣精、...等,都可以套用。屯了衛生紙,就會想要再屯其它商品,若家中空間足夠,甚至可以安排兩個閒置的房間,專門用來當儲藏室儲存商品,這樣還能說是品味獨特的嗜好。可是絕大多數的人家中,並沒有這麼充裕的空間,很容易影響到居家舒適程度。


「第二件六折」跟「買一送一」聽起來很好、很棒,但該商品是屬於「需要」還是「想要」,還是只是「誤以為想要」而已,其中的差距非常大。

avatar-img
好久沒動腦寫文了的沙龍
46會員
185內容數
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沒祖產、沒後援,私立學店大學畢業,20年來都在低薪服務業打轉。四十歲的時候,想轉換跑道卻毫無頭緒,決定將自己過往經歷轉換成文字,試試看是否能理出思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雖然說學貸相對好借,借貸額度不高,相對低的優惠利率,有狀況還可申請延繳或緩繳,就業後一年才開始還款,整體負擔不算大,但仍不建議用學貸來投資。 尤其是對於需要學貸才能繼續學業的人來說,不好好提升能力,反倒去打工賺錢,感覺有點本末倒置。
退休後的收入多半會遠低於退休前,收入減少而支出不變或增加的情況下,退休後反倒更應該重視理財。
思考、評估過的省錢才是真正的省錢;不合時宜的省錢,後續全都得連本帶利的花掉。
信用卡的「分期付款」和「最低應繳金額」這兩個功能,是救急才用的,不建議常態性或習慣性使用。
對於沒有足夠金融知識或自制力不足的人來說,「信用卡」+「分期付款」的組合,是極度危險的消費方式。
信用卡及簽帳金融卡各自有其適合用途,依照自身狀況,選擇合適的工具,並妥善、正確的使用。
雖然說學貸相對好借,借貸額度不高,相對低的優惠利率,有狀況還可申請延繳或緩繳,就業後一年才開始還款,整體負擔不算大,但仍不建議用學貸來投資。 尤其是對於需要學貸才能繼續學業的人來說,不好好提升能力,反倒去打工賺錢,感覺有點本末倒置。
退休後的收入多半會遠低於退休前,收入減少而支出不變或增加的情況下,退休後反倒更應該重視理財。
思考、評估過的省錢才是真正的省錢;不合時宜的省錢,後續全都得連本帶利的花掉。
信用卡的「分期付款」和「最低應繳金額」這兩個功能,是救急才用的,不建議常態性或習慣性使用。
對於沒有足夠金融知識或自制力不足的人來說,「信用卡」+「分期付款」的組合,是極度危險的消費方式。
信用卡及簽帳金融卡各自有其適合用途,依照自身狀況,選擇合適的工具,並妥善、正確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