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閱讀了許多關於婚姻、自我成長與靈性療癒的書籍與文章,特別是台灣電商女王——周品均的專訪,深深觸動了我對婚姻與人生選擇的反思。
周品均,22歲創業、30歲公司營收破20億、32歲卻毅然決然離婚,甚至失去了所有財產。她說了一句話讓我久久無法忘懷:
「我沒有跟家人討論,但我已經很確認不想跟這個人走我人生的下半場。我三十幾歲了!我可以決定我的人生,繼續跟這個人生活下去,痛苦的是我,不是你們在承受這些事情。」
這句話擊中了我。太多人把「聽話」視為孝順,把「委屈求全」視為責任,把「成全家庭」當成理所當然,卻很少思考:如果人生是自己的,我們為何不能為自己的快樂負責?
父母的擔憂,不能取代我們的人生
我也曾在婚姻與親子關係中歷經重大的風暴。曾經,我的孩子在前妻的控制下與我反目,讓我陷入漫長的監護權官司與情緒陰影。直到近年我才真正走出來,也才理解——很多父母想主導孩子的人生,是出於愛,但也是一種執著。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那些要我們「聽話」的父母,自己的人生也走得滿是困境;而那些對我們百般擔憂的家人,並不是真正了解我們靈魂渴望的方向。就像我母親,至今仍為我擔心,但我已學會為自己負責,也希望她不必再為我、為我的孩子過度牽掛。
因為,真正的愛,不是掌控,而是放手。
離婚,不是失敗,而是一場覺醒
離婚之路從來不輕鬆。周品均坦言,她掙扎了四年,也曾試著犧牲自己成全家庭。她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指責與期待,卻依然選擇誠實面對自己內心的聲音。
她說:「如果可以幸福到老,誰想要離婚?就是因為想要幸福,也讓孩子幸福,所以我選擇離婚。」
這不是脫逃,而是勇氣。
不是背叛,而是誠實。 不是否定過去,而是選擇未來。
我們總以為婚姻走不下去是因為找錯了人,但理科太太在節目中提醒我們:「對的人也不一定能對一輩子。」人會改變,會成長,有時兩個人走到不同的方向,本身就不是錯,而是一種自然的分岔。
婚姻不是幸福的保證,也不是人生的唯一答案。
當靈魂渴望自由時,別讓制度成為牢籠
我一直記得一位親人——炯榕堂哥的故事。他人生上半場混亂、精彩、跌撞,直到下半場才真正覺醒,找到自己靈魂的熱情。那種轉變,是勇氣與痛苦的結晶,也是一種重生。
我也曾反思,為何曾經會與一位極度自私的人結為伴侶?直到我發現——那是因為過去的我,也曾如此自私。我們總會吸引與自己相似的能量,人生是一場鏡像的修煉。
這一切不是為了責備自己,而是為了學會看見、承認、轉化。
我相信,人生不是完美的劇本,而是一連串不完美中不斷選擇、調整、蛻變的旅程。
寫給未來的孩子:你的人生,由你決定
我的孩子們現在還年幼,未必理解我與他們母親之間的過往。但我真心希望,他們未來能明白:父母無法替你過人生,也無法承擔你的快樂與痛苦。
你們要學會為自己負責,也不需要為我負責,只願你們未來不要啃老,也不要把失敗怪給世界或他人。人生中的災難,不是詛咒,而是禮物。願你們在困難中學會成長,而非仇恨;學會選擇,而非逃避。
成全家庭,還是成全自我?
我想,這不應該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
我們都渴望圓滿,但有時圓滿不是「一成不變地維持」,而是「誠實地承認關係的裂痕,勇敢地重建內在的完整」。
就像周品均說的:「我們的人生會過成什麼樣子,都來自於我們一路上的『選擇』。」
我已走過黑暗,也正在重建自己的光亮。
願所有在婚姻、親子、人生迷惘中掙扎的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選擇——那個真正通往內在自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