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距離的婆媳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嚴格來說我跟我婆婆沒有婆媳問題,即使曾經幾次不愉快,但是已經事過境遷。

在我公公過世後,孩子陪伴她,她也陪伴孩子慢慢長大,之前幾年平日會住在我家,假日回去。

這學期開始她說她決定採取中午到我家,吃個中飯,念經做功課後,下午去接孩子放學,等我下班回去她就離開。

主因就是二個孩子都長大了,不再需要時刻盯著

好的。

剛開始,我也不太習慣我婆婆的作風,感覺是完成任務就要閃人,但是相處久了,大概這就是她的個性。

是的,在金錢方面,她跟我們算得很清楚。

麻煩她帶二個孩子去看醫生,大部分情況下我都會先拿錢給她,偶爾忘記,她會在line上提醒《掛號費400還未給》,我看到就會立馬轉帳給她。

對,我們天天住同一個屋簷下,該付多少錢也都要算清楚。

基本上,比較像普通朋友一樣相處,不遠不近,保持距離。

我欣賞她的獨立老,以旁觀者來看,這樣的老年生活很自在。

avatar-img
17會員
3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茉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婆婆的新房子通知要繳最後一筆工程款,先生問婆婆說怎麼不貸款呢? 正常情況下,能貸款當然要貸款,萬一臨時需要用錢時才有備案,婆婆直接回絕:不要 首先,她並不想麻煩子女當保人,這是她的事情,她能獨立處理。 其次,她自己有盤算好,付完還有剩一些錢在手上,加上勞退跟保險給付,以她一個人的開銷不大,
打從我兒子有資產後,偶爾因為外出現金不夠,我跟兒子周轉一下,通常1到2天內我就會把錢還給孩子。 咦,不是妳的孩子,錢也要算這清楚嗎? 因為信任感,孩子願意把自己的錢臨時性借給爸媽,那麼這筆錢就是屬於孩子的財產,借用時,本來就應該要歸還。 假設是集資購買東西,孩子說他也要參一腳,我先
回想我們在孩子這個年紀,是不是也跟他們做一樣的事情呢? 我媽把一輩子的希望都寄託兒女,總抱著孩子能出息的期待,但是兒女回報給她的卻和期待背道而馳,那時,他們也是希望孩子能體會父母的苦心。 然,被保護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沒有經歷過父母的過程,真的很難做到理解父母這件事,我是當了父母才開始理解父母。
在最初沒有固定零用錢的階段,採用做1件事情可以累積1點,10點可以換10元,後來孩子變成只要做事情就會跟大人索取報酬,我當時想了想,覺得這樣子的方式只能適合在初期使用。 於是調整為周薪,一個禮拜5塊錢慢慢調薪變成10元,再轉換為月薪50元,現在則是100元。 #初期的項目就是鼓勵孩子自理
最近婆婆的新房子通知要繳最後一筆工程款,先生問婆婆說怎麼不貸款呢? 正常情況下,能貸款當然要貸款,萬一臨時需要用錢時才有備案,婆婆直接回絕:不要 首先,她並不想麻煩子女當保人,這是她的事情,她能獨立處理。 其次,她自己有盤算好,付完還有剩一些錢在手上,加上勞退跟保險給付,以她一個人的開銷不大,
打從我兒子有資產後,偶爾因為外出現金不夠,我跟兒子周轉一下,通常1到2天內我就會把錢還給孩子。 咦,不是妳的孩子,錢也要算這清楚嗎? 因為信任感,孩子願意把自己的錢臨時性借給爸媽,那麼這筆錢就是屬於孩子的財產,借用時,本來就應該要歸還。 假設是集資購買東西,孩子說他也要參一腳,我先
回想我們在孩子這個年紀,是不是也跟他們做一樣的事情呢? 我媽把一輩子的希望都寄託兒女,總抱著孩子能出息的期待,但是兒女回報給她的卻和期待背道而馳,那時,他們也是希望孩子能體會父母的苦心。 然,被保護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沒有經歷過父母的過程,真的很難做到理解父母這件事,我是當了父母才開始理解父母。
在最初沒有固定零用錢的階段,採用做1件事情可以累積1點,10點可以換10元,後來孩子變成只要做事情就會跟大人索取報酬,我當時想了想,覺得這樣子的方式只能適合在初期使用。 於是調整為周薪,一個禮拜5塊錢慢慢調薪變成10元,再轉換為月薪50元,現在則是100元。 #初期的項目就是鼓勵孩子自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過了一個月,總算能夠冷靜地思考整理心情了。去年秋天,長期住院的婆婆過世了。在我們結婚之前,她就一直住院,所以我們只見過幾次面。但她是個溫暖的人,希望能讓她看看我的孫子。新年開始我知道懷孕。上個月,我去公公家向婆婆的墓碑及公公報告。卻被一個陌生男子迎接。公公現在去領取要招待我們的餐點,叫我們進去等候…
前言 看完昨天《如何當公婆》一文,你或許覺得有點太過了,把親情弄得提心吊膽的,有必要嗎?如果你有此問,那麼你可能沒看過網上盛傳的《媳婦寫給婆婆的一封信》,以及《婆婆給鎴婦的一封信》(我把網址放在下面,請參閱) 界線要畫清 媳婦結婚後住進公婆家,然後呢?因為界線沒有畫清楚,權利義務沒有訂明白,結
Thumbnail
跟自己的爸爸媽媽,也有一些說不上來的「差別」,好像跟爸爸比較沒有隔閡,跟媽媽很少談心。也有人跟媽媽像姊妹淘,跟爸爸就像警察抓小偷,說穿了,其實都是緣在作祟。有一位女性朋友,跟兒子的感情很好,兒子懂她的心,回家前都不忘買媽媽愛吃的點心,女兒反而跟外人無話不談,跟家人話不投機三句多。有的人會說,是不是偏
Thumbnail
婚後是否要與公婆同住是許多新婚夫婦面臨的重要抉擇。雖然與公婆同住可能帶來一些方便,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安排常常會導致家庭角色混淆和自主性受限,進而引發摩擦和矛盾。為了維持婚姻的和諧與家庭的幸福,婚後保持獨立的生活空間顯得尤為重要。
Thumbnail
婆媳相處一直是家庭中的熱門話題,但抱怨無助於解決問題。正確的溝通才是正解
Thumbnail
公公仙逝後,和婆婆同住已一段時間。婆婆突然身體不適,住院期間引發了作者對婆婆的內疚感和成長。母親分享了她照顧外婆的經歷,讓作者意識到感恩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透過照顧婆婆找到家人之間的連結和情感。 婆婆的疾病引發作者對心結的反省成長,思考家人之間的連結。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女性在面對困難婆婆和公公關係的過程中,如何透過課程學習與成長,成為家人的穩定力量。透過釐清家族關係、學習溝通與建立情感連結,作者慢慢轉變自己的角色,開始幫忙解決家庭問題,也改善了婆媳與親子關係。
Thumbnail
我和大嫂一直是很聊得來的朋友。回婆家我們只要一個眼神好像就能明白對方的苦衷。這種默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也記不清了,在我還沒有孩子之前,我跟這兩位叫我嬸嬸的小女孩就很投緣,可能是我每次回家就是陪她倆玩。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過了一個月,總算能夠冷靜地思考整理心情了。去年秋天,長期住院的婆婆過世了。在我們結婚之前,她就一直住院,所以我們只見過幾次面。但她是個溫暖的人,希望能讓她看看我的孫子。新年開始我知道懷孕。上個月,我去公公家向婆婆的墓碑及公公報告。卻被一個陌生男子迎接。公公現在去領取要招待我們的餐點,叫我們進去等候…
前言 看完昨天《如何當公婆》一文,你或許覺得有點太過了,把親情弄得提心吊膽的,有必要嗎?如果你有此問,那麼你可能沒看過網上盛傳的《媳婦寫給婆婆的一封信》,以及《婆婆給鎴婦的一封信》(我把網址放在下面,請參閱) 界線要畫清 媳婦結婚後住進公婆家,然後呢?因為界線沒有畫清楚,權利義務沒有訂明白,結
Thumbnail
跟自己的爸爸媽媽,也有一些說不上來的「差別」,好像跟爸爸比較沒有隔閡,跟媽媽很少談心。也有人跟媽媽像姊妹淘,跟爸爸就像警察抓小偷,說穿了,其實都是緣在作祟。有一位女性朋友,跟兒子的感情很好,兒子懂她的心,回家前都不忘買媽媽愛吃的點心,女兒反而跟外人無話不談,跟家人話不投機三句多。有的人會說,是不是偏
Thumbnail
婚後是否要與公婆同住是許多新婚夫婦面臨的重要抉擇。雖然與公婆同住可能帶來一些方便,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安排常常會導致家庭角色混淆和自主性受限,進而引發摩擦和矛盾。為了維持婚姻的和諧與家庭的幸福,婚後保持獨立的生活空間顯得尤為重要。
Thumbnail
婆媳相處一直是家庭中的熱門話題,但抱怨無助於解決問題。正確的溝通才是正解
Thumbnail
公公仙逝後,和婆婆同住已一段時間。婆婆突然身體不適,住院期間引發了作者對婆婆的內疚感和成長。母親分享了她照顧外婆的經歷,讓作者意識到感恩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透過照顧婆婆找到家人之間的連結和情感。 婆婆的疾病引發作者對心結的反省成長,思考家人之間的連結。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女性在面對困難婆婆和公公關係的過程中,如何透過課程學習與成長,成為家人的穩定力量。透過釐清家族關係、學習溝通與建立情感連結,作者慢慢轉變自己的角色,開始幫忙解決家庭問題,也改善了婆媳與親子關係。
Thumbnail
我和大嫂一直是很聊得來的朋友。回婆家我們只要一個眼神好像就能明白對方的苦衷。這種默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也記不清了,在我還沒有孩子之前,我跟這兩位叫我嬸嬸的小女孩就很投緣,可能是我每次回家就是陪她倆玩。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