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1香港青年的「新蒙特焦」現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蒙特焦」一詞出自2018年,黃子華《金盤𠺘口》的棟篤笑橋段,意即被蒙蔽的特工焦慮症。被蒙蔽是被誰蒙蔽?中國?英國?當年毛澤東的八隻大字「長期打算,充分利用。」正好道破了1949至1997年前的香港人是「被中方利用留在英國的卧底」,1949年的中國仍處於百廢待興階段,正需要香港這個世界窗口,與世界接軌,所以香港人的身份被確立為「卧底」、「特工」。然而卧底終有一天是要歸隊的,就像「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關羽,可是這群卧底們根本連自己是卧底都不自知,無緣無故的回歸使他們感到不適應,甚至出現了焦慮。

我並不否認香港的確有這麼一群人,生長於80、90年代的香港,享受英治時期的繁榮,對於回歸感到不安,在回歸後出現焦慮,從而有抗爭之舉。然而在2023年回望過去,真正站在抗爭前線的,抗爭最激烈的實際是97後出生的青年。他們是沒有經歷過英國管治的一群,卻出現了「蒙特焦」症狀,實在令人費解。根據香港民意研究所最新調查18-39歲香港人,有約七成人表示對香港前途沒有信心,40-59歲則是五成,60歲以上較為樂觀,只有三成沒有信心。香港的現在如何是上一代青年決定的,香港的未來如何是這一代的青年決定的,青年對土生土長的地方如此沒有信心,香港又怎會有前途?然而香港的前途早已不由香港人決定,又或者從來都不是由香港人決定的,對香港沒有信心,其實就是對中國沒有信心,對中國感到焦慮。

歸根究底就是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模糊,甚至衝突的問題。這個結並非一日構成的,更非一日能解。在此我想定義「新蒙特焦」現象,「新」就是要和「舊」作區分,新的地方在於新一代未經歷過英國統治,在於港人治港的新風氣—自由,在於21世紀的新網絡時代。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是英治時期所建立的,在97後通過通識教育加強歸屬感,透過網絡加強相互連繫。可是在中國人眼中只有統一,不能容忍差異,在他們的認知中,這種地方的身分認同是英國殖民主義遺害,是國民教育不足的問題,是分裂的預兆。

「蒙」仍舊是被蒙蔽,不過是另一種。在十二年免費教育中,我從未接觸過有關中國共產黨的施政錯誤,包括文化大革命、六四事件,兩件駭人聽聞的事件。德國人的教育相信不會蒙蔽有關納綷主義的事,但中國人就會,因為在他們的角度,這會危害國家安全。認識一個人,我們會了解一個人的方方面面,欣賞他的優點,包容他的缺點,探究他的價值觀,了解他的過去。同樣的認識一個國家,又怎能只知她的「優」,而不知她的「劣」,這是件荒謬的事。人不是平面的,國家也不是,人不是完美的,國家也不是。缺乏透明度,就是香港人沒有中國人身分認同的原因,不了解一個人,又怎會喜歡她?就算有好感,也只是假象,謊言總有被揭穿的一天。

「特」不再代表特工,而是特別。香港本來就是一個特別的地方,文化上華洋交雜,地理上處於大陸南部緣海,維多利亞港海闊水深。現在又是一個特別的時代,中美衝突加劇,香港過去扮演的世界窗口角色不再。從小漁村變成國際大都會,國際大都會再變為大「刀」𣾀。彈性與活力就是香港特別之處,當這特別之處被奪去,香港人又怎會不痛苦,這痛苦就像逼虔誠的基督徒不能禮拜,逼穆斯林吃豬肉,逼佛教徒嫖妓。中國是多民族的國家,中國人卻不懂得尊重差異,強逼別人和自己一樣,根本就是野蠻人之行。

「焦」仍是焦慮症,過去一段時間是燥鬱症,現在是被逼抑鬱症。香港人對未來只有無力感、迷惘、不安,因為不再有選擇的自由,所以才有「我們就是最後一代」的想法,至少暫時我們還有生育自由。絕望是末代香港人的悲歌。「新蒙特焦」即是「新型被蒙蔽特別焦慮症」,由於這是魯拉帕路蕯效應所致的,這種心理疾病難以根治。

發明「蒙特焦」的黃子華顯然是有智慧的,他選擇在2018掛麥,並非無話可說,而是不能再說。在最後一場棟篤笑,他也要避重就輕,生怕得罪任何一方。一個沒有歡樂的城市,又怎會有希望?

資料來源: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tm/hk-survey-08312023070603.html

avatar-img
8會員
65內容數
生活隨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秋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為投資新手,不得不請教大師級前輩的投資秘技。本書的查理蒙格雖不是馳名中外,至少不及他的合夥人股神巴菲特那麼出名,但絕非泛泛之輩。其實本書的內容並非手把手的教人如何投資,更多的篇幅是講述投資的原則,而及重要的思維模式,就像投資世界的一幅地圖,是投資新手必看的一本書。 跨領域思考 跨領域思考是本書
那是一個萬籟俱寂的晚上。阿港獨坐在港灣的堤壩上,仰望着星辰無數的夜空,遙望遠方海上明亮的燈塔,它獨坐那裏,靜靜的看着這港灣的變化。這裏的夜景是如此的美麗,可惜不是永恆的,他不禁這麼想。 小時候的阿港也常來這港灣海傍玩耍,每次下課拉着三五知己,一玩就是一個下午,那時的時間流淌得很快。一番你追我逐,玩
我總是在想「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過是句騙人的話,甚麼「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天道酬勤」就是些鼓勵讓人不斷付出的話。然而在現實社會一分耕耘顯然不能帶來一分收穫。不然中彩票算是甚麼回事,天災人禍又算是甚麽回事,不斷努力就會成功嗎?多少基層人士辛勤付出,只得微薄酬勞。相反,為官者依仗權力便輕易得到財
為何言論自由禁不得?原來早在公元前844年,召穆公已經告訴我們「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中國 不得不說中共所作所為雖是罊竹難書,但是它的管治手法確有一套。一直以來中共監視民眾言行,甚至不惜興建網絡長城。當疫情封控最壓抑的時候,「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民眾的不滿不斷累積,最後爆發白紙革命,就像川壅而
追完一部劇,動漫,乃至於電影後,總不免有些失落。大概是我多愁善感而已,然而,當我很努力,很努力達成目標後,這種難以言喻的傷感也油然而生。我當然也有滿足感,但空虛感更甚。這究竟是為何? 是結果論所導致的嗎?大概是我太着重於結果而忽略了過程。用結果來推導,論證我行動的過程。如此一來,只要是壞結果,那麼我
曹劌是魯國平民,他眼見國家積弱,被趙國入侵,屢戰屢敗。於是挺身而出,自薦為國效力。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肉食者,意即食俸祿的官員。鄙,意即無能的庸才。這裏道出為何一介平民要干預國家大事,除了愛國之心外,更重要的是朝中無人。民進黨政治酬庸的結果就是肉食者鄙。政務次長花敬群,高傲自大,目中無人,不食
作為投資新手,不得不請教大師級前輩的投資秘技。本書的查理蒙格雖不是馳名中外,至少不及他的合夥人股神巴菲特那麼出名,但絕非泛泛之輩。其實本書的內容並非手把手的教人如何投資,更多的篇幅是講述投資的原則,而及重要的思維模式,就像投資世界的一幅地圖,是投資新手必看的一本書。 跨領域思考 跨領域思考是本書
那是一個萬籟俱寂的晚上。阿港獨坐在港灣的堤壩上,仰望着星辰無數的夜空,遙望遠方海上明亮的燈塔,它獨坐那裏,靜靜的看着這港灣的變化。這裏的夜景是如此的美麗,可惜不是永恆的,他不禁這麼想。 小時候的阿港也常來這港灣海傍玩耍,每次下課拉着三五知己,一玩就是一個下午,那時的時間流淌得很快。一番你追我逐,玩
我總是在想「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過是句騙人的話,甚麼「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天道酬勤」就是些鼓勵讓人不斷付出的話。然而在現實社會一分耕耘顯然不能帶來一分收穫。不然中彩票算是甚麼回事,天災人禍又算是甚麽回事,不斷努力就會成功嗎?多少基層人士辛勤付出,只得微薄酬勞。相反,為官者依仗權力便輕易得到財
為何言論自由禁不得?原來早在公元前844年,召穆公已經告訴我們「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中國 不得不說中共所作所為雖是罊竹難書,但是它的管治手法確有一套。一直以來中共監視民眾言行,甚至不惜興建網絡長城。當疫情封控最壓抑的時候,「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民眾的不滿不斷累積,最後爆發白紙革命,就像川壅而
追完一部劇,動漫,乃至於電影後,總不免有些失落。大概是我多愁善感而已,然而,當我很努力,很努力達成目標後,這種難以言喻的傷感也油然而生。我當然也有滿足感,但空虛感更甚。這究竟是為何? 是結果論所導致的嗎?大概是我太着重於結果而忽略了過程。用結果來推導,論證我行動的過程。如此一來,只要是壞結果,那麼我
曹劌是魯國平民,他眼見國家積弱,被趙國入侵,屢戰屢敗。於是挺身而出,自薦為國效力。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肉食者,意即食俸祿的官員。鄙,意即無能的庸才。這裏道出為何一介平民要干預國家大事,除了愛國之心外,更重要的是朝中無人。民進黨政治酬庸的結果就是肉食者鄙。政務次長花敬群,高傲自大,目中無人,不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近年來,香港的遭遇屢屢獲得國際社會的同情,但是作爲大陸人,我實在不能同情香港。因爲這個世界上自古以來都是富人同情窮人,强者同情弱者。現在就大陸人的境況來說,怎可比香港呢? 香港雖然遭到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但是畢竟還沒有發展到64的程度。想想當初被坦克車碾過的學生,被子彈打死的市民。。。過去香港人笑
近年來,許多黃種人在西方國家遭受攻擊。這與大量中國人和香港人移民導致當地工作機會減少和房價上升有關。此外,新冠疫情期間的陰謀論也加劇了對黃種人的敵意。
Thumbnail
戴眼鏡的長輩說:「香港是個扭曲的城市,你們年輕的,多出去世界走走,看看世界的人,有着怎樣的生活方式。」 被插滿刺的海膽說:「到某個地方,開啟所有雷達,貪婪地吸收周遭的一切。」 多啦B夢說:「這是一個人人都有隨意門的年代。」
Thumbnail
今時今日,經過了疫情的洗禮後,香港社會各種看似難解的問題再度浮上了檯面——老齡化社會、物價飛漲、樓價高昂、經濟疲弱、房屋供應等,讓人心惶惶,更爆發了一波移民潮。看似失去了曙光的城市,要如何能夠起死回生? 現在,筆者將重點講解香港的現況,以及解決的方法。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
回到香港後,我並沒有太感知到一切有沒有變,因為好像我也不知不覺的忘掉了離開前的香港曾是怎樣,即便中間其實只隔了一年。 其實好像我也沒有說離了哪個地方不能生活,離開前雖預想了會呼天搶地的思鄉,而事實上也的確無時無刻在批評宜居的移居地沉悶乏味,但卻一直沒什麼要必定要回去一趟的衝動。
最近學到一個耐人尋味的新詞:「近鄉情怯」 ──遊子離家鄉越近,心情反越不平靜。不單擔憂家鄉發生了什麼不幸的事,又懷有半分惟恐愧對親朋的意味。就如當初自己要在IG上出post說要回到香港常住時,總有份逃兵要回營自首的不安蠕動至脊髓。
Thumbnail
本文作者通過主觀個人觀察,預測了香港的可能變化情況。文章指出,短期內雖不會有大變化,但洗牌已經開始。作者認為,香港人將會經歷身份認同、生計維持和社會壓力等多重變化,並針對不同類型的香港人做出了一些主觀預測。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近年來,香港的遭遇屢屢獲得國際社會的同情,但是作爲大陸人,我實在不能同情香港。因爲這個世界上自古以來都是富人同情窮人,强者同情弱者。現在就大陸人的境況來說,怎可比香港呢? 香港雖然遭到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但是畢竟還沒有發展到64的程度。想想當初被坦克車碾過的學生,被子彈打死的市民。。。過去香港人笑
近年來,許多黃種人在西方國家遭受攻擊。這與大量中國人和香港人移民導致當地工作機會減少和房價上升有關。此外,新冠疫情期間的陰謀論也加劇了對黃種人的敵意。
Thumbnail
戴眼鏡的長輩說:「香港是個扭曲的城市,你們年輕的,多出去世界走走,看看世界的人,有着怎樣的生活方式。」 被插滿刺的海膽說:「到某個地方,開啟所有雷達,貪婪地吸收周遭的一切。」 多啦B夢說:「這是一個人人都有隨意門的年代。」
Thumbnail
今時今日,經過了疫情的洗禮後,香港社會各種看似難解的問題再度浮上了檯面——老齡化社會、物價飛漲、樓價高昂、經濟疲弱、房屋供應等,讓人心惶惶,更爆發了一波移民潮。看似失去了曙光的城市,要如何能夠起死回生? 現在,筆者將重點講解香港的現況,以及解決的方法。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
回到香港後,我並沒有太感知到一切有沒有變,因為好像我也不知不覺的忘掉了離開前的香港曾是怎樣,即便中間其實只隔了一年。 其實好像我也沒有說離了哪個地方不能生活,離開前雖預想了會呼天搶地的思鄉,而事實上也的確無時無刻在批評宜居的移居地沉悶乏味,但卻一直沒什麼要必定要回去一趟的衝動。
最近學到一個耐人尋味的新詞:「近鄉情怯」 ──遊子離家鄉越近,心情反越不平靜。不單擔憂家鄉發生了什麼不幸的事,又懷有半分惟恐愧對親朋的意味。就如當初自己要在IG上出post說要回到香港常住時,總有份逃兵要回營自首的不安蠕動至脊髓。
Thumbnail
本文作者通過主觀個人觀察,預測了香港的可能變化情況。文章指出,短期內雖不會有大變化,但洗牌已經開始。作者認為,香港人將會經歷身份認同、生計維持和社會壓力等多重變化,並針對不同類型的香港人做出了一些主觀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