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體會父母的苦心也是很正常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回想我們在孩子這個年紀,是不是也跟他們做一樣的事情呢?

我媽把一輩子的希望都寄託兒女,總抱著孩子能出息的期待,但是兒女回報給她的卻和期待背道而馳,那時,他們也是希望孩子能體會父母的苦心。

然,被保護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沒有經歷過父母的過程,真的很難做到理解父母這件事,我是當了父母才開始理解父母。所以孩子不能體會父母的苦心,只是很正常的事情。

有沒有這樣子的畫面讓你覺得會心一笑的!

趁爸媽不在偷看電視,看到爸媽回來了才趕緊關掉假裝沒這件事情。

小時候,媽媽說不能看電視,嘴巴上說好,結果我們還是忍不住偷看,爸媽工作回來會有車子的聲音,我們聽到趕快關電視閃人,結果我媽一進家門,手觸碰電視後面是溫熱的,被發現偷看電視……立馬被罵。

鏡頭拉回現在,偶爾我兒子也是會被我抓到在規定的時間外看電視。

孩子的現在,就像我們的過去。

我們過去不能理解父母,當父母才理解父母

當然家庭規矩還是要有的,只是有時我們真的不用太過嚴厲的標準去檢視孩子,孩子所以是孩子,就因為他們還保有童真的天性,他們只是表現出他們現在這個年紀的狀況。

要他們10歲的年紀去理解40歲父母的苦心,其實困難度真的很高。(人生資歷就差了30年)

若他們做超過他們年紀的行為又太過早熟的讓人心疼,有時嘴巴上對孩子說教,我們做父母就適度放過自己,否則跟孩子的親子關係緊張未必會比較好。

畢竟我們也當過孩子,不是嗎?

孩子的笑容,就是我們最大的安慰。

avatar-img
17會員
3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茉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最初沒有固定零用錢的階段,採用做1件事情可以累積1點,10點可以換10元,後來孩子變成只要做事情就會跟大人索取報酬,我當時想了想,覺得這樣子的方式只能適合在初期使用。 於是調整為周薪,一個禮拜5塊錢慢慢調薪變成10元,再轉換為月薪50元,現在則是100元。 #初期的項目就是鼓勵孩子自理
早上的菜市場大概12點左右就會收攤,11點半走過去,很多攤商都會「便宜賣喔!」 禮拜六的戰果: 原價150雞肉>100 原價小盒豬腳80>2盒130 原價半熟食透抽100>3盒200 黑糖饅頭10個>70,買回家先放冷凍,2個孩子能吃好幾天。 14顆蘋果200,不小顆也不大顆,水果攤25
選擇1:點熊貓平台有個自取,裡面有不同折扣的優惠,我會點進69折的活動,看配合的店家自取價跟店內價差多少,有部分店家69折後比店內價便宜,如果剛好在我的預算內,我就會直接訂好晚餐,下班順道過去拿。 例1:店面價150元的小火鍋,69折自取是110元,我一餐的預算約350元,所以我就直接買3個小火
台灣到澳門的距離並不遠,飛行時間約1小時50分鐘,算短程的飛行,一般來說台北到澳門的機票並不貴,廉航機票價一般5000左右,甚至4000的機票是蠻常出現的。近期傳統航空公司例如星宇飛澳門也破6000元,如果價差不大,其實可以直接考慮舒適一點的旅行,選擇傳統航空公司。 近期 虎航來回3800元+5
在時代進步神速的時代,很多人還是存在著對女性的偏見或輕視。 我記得在我剛生完老2要回職場時,那時有工作機會就去應徵看看,其中有一個主管很不客氣的問,你先生是什麼工作?我說就一般的政府機關的職員,主管說那你就讓老公養你就好了。 在討論我的故事時,也不乏有這樣的回應,你先生的薪水不差,所以他才是你理
在最初沒有固定零用錢的階段,採用做1件事情可以累積1點,10點可以換10元,後來孩子變成只要做事情就會跟大人索取報酬,我當時想了想,覺得這樣子的方式只能適合在初期使用。 於是調整為周薪,一個禮拜5塊錢慢慢調薪變成10元,再轉換為月薪50元,現在則是100元。 #初期的項目就是鼓勵孩子自理
早上的菜市場大概12點左右就會收攤,11點半走過去,很多攤商都會「便宜賣喔!」 禮拜六的戰果: 原價150雞肉>100 原價小盒豬腳80>2盒130 原價半熟食透抽100>3盒200 黑糖饅頭10個>70,買回家先放冷凍,2個孩子能吃好幾天。 14顆蘋果200,不小顆也不大顆,水果攤25
選擇1:點熊貓平台有個自取,裡面有不同折扣的優惠,我會點進69折的活動,看配合的店家自取價跟店內價差多少,有部分店家69折後比店內價便宜,如果剛好在我的預算內,我就會直接訂好晚餐,下班順道過去拿。 例1:店面價150元的小火鍋,69折自取是110元,我一餐的預算約350元,所以我就直接買3個小火
台灣到澳門的距離並不遠,飛行時間約1小時50分鐘,算短程的飛行,一般來說台北到澳門的機票並不貴,廉航機票價一般5000左右,甚至4000的機票是蠻常出現的。近期傳統航空公司例如星宇飛澳門也破6000元,如果價差不大,其實可以直接考慮舒適一點的旅行,選擇傳統航空公司。 近期 虎航來回3800元+5
在時代進步神速的時代,很多人還是存在著對女性的偏見或輕視。 我記得在我剛生完老2要回職場時,那時有工作機會就去應徵看看,其中有一個主管很不客氣的問,你先生是什麼工作?我說就一般的政府機關的職員,主管說那你就讓老公養你就好了。 在討論我的故事時,也不乏有這樣的回應,你先生的薪水不差,所以他才是你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現在的父母,就是我們這個年紀的,甚至比我們年輕的,我很難理解他們對小孩的教養方式,也許我們兩個都不是父母所以不懂。。。我每天在店裡見到那些年輕媽媽對小孩一直哄一直哄,就著“不能對小孩say no”的宗旨教育小孩, 最後就像你說的,培養出一個動不動就鬧情緒的人。。。當然啦,我媽以前動不動就發癲鬧人也是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培養小孩感恩的心、需從日常生活中做起...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現在的父母,就是我們這個年紀的,甚至比我們年輕的,我很難理解他們對小孩的教養方式,也許我們兩個都不是父母所以不懂。。。我每天在店裡見到那些年輕媽媽對小孩一直哄一直哄,就著“不能對小孩say no”的宗旨教育小孩, 最後就像你說的,培養出一個動不動就鬧情緒的人。。。當然啦,我媽以前動不動就發癲鬧人也是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培養小孩感恩的心、需從日常生活中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