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風險的永續解方:脫碳價值鏈

更新於 發佈於
raw-image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糧食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我們需要糧食才得以維持生活的代謝與機能。雖然身在台灣的我們,目前並沒有缺糧的困境,然而在其他地區的國家,糧食存量卻十分緊繃,「糧食短缺」成了近年高風險的氣候危機之一,如何因應成了我們迫切需要討論的議題。想要知道專家們提出了什麼樣的解方?想要知道我們該如何去面對?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作者|許汶玲

編輯|楊采縈

—  

 世界經濟論壇氣候變遷負責人加維爾(Antona Gawel)對於糧食危機提出了以下說法:「高居今年短期風險榜首之一,但追根究底是跟未實現氣候減排和適應相關。」舉例來說,極端氣候導致了糧食歉收,如印度破 122 年高溫,加上乾旱,導致冬麥歉收,政府不得不禁止小麥的出口;東非也陷入百年大旱,2000 萬人面臨嚴重飢荒,索馬利亞近四成人口可能餓死;而空前的暴雨在巴基斯坦引發洪水,淹沒巴國近 ⅓ 的國土、吞沒八成作物、近千里的橋樑與道路損壞,不僅如此,巴基斯坦因央行外匯見底,只夠進口三個月糧食。

然而,根據聯合國未來報告估計,2050 年全球人口將達 98 億人,地球也須負荷更高的糧食需求。增加食物產量同時又要維護地球,已是所有人類當前最大的挑戰。

raw-image

而食物生產與消費的選擇,對環境更有不同非凡的影響。關於糧食風險,「在 2023  年,我們將無法避免糧食系統失靈影響每個人,將有更多人挨餓、失去生計、全球糧價飆漲。」世界經濟論壇策略、全球計畫暨糧食系統倡議負責人施特勞斯(Tania Strauss)預測。

施特勞斯提出的因應對策是:投資恢復土壤健康,幫糧食價值鏈脫碳。何謂糧食價值鏈脫碳?係指指藉由更永續、友善的方式,既能不破壞原本的價值鏈平衡,又能從根本上減碳,避免每次循環所帶來的環境傷害。而這個對策所帶來的好處有很多:創造碳匯、提高營養密度、減少糧食損失、促進農民就業與生計。那具體要如何推動呢?她也點名了可以制定獎勵措施、激進政策、量身打造的風險模型和信貸服務、供應鏈採購、以及創造市場需求。

raw-image

除了生產上的價值鏈脫碳,身為消費者的我們該如何做到消費上的價值鏈脫碳呢?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張靜貞表示:可以藉由「環保 3R 行動」來做到。「環保3R行動」分別是指減少浪費(Ruduce)、再利用(Reuse)及循環回收(Reuse)。然而這個行動是有一個先後順序的,從源頭減量做起,也就是先預防糧損與食物浪費(Reduce)、再利用(Reuse),最後才是循環回(Recycle)。不僅如此,改變消費意識習慣(現買現用的飲食習慣、有意識的採購與進食)及有惜食觀念並付諸行動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些不僅可以確保每個人都足以獲得良好的糧食安全及營養,也可以讓食物循環的過程減少碳排放及溫室氣體,減緩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

raw-image

面對當前的糧食風險,我們要做的因應就是與生產者達成合作,從生產到餐桌的每一步,每個角色都有責任及義務去實踐糧食脫碳價值鏈,為了我們未來的糧食安全以及地球環境的保護,我們應該從生活上付諸行動,打造「雙贏局面」,在提升生活品質的同時,也能讓環境更永續友善!

raw-image

— 參考資料

https://csr.cw.com.tw/article/430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470738982

https://zh-pi.axa-im.com.hk/content/-/asset_publisher/cu60Vn3zOnro/content/responsible-investment-why-food-waste-is-a-moving-target-in-the-climate-change-fight/26520

https://vegemap.merit-times.com/veganews_detail?id=5487

歡迎大家於留言區與我們分享你的想法💭

高中生的循環經濟每週一19:30準時更新✨

別忘了到我們的主頁查看更多文章😍

臉書、IG、方格子🔍高中生的循環經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高中生的循環經濟的沙龍
78會員
288內容數
我們是來自台灣不同學校的學生,在聽聞部分學校正在實施「減塑政策」,且在校慶園遊會有相關措施,團隊就打算撰寫一篇關於校園減塑的報導。 也因為有些學校推行減塑政策、有些則無,希望透過比較,藉此讓讀者了解園遊會減塑到底有沒有效果。另外,我們也收集 50 份網路問卷獲得學生對減塑園遊會的想法
2025/04/27
身為一個結合全台學生力量的環保組織,高循的成員們始終堅信高中生能為台灣做點不一樣的;我們發跡於社會,也想回饋於社會,高循持續在網路發布循環及永續議題等相關科普文章,高循相信:「那怕只有一點火星,只要持續累積,星火終究可以燎原。」
Thumbnail
2025/04/27
身為一個結合全台學生力量的環保組織,高循的成員們始終堅信高中生能為台灣做點不一樣的;我們發跡於社會,也想回饋於社會,高循持續在網路發布循環及永續議題等相關科普文章,高循相信:「那怕只有一點火星,只要持續累積,星火終究可以燎原。」
Thumbnail
2025/04/26
你曾造訪過長榮大學嗎?你知道「竹子」也能當作建材嗎?現代建築設計除了要具巧思外,也傳遞著循環經濟的社會責任;它就是長榮大學的長榮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將現代與古典元素融於一體的建築吧!
Thumbnail
2025/04/26
你曾造訪過長榮大學嗎?你知道「竹子」也能當作建材嗎?現代建築設計除了要具巧思外,也傳遞著循環經濟的社會責任;它就是長榮大學的長榮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將現代與古典元素融於一體的建築吧!
Thumbnail
2025/04/23
歐盟於2023年5月6日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這是全球首個針對進口產品碳排放徵收額外費用的機制,旨在防止企業將生產轉移至環保標準較低的國家。
Thumbnail
2025/04/23
歐盟於2023年5月6日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這是全球首個針對進口產品碳排放徵收額外費用的機制,旨在防止企業將生產轉移至環保標準較低的國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傳統中國是農業社會,看天吃飯。一遇到水災、旱災、蝗災、戰爭等,沒了收成,人民就要吃草根樹皮,甚至活活餓死。 迫不得已時,當然要逃難。問題是赤地千里,無處可逃。到最後,為了活下去,易子而食,人吃人,屢見不鮮。 翻開24史,常常可以見到這種記載。 這時候,今天要談的可當主食的農作物,就非常重要。
Thumbnail
傳統中國是農業社會,看天吃飯。一遇到水災、旱災、蝗災、戰爭等,沒了收成,人民就要吃草根樹皮,甚至活活餓死。 迫不得已時,當然要逃難。問題是赤地千里,無處可逃。到最後,為了活下去,易子而食,人吃人,屢見不鮮。 翻開24史,常常可以見到這種記載。 這時候,今天要談的可當主食的農作物,就非常重要。
Thumbnail
 小時候看父親每頓正餐一定要吃到「米飯」才算吃「飯」,覺得很奇怪,對於幾乎餐餐在家裏吃的我而言,偶爾能夠到外面吃一碗麵就很高興,覺得很新鮮很特別。   的確,就在那時候,大約台灣五○年代開始,政府政策宣導要多吃麵,少吃米,也慢慢將國人的主食從米食轉變為麵食,直到八○年代,政府發現米食消費量減少將帶
Thumbnail
 小時候看父親每頓正餐一定要吃到「米飯」才算吃「飯」,覺得很奇怪,對於幾乎餐餐在家裏吃的我而言,偶爾能夠到外面吃一碗麵就很高興,覺得很新鮮很特別。   的確,就在那時候,大約台灣五○年代開始,政府政策宣導要多吃麵,少吃米,也慢慢將國人的主食從米食轉變為麵食,直到八○年代,政府發現米食消費量減少將帶
Thumbnail
食農教育一詞源自於日本,也簡稱食育,並且在2005年通過食育基本法,韓國也在2009年通過「食物教育支持法案」。不過,食農教育牽涉的學科領域很多,目前還沒有大家都認同的明確定義。依據台灣農業推廣學會在2016年提出的定義是:「食農教育是一種強調親手做的體驗教育,學習經由親自參與農產品從生產、處理,至
Thumbnail
食農教育一詞源自於日本,也簡稱食育,並且在2005年通過食育基本法,韓國也在2009年通過「食物教育支持法案」。不過,食農教育牽涉的學科領域很多,目前還沒有大家都認同的明確定義。依據台灣農業推廣學會在2016年提出的定義是:「食農教育是一種強調親手做的體驗教育,學習經由親自參與農產品從生產、處理,至
Thumbnail
(之一)飲食是一種療癒 關於「吃」這件事,對於大部份的華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從古代的漢書就這麼寫著:「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甚至道貌岸然的孔老夫子也這麼說:「禮之初,始於飲食。」 其實不只華人喜歡吃,很會吃,「吃」是所有生命最基本的天性,飲食甚至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產生的原動力呢!英國牛津大學歷
Thumbnail
(之一)飲食是一種療癒 關於「吃」這件事,對於大部份的華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從古代的漢書就這麼寫著:「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甚至道貌岸然的孔老夫子也這麼說:「禮之初,始於飲食。」 其實不只華人喜歡吃,很會吃,「吃」是所有生命最基本的天性,飲食甚至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產生的原動力呢!英國牛津大學歷
Thumbnail
「土食材」、「土食生活」,簡單的說,即是一個地方,因其特有的自然環境、地理、氣候與動植物物種,以及因當地居民/族群特有的文史傳統: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與人(社區內部與社區之間)的關係,所生產出來、賴以為生的日常食材與烹飪出來的食物。而這也涉及到在地糧食的生產/加工,流通與餐飲內容與習俗。
Thumbnail
「土食材」、「土食生活」,簡單的說,即是一個地方,因其特有的自然環境、地理、氣候與動植物物種,以及因當地居民/族群特有的文史傳統: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與人(社區內部與社區之間)的關係,所生產出來、賴以為生的日常食材與烹飪出來的食物。而這也涉及到在地糧食的生產/加工,流通與餐飲內容與習俗。
Thumbnail
這一、二年全世界最夯的議題,除了新冠疫情外,大概就是永續發展目標與淨零排碳了。 『成長』與『發展』不一樣,成長是數量的增加,發展是質的改善(結構的改變)。 『永續發展』的定義是,『滿足當代需求,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求的發展』,因此,永續發展是必須顧及許多條件,甚至還必須節制目前的成長。
Thumbnail
這一、二年全世界最夯的議題,除了新冠疫情外,大概就是永續發展目標與淨零排碳了。 『成長』與『發展』不一樣,成長是數量的增加,發展是質的改善(結構的改變)。 『永續發展』的定義是,『滿足當代需求,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求的發展』,因此,永續發展是必須顧及許多條件,甚至還必須節制目前的成長。
Thumbnail
整整有兩千年以上的時間裡,糧食是人命!一直到最近一百年,這事情才有所改變。其實不只兩千年,從十九世紀往前面推,至少四千年到六千年,糧食都只有兩個涵義,第一叫「人命」,第二叫「政治」、或者「戰爭」。這兩樣是同一件事。
Thumbnail
整整有兩千年以上的時間裡,糧食是人命!一直到最近一百年,這事情才有所改變。其實不只兩千年,從十九世紀往前面推,至少四千年到六千年,糧食都只有兩個涵義,第一叫「人命」,第二叫「政治」、或者「戰爭」。這兩樣是同一件事。
Thumbnail
當台灣的農委會還把休耕當作重要的農業政策,並且積極規劃要把農業用水轉為工業用水的時候,卻爆發了全球 的糧食危機。面對這個局勢,有許多立委與媒體名嘴都要求:即刻「停止休耕,擴大生產」,也有人滿心期待著台灣農業再起的榮景。
Thumbnail
當台灣的農委會還把休耕當作重要的農業政策,並且積極規劃要把農業用水轉為工業用水的時候,卻爆發了全球 的糧食危機。面對這個局勢,有許多立委與媒體名嘴都要求:即刻「停止休耕,擴大生產」,也有人滿心期待著台灣農業再起的榮景。
Thumbnail
餐盤裡的食物吃完吧! 這是一件說起來容易的事,然而,台灣又有多少人真正落實呢?目前<食物銀行法>還處於審議狀態,我們當然希望它能盡速通過,對臺灣的剩食環境就會改善一點。但,食物銀行也能完完全全解決問題嗎?還是它只是個幌子?
Thumbnail
餐盤裡的食物吃完吧! 這是一件說起來容易的事,然而,台灣又有多少人真正落實呢?目前<食物銀行法>還處於審議狀態,我們當然希望它能盡速通過,對臺灣的剩食環境就會改善一點。但,食物銀行也能完完全全解決問題嗎?還是它只是個幌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