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瞬間》哥琛貝爾格X齊柏絲坦 自信的各種樣貌

2023/09/0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篇為國藝會2023「表演藝術評論人專案」之試寫稿。其餘投稿文章請右轉: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characters/9ea5e9b4-6f55-4fed-8fd7-befa018e5504
進入正篇。
_____________

哥琛貝爾格(A. Gerzenberg)曾於2021奪得第十五屆蘇黎世蓋扎・安達鋼琴大賽 (Concours Géza Anda)冠軍, 二十七歲的他所彈奏出的音符每顆堪稱完美,具有對音樂素養的水準,且對音樂的美相當要求。上半場演奏拉赫曼尼諾夫《樂興之時》作品16之一、二首與蕭邦《二十四首前奏曲》作品 28。兩項作品觸鍵飽滿,和聲的泛音精緻又完整,

哥琛貝爾格的蕭邦讓我想到製作玻璃工藝的匠人。

「玻璃結合了美的構成以及美的想法,是工藝跟藝術的結合。」【1】製作玻璃工藝的老匠人毫不畏懼火焰的燥熱,一手拿著原型玻璃棒,另一手以鑷子等工具對 玻璃進行加工;玻璃棒加熱後開始變軟,呈乳白色、軟糯如黏土可讓工匠拉開,用剪刀、鑷子、板子等工具整形雕塑。同時,腦中靈感隨著鼻息吐出,彷彿上帝造人,渾然天成。

蕭邦的二十四首前奏曲就是作曲家自己的玻璃工藝。 有別於李斯特或舒曼鍾愛某調性、私心的書寫,蕭邦專注於譜寫24大小調。這些不到兩頁半甚或一頁篇幅的前奏曲,皆是為調性而寫,志在顯明調性本身的顏色,不需後人極力刻意扣上絢麗或哀愁的想像,調性本身即有自己的味道。【2】

這一切都不可急促。

哥琛貝爾格在聽眾面前完全呈現了一個全心全意面對音樂、藝術、工藝與專注的態度。在舞台上的他,世界安靜到只剩鋼琴與他自己演奏的能量藉由呼吸長而緩的輸出在指尖,準確、完美地按下琴鍵:他可以一手不疾不徐地彈奏16分音符,另一手為圓滑的旋律綴上星點。鋼琴家大腦在聲音入耳、轉換電子訊號在腦中的運算一點也不鬆懈,隨時調整鋼琴與空間反饋給他的樂音。

宇宙的共振與和諧,此時籠罩在現場。聽眾也同樣具有耐心,接收到熟悉的蕭邦聲響時抬頭注視,發出讚嘆的鼻息、舒展久坐椅子的筋骨。這股不慍不火,直到下半場與母親齊柏絲坦演奏雙鋼琴時,也保有相對自信。鋼琴雙倍的聲響堆疊在兩人之間,根本猜想不到誰彈第一聲部、誰是第二聲部,既使猜到了,也會為這兩人音色互相融合的惟妙惟肖,感到相當大的滿足與喜悅。

母親齊柏絲坦很明顯是帶頭的人,她如烈燄般熱情大方,觸鍵發聲點果斷明確,手指富有力量、手臂充滿彈性,全身上下與鋼琴共舞著,彷彿是交響樂團中的指揮,對音樂的強勢與信心帶領了哥琛貝爾格共構更為強大的音樂力場。

只不過,齊柏絲坦的這把「火」可能緣由他方;館方配給的翻譜員,不知是否對樂譜不熟悉,抑或是面對氣勢磅礡的鋼琴家,自然地產生一股畏懼,使得整趟翻譜過程並不順利。因此火上澆油:蕭邦的《C大調輪旋曲》帶了股暴戾之氣,彈奏拉赫曼尼諾夫《交響舞曲》的聲勢更為酷辣。但!哥琛貝爾格依舊扎實的站穩腳步,與佔據舞台一方的齊柏絲坦互相應答,合作力爆棚。聽眾更不放過兩人微妙的搭配關係,節目演出完畢,掌聲的熱絡又促使兩人坐回鋼琴前演奏安可曲。

安可的最後一首雙鋼琴曲,哥琛貝爾格與齊柏絲坦互換了鋼琴位置(此刻翻譜員不變),曲子是阿倫斯基《第一號雙鋼琴組曲》作品15之第二首〈圓舞曲〉。這次齊柏絲坦終於彈得比較放鬆了!舞曲的三拍子律動驅逐了怒氣,閃爍精緻光芒的小音符如搔癢般令人漾起微笑。彈奏完笑開懷的兩人,似乎也給觀眾化解了方才舞台上的緊張氛圍。

現場「聽藝術」的人,總在期盼著什麼刺激、奇幻、大起大落,期望看見電光石火併發的瞬間,我想音樂作為時間的藝術,聲音稍縱即逝是它的物理特性——萬物必有興衰之時,唯有演奏者穩定收放、爐火純青的自信,經年累月琢磨的技巧與專注,力穩腳步才能長存世間。

今晚我看到自信的一體兩面,聽見兩位音樂家對於藝術的全心全意,心滿耳足。


註解

【1】玻璃大師許金烺 人性化教學傳承玻璃工藝,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wrI4ybxVVk.

【2】顏華容,〈巴赫、蕭邦、與俄羅斯的「新蕭邦」們〉,《MUZIK 雜誌》 2015-07 Vol. 99,摘錄 於2023/5/11,https://read.muzikair.com/tw/periodicalArticles/8cb59dfd-ae5f-493c-a5c9- ff523f9bc0ba.



Minmin Chen
Minmin Chen
Ola! 我是Min:)112年國藝會表演藝術評論人,現正書寫中。將一些評論遺珠(來不及投稿)以及去聽音樂會的路上/觀察筆記刊登於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