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真的過時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往美加旅行,已在當地看到有關今年迪士尼和彼思動畫聯手打造的暑期重頭電影《元素大都會》(Elemental)的宣傳廣告,只是也留意到電影在當地好像沒有引來太多迴響和討論,遊走了美加東西岸竟然沒有任何一位朋友提起過有這電影。回到香港,暑假已過了一半,該電影亦早已上畫,但聽到有關這個夏天的電影新聞不是《奧本海默》(Oppenheimer)就是《芭比》(Barbie),似乎也沒有多少人知道今年暑假有《元素大都會》這齣大片。然後去到暑假的尾聲,影評人提早總結今年暑假的中外電影票房,大多認為「食老本」是多套電影票房失敗的主要原因,《元素大都會》也不例外。

只是最初單聽用化學及生態元素成為題材,已經是不簡單,就好像之前彼思動畫製作室竟然能夠以人的情緒,甚至有關死亡題材,製作出老少咸宜的動畫電影,其實已覺得有很大吸引力。再看看坊間評分,其實也不差,於是趁電影仍在戲院公映便入場看看,確實又不失好看及挺有意思,但覺得距離大賣座又真的欠了一些東西。

《元素大都會》的故事雖然以火、水、風和土四個元素作題材,並涉及一點科學,但故事其實不複雜,主線包括兩代的父女情及本來水火不容的愛情,當然明眼人亦容易找到故事也是有關移民及移民後代要面對融合及尋找自己方向的題材,就好像不久前奧斯卡金像獎獲得最佳電影的《神奇女俠玩救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差不多,但《元素大都會》簡單及輕鬆得多。

喜歡這齣電影除了欣賞其創意,當然也和昔日成為半個新移民有關。當日在美國留學時,常常會探討有關移民的問題,尤其美國有很多新移民,其移民歷史長並且廣泛,不同年代及不同地方移民到美國可會是不一樣的經歷,所以題材非常豐富,我也是在那段求學時期才翻出李安導演的《囍宴》來看,並且時常找東西方文化來比較一下。

不過,不知說得多是否會令人厭,尤其近幾年先後有《我的超豪男友》(Crazy Rich Asians)及《農情家園》(Minari)等有關亞裔移民題材的電影,還要有《神奇女俠玩救宇宙》這具話題的得獎作品,莫非去到老少咸宜的《元素大都會》,便已經被認為是過氣或「食老本」?

同樣,這次重臨昔日求學的地方,不同於以往和身邊的好友和弟兄姊妹常常專注在移民前後的生活,現在更顧及眼前和將來,大家說說如何令自己身心更健康,如何教導在美國的孩子大麻是合法卻不是好東西,也說說應該選一個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的總統⋯⋯,就是和一位仍未有居留身份的老朋友聚舊,已經不再說唐人街是否適合新移民居住,反而是去了哪個好地方旅行。究竟,他們也是如我一樣,已經脫離了或不再覺得自己仍逗留在移民階段,還是移民議題在當今這個地球村中,已經逐漸不成氣候嗎?

當好些年前還在說東西文化融合,要吸納新移民捨長取短並帶來多元文化,但這說法在今天已有保留,一場疫情帶來封關封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有了變化,更遑論不同族裔的人要共融,後疫情時代人的想法和社會發展趨勢好像真的改變了。

對《元素大都會》的創意、嘗試、畫功及題材是十分欣賞,但還是覺得沒有之前《反轉腦朋友》(Inside Out)、《玩轉極樂園》(Coco),甚至《靈魂奇遇記》(Soul)那麼令人看得暢快及激動,真的是社會大趨勢已經不同了嗎?

(29·08·23)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往廣東省某城鎭走一趟,便看到大陸人的創意及思維,這個地方真的跟過去不同,人們有創意也有商業頭腦,只是再看看四週,又會令人感到氣餒⋯⋯
年初從大洋洲短宣七個半月後返回香港,以及這次前往北美兩個多月後回程,也是近十多年來離開香港最長的旅程。不同於以往到內地或澳門探望教會弟兄姊妹或親戚朋友,或請假四天到兩星期到外國旅遊,這兩次的性質及時間皆很大分別,有趣的是就算這兩次離港的時間分別成為頭兩位,但回來後的感覺仍不盡相同⋯⋯
二OO六年從美國回流香港,曾經刻意停留加拿大的溫哥華並從這𥚃轉機,因為當時很想探望居住在當地的一位親戚,於是逗留了兩天。從此,我也宣稱自己去過溫哥華。只不過誰都知道在溫哥華兩天根本算不得甚麼,更何況當時主要是探望及陪伴親戚,但這次,終於有真正認識溫哥華的機會⋯⋯
又要在週日參加馬拉松比賽,又想參加主日崇拜及聚會,究竟能否兩者兼得呢⋯⋯
在美國三藩市著名的金門橋下踩過單車,相信世上沒有太多人會選擇以這樣的方式到訪這個世界知名地標,但原來人生還可以更瘋狂⋯⋯
從前也曾經希望踏足一次墨西哥,尤其是在美國讀書及工作的日子,貪其地理位置上方便,但最後卻沒機會到過。當我以為永遠再沒機會踏足墨西哥之時,人生就是那麼出奇不爾,完全沒有想過今次美加之旅會去到墨西哥⋯⋯
往廣東省某城鎭走一趟,便看到大陸人的創意及思維,這個地方真的跟過去不同,人們有創意也有商業頭腦,只是再看看四週,又會令人感到氣餒⋯⋯
年初從大洋洲短宣七個半月後返回香港,以及這次前往北美兩個多月後回程,也是近十多年來離開香港最長的旅程。不同於以往到內地或澳門探望教會弟兄姊妹或親戚朋友,或請假四天到兩星期到外國旅遊,這兩次的性質及時間皆很大分別,有趣的是就算這兩次離港的時間分別成為頭兩位,但回來後的感覺仍不盡相同⋯⋯
二OO六年從美國回流香港,曾經刻意停留加拿大的溫哥華並從這𥚃轉機,因為當時很想探望居住在當地的一位親戚,於是逗留了兩天。從此,我也宣稱自己去過溫哥華。只不過誰都知道在溫哥華兩天根本算不得甚麼,更何況當時主要是探望及陪伴親戚,但這次,終於有真正認識溫哥華的機會⋯⋯
又要在週日參加馬拉松比賽,又想參加主日崇拜及聚會,究竟能否兩者兼得呢⋯⋯
在美國三藩市著名的金門橋下踩過單車,相信世上沒有太多人會選擇以這樣的方式到訪這個世界知名地標,但原來人生還可以更瘋狂⋯⋯
從前也曾經希望踏足一次墨西哥,尤其是在美國讀書及工作的日子,貪其地理位置上方便,但最後卻沒機會到過。當我以為永遠再沒機會踏足墨西哥之時,人生就是那麼出奇不爾,完全沒有想過今次美加之旅會去到墨西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就我的旅美經驗跟大家聊聊美國獨特的小費文化。小費公定價是多少? 不給會發生什麼事? 為什麼於情於理上我還是建議給小費?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臺灣導演阮鳳儀執導的時代成長劇情電影,由方郁婷、林嘉欣、莊凱勛及林品彤共同主演。劇情取自於導演的親身經歷,描述原本已經移民的一家人,因為母親生病的緣故,讓在美國已經擁有自己生活的女孩,必須回台灣重新適應,而水土不服造成家庭衝突及成長的故事。 本片為導演首次執導長片,便入圍7項金馬
Thumbnail
1.設定: 這個世界有四大元素:氣、木、水、火,每個元素就像現實中的不同族群,有各自的生活方式與傳統。主角一家人來自傳承意味濃厚的火炎大地,故事發生在如同種族大熔爐的元素市,可以看到不同信念與價值的互動、碰撞。   2.主題: 1.      移民來到新國家可能會面對種種不平等。 2.  
Thumbnail
有些電影的畫面富於詩性,你很難分析拆解;語言不能抵達的地方,像是遺留在沙地上覆滿雪的夏日記憶。 《再見機器人》這部動畫電影,最大特色就是完全沒有對話、獨白、旁白,音樂是唯一的語言;也有別於以往的迪士尼動畫,沒有「從此以後他們幸福在一起」的結局。 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紐約大都市裡,一段愛與創傷的故
Thumbnail
《囍宴》音樂劇的全球首演,將帶領觀眾走進一個融合了臺灣與美國藝術風格的奇幻世界。這不僅是一場音樂劇,更是一場文化的盛宴,讓我們共同見證臺美文化交流的奇蹟。
Thumbnail
影劇隨筆,用比較精煉的篇幅講這些影劇在我心中的感受。這次帶來的,是以因緣包裝浪漫詩意又些微哀傷的《之前的我們》、尋求自我認知的童真美麗《怪物》,還有以叔姪為核心的奮力生存日記《殺人者的購物中心》。
Thumbnail
(有雷,建議看過電影再進入閱讀) 去年年底看了《元素方城市》,想起之前聊天時朋友說過她覺得不值得到電影院看這部。 這部電影哪裡「不好看」?哪裡「好看」? 如果從偉特塔羅牌惡魔牌的角度來看,可能有什麼樣的理解?
Thumbnail
女主角Ember是元素方程市中火族的居民,男主角Wade則是水族居民,兩個生活不曾有交集的人因為一場意外相逢、戀愛,學會elements can be mixed。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就我的旅美經驗跟大家聊聊美國獨特的小費文化。小費公定價是多少? 不給會發生什麼事? 為什麼於情於理上我還是建議給小費?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臺灣導演阮鳳儀執導的時代成長劇情電影,由方郁婷、林嘉欣、莊凱勛及林品彤共同主演。劇情取自於導演的親身經歷,描述原本已經移民的一家人,因為母親生病的緣故,讓在美國已經擁有自己生活的女孩,必須回台灣重新適應,而水土不服造成家庭衝突及成長的故事。 本片為導演首次執導長片,便入圍7項金馬
Thumbnail
1.設定: 這個世界有四大元素:氣、木、水、火,每個元素就像現實中的不同族群,有各自的生活方式與傳統。主角一家人來自傳承意味濃厚的火炎大地,故事發生在如同種族大熔爐的元素市,可以看到不同信念與價值的互動、碰撞。   2.主題: 1.      移民來到新國家可能會面對種種不平等。 2.  
Thumbnail
有些電影的畫面富於詩性,你很難分析拆解;語言不能抵達的地方,像是遺留在沙地上覆滿雪的夏日記憶。 《再見機器人》這部動畫電影,最大特色就是完全沒有對話、獨白、旁白,音樂是唯一的語言;也有別於以往的迪士尼動畫,沒有「從此以後他們幸福在一起」的結局。 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紐約大都市裡,一段愛與創傷的故
Thumbnail
《囍宴》音樂劇的全球首演,將帶領觀眾走進一個融合了臺灣與美國藝術風格的奇幻世界。這不僅是一場音樂劇,更是一場文化的盛宴,讓我們共同見證臺美文化交流的奇蹟。
Thumbnail
影劇隨筆,用比較精煉的篇幅講這些影劇在我心中的感受。這次帶來的,是以因緣包裝浪漫詩意又些微哀傷的《之前的我們》、尋求自我認知的童真美麗《怪物》,還有以叔姪為核心的奮力生存日記《殺人者的購物中心》。
Thumbnail
(有雷,建議看過電影再進入閱讀) 去年年底看了《元素方城市》,想起之前聊天時朋友說過她覺得不值得到電影院看這部。 這部電影哪裡「不好看」?哪裡「好看」? 如果從偉特塔羅牌惡魔牌的角度來看,可能有什麼樣的理解?
Thumbnail
女主角Ember是元素方程市中火族的居民,男主角Wade則是水族居民,兩個生活不曾有交集的人因為一場意外相逢、戀愛,學會elements can be mix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