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國古蹟日—台北城中隨興散步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北門郵局門廊

北門郵局門廊

我本人隨興揪了家母一同踏上臺北市全國古蹟日串聯活動,隨手看看拍拍。


聽故事:跟著營造商高石先生的腳步

來到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索取集點卡,除了單純集章外還有另一本問答小手冊(學習單?),可以跟著高石忠慥(ㄗㄠˋ)一起在博物館西北方面散散步。

俗稱「石頭厝」的撫台街洋樓與「北門」承恩門相映

俗稱「石頭厝」的撫台街洋樓與「北門」承恩門相映

高石先生創辦的「高石組」營造廠,承包了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廳舍(今臺博鐵道部園區)與臺南州廳(今國立臺灣文學館),而他們當時的辦公室就是撫臺街洋樓。從互動小手冊中,對高石組有了更多的認識,畢竟介紹建築物時常常會提到他們的建築設計者,不一定會提到營造商啊。

高石組的法被(はっぴ)

高石組的法被(はっぴ)

上到樓上可以看展覽,也一窺木構造。

從內拍攝老虎窗,木架構屋頂好美麗

從內拍攝老虎窗,木架構屋頂好美麗

另一張照片說明可能只有較高階級的職員會穿法被。ㄒ

raw-image


集章拉力:好想每個都走遍

接著便趕往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北門郵局郵政博物館繼續集章,因為在路上看到已經有小朋友搖著集滿5點送的小扇子了!快,剛剛在撫台街洋樓看得太認真了!

早先路過明星咖啡,但可以蓋章集點的2樓餐廳11點才開~

早先路過明星咖啡,但可以蓋章集點的2樓餐廳11點才開~

找北門郵局各種問路,各種找門,終於找到位於郵局二樓的郵政博物館,蓋章,閃人。到興亞式建築的攝影文化中心(我都叫他大阪商船),也是跨進門,蓋章,轉身。抱歉了所有用心的展覽,我現在趕著集點。

北門郵局的外推拱門廊,1964年拆除,2021年復原

北門郵局的外推拱門廊,1964年拆除,2021年復原

但覺得愧欠之餘,集完五點後又覺得,這樣藏寶圖式的蒐集,其用意在於讓參與民眾廣泛認識周遭的古蹟,尤其台北城中新舊並陳,各點之間不算太遠,得以讓大家意識到:喔!此處有此瑰寶!

即便沒有每個館舍都認真逛,我們也知道它的位置了。集章幫我們開了一個門,讓我們有機會認識更多古蹟建築,讓我們更有能力覺察它的存在。

集點完開始真正的散步

很市儈的回臺博館換完禮物後,我們放鬆腳步去喝新公園(二二八公園)旁的公園號酸梅湯,加吃芋冰,坐在水池邊看鴿子洗澡,烏龜曬太陽。

新公園裡新舊紛陳,牌樓,紀念碑,中式亭閣溜滑梯,有種嘉義公園的既視感:別的地方放不下,就挪進公園裡。還看到一匹什麼都不必說的銅馬,底座寫著他的大名「請勿攀爬」。

我們把下午的主力放到參觀總統府,因為從集章卡上我們被提醒:喔對,總統府也是個古蹟,只是平常根本不會想到它是觀光景點。

raw-image

經過身分證檢查,背包安檢,試喝水壺中的水(不能帶飲料),終於,好不容易進到總統府了。可以理解為何紀念品店做很多「我去過總統府」字樣的周邊了。


敞廳

敞廳

敞廳是總統發表重要談論與接見賓客之處。原先建造時天花板的裝飾更加華麗,中間的飾帶上有一顆牛頭,象徵「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用牛的意象,實在具體。


謝謝古蹟日活動幫我打開個全面的視野,之後再來悠閒地,城走走走散步吧。


raw-image



二二八公園裡的銅馬,腹上有櫻花紋飾;與桃園神社的很像,推可能是某個拆除神社遷來的吧

二二八公園裡的銅馬,腹上有櫻花紋飾;與桃園神社的很像,推可能是某個拆除神社遷來的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天吳的研究室
8會員
32內容數
好不會用沙龍喔。啊,歡迎來研究室坐,書稍微搬開就可以找地方坐下了。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3年史蹟趴趴GO-細說臺北事 中秋連假走訪了心中山、大稻埕、日式宿舍、士林等區域 隨著導覽老師們細細述說在地故事.....
Thumbnail
2023年史蹟趴趴GO-細說臺北事 中秋連假走訪了心中山、大稻埕、日式宿舍、士林等區域 隨著導覽老師們細細述說在地故事.....
Thumbnail
我本人隨興揪了家母一同踏上臺北市全國古蹟日串聯活動,隨手看看拍拍。
Thumbnail
我本人隨興揪了家母一同踏上臺北市全國古蹟日串聯活動,隨手看看拍拍。
Thumbnail
走進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像是踏進時光迴廊,跟著街屋裡的文物擺設感受過往的歷史人文風景。
Thumbnail
走進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像是踏進時光迴廊,跟著街屋裡的文物擺設感受過往的歷史人文風景。
Thumbnail
『聚奎居』是日治時期烏日地區的富紳商賈陳紹宗(1888~1952)於昭和5~15(1930~1940)年間所建造的中西合壁式洋樓,位於臺中市烏日區學田路405巷內(學田路便行巷旁)。於2012年列為台中市定古蹟,並於2020年7月修復完成,2021年12月正式對外營運。
Thumbnail
『聚奎居』是日治時期烏日地區的富紳商賈陳紹宗(1888~1952)於昭和5~15(1930~1940)年間所建造的中西合壁式洋樓,位於臺中市烏日區學田路405巷內(學田路便行巷旁)。於2012年列為台中市定古蹟,並於2020年7月修復完成,2021年12月正式對外營運。
Thumbnail
看了「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後,發現文化總會也有「匠人魂」系列,關於故宮的篇章有,雖著墨不多,但畫龍點睛,也精彩。跟著文物修復師的手勢,或輕或緩,一筆一畫,一環一扣,推敲細節,走在歷史之間,意猶未盡。 台北故宮去年展多寶格時,除了大開眼界,也上了一課。收、納、藏都是學問。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裡將那些包
Thumbnail
看了「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後,發現文化總會也有「匠人魂」系列,關於故宮的篇章有,雖著墨不多,但畫龍點睛,也精彩。跟著文物修復師的手勢,或輕或緩,一筆一畫,一環一扣,推敲細節,走在歷史之間,意猶未盡。 台北故宮去年展多寶格時,除了大開眼界,也上了一課。收、納、藏都是學問。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裡將那些包
Thumbnail
小學五、六年級時我寄住爺爺家,那是台鐵配發的宿舍。連棟的二層平房、淺灰色外牆、漆成紅色的木門成為我對老家的印象。 高中時,國文課本裡〈失樓臺〉有段文字:「從那時起,我愛平面上高高拔起的意象,愛登樓遠望,看長長的地平線,想自己的樓閣。」 那是王鼎鈞先生記憶中的老家,我的記憶中也有一座樓閣。
Thumbnail
小學五、六年級時我寄住爺爺家,那是台鐵配發的宿舍。連棟的二層平房、淺灰色外牆、漆成紅色的木門成為我對老家的印象。 高中時,國文課本裡〈失樓臺〉有段文字:「從那時起,我愛平面上高高拔起的意象,愛登樓遠望,看長長的地平線,想自己的樓閣。」 那是王鼎鈞先生記憶中的老家,我的記憶中也有一座樓閣。
Thumbnail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綠瓦黃磚構築成的興亞式建築 今年四月台北市再添一個老建築博物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and Images, Taipei)。 如果你是老台北人,應該對這座位於忠孝西路與懷寧街街口的建築有點印象。
Thumbnail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綠瓦黃磚構築成的興亞式建築 今年四月台北市再添一個老建築博物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and Images, Taipei)。 如果你是老台北人,應該對這座位於忠孝西路與懷寧街街口的建築有點印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