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皮寮
含有「剝皮寮」共 3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南希不設限書房
2025/09/02
臺北西門町月琴新勢力:王永慶的「Why not?」文化實驗
西門町「南希的美好人聲自媒工坊」創辦人王永慶,以月琴演奏為基底,融合多元音樂風格,挑戰傳統文化框架,將臺灣文化推向新世代。
#
vocus職涯博覽會
#
文化
#
自由
4
留言
普普文創
2025/08/18
【踏青漫步】剝皮寮歷史街區 | 萬華 | 台北漫步
清晨的萬華,空氣裡還帶著一絲夜色未散的涼意。天光尚未全然亮起,街道寂靜,只有偶爾的機車聲劃破清晨的靜謐。我來到剝皮寮,卻發現大門還緊閉著,遊客未至,僅能在外圍踱步,像是一位在門外守候的過客。剝皮寮外的紅磚騎樓,經歲月打磨,顯得滄桑而堅韌。青苔悄悄攀附,斑駁的磚瓦似乎低聲述說著百年光陰的故事。
#
踏青漫步
#
剝皮寮歷史街區
#
萬華
10
5
做胖人
2025/08/18
4
復古的街道,令人懐舊,也令人醉心😊。
4
普普文創
發文者
2025/08/18
3
做胖人 是呀,那裡最近變不少。
3
Infinity Life
2025/05/26
一府二鹿三艋舺—追尋歷史脈絡與興衰
萬華(艋舺)曾是台北發展最早的地區,清代船運繁盛時期,這裡是貨物、移民與文化交會的重要港口,如今雖不若昔日繁華,卻藏著豐富的歷史痕跡與文化轉譯。這趟漫遊就是想沿著艋舺的記憶,看看歷史如何沉澱,也看看如何在現代重獲新生。
#
艋舺
#
台北
#
景點
3
留言
偶希都理
2025/02/07
【臺灣旅遊・展覽】《艋舺ㄟ代誌》特展
【《艋舺ㄟ代誌》特展】 《艋舺ㄟ代誌》特展,以精緻的微縮模型公仔,展現艋舺的生活故事。 透過栩栩如生的作品,還原艋舺人生活的生活縮影,一同感受濃厚在地的人情味。
#
艋舺ㄟ代誌
#
微縮模型
#
公仔
10
留言
Austin Hsueh的沙龍
2024/12/18
當常理不再理所當然:當代藝術如何再思邊界?
時至2024年,21世紀也即將步入四分之一。回顧過往的20餘年,有哪些新事物出現,又有哪些舊事物消失?這段時間的社會變遷,是否已迅速到難以適應?我們以往所認知的是否還為真?又或早已隨著變遷流動?當一切認知都被顛覆了,那存在還是否有意義?本文將從《浴室水的流動》展覽出發,探討其主題以及十三件作品如何回
#
邊界
#
藝術家
#
互動
32
留言
🧸510🍎
2024/12/16
身為萬華學子,參訪龍山寺與剝皮寮,可是自己與在地文化的連結與感受
小時侯爺爺經常帶我和姐姐去剝皮寮遊玩,我當時覺得剝皮寮只是「遊樂場」,但是自從我上了社會課之後,才發現剝皮寮有歷史淵源。剝皮寮是清朝時期就有的建築,而現在剝皮寮成為古蹟;小時侯爸爸媽媽都會帶我們去龍山寺拜拜,乞求我們學業進步,平平安安,龍山寺那麼多人,應該不會都是在拜月老吧?我很開心能夠成為萬華子弟
#
文化
#
萬華
#
龍山寺
4
留言
星繁的沙龍
2024/12/16
身為萬華在地學子,參訪龍山寺與剝皮寮後,反思自己與在地文化的連結與感受
身為萬華在地學子,參訪過龍山寺剝皮寮之後,發現萬華真的文化遺產的地方,有古老的建築與人文資源,但同時面臨人口老化與遊民問題,會讓外人認為萬華髒亂地區,不想了解萬華,這樣真的很可惜,我覺得萬華在地青年要團結起來,保護萬華的歷史,也要喜歡萬華。
#
剝皮寮
#
萬華
#
龍山寺
1
留言
星繁的沙龍
2024/12/01
剝皮寮參訪引發感受的部分
我們學校及11月29日去參觀剝皮寮,讓我印象這部分的是呂阿昌先生出生於艋舺頂新街(今西昌街),曾就讀艋舺公學校(今老松國小),1915年從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後,於康定路與廣州街轉角處(今永豐銀行)開設「懷安醫院」懸壺濟世,專長為內科及小兒科。
#
剝皮寮
#
永豐銀行
#
學校
1
留言
不『彤』凡響
2024/12/01
剝皮寮校外教學
這次去剝皮寮我們問了老師為什麼剝皮寮的建築都是用紅磚做的?老師告訴我們紅磚其實不是他原本的樣子,因為剝皮寮建築年代久遠,所以其實這些都是重新做的。如果是他原本的建築材料的話,會用玻璃牆隔著,讓他不被損壞。導覽老師解說完後,我們馬上去看看他原本的建築材料,發現他的建築材料都是用一些木頭、竹子還有一些水
#
剝皮寮
#
建築
#
老師
3
留言
陳奕廷的沙龍
2024/11/29
剝皮寮的感想
我覺得很期待,因為這是我從小到大第一次到剝皮寮 到了那邊、第一次看到剝皮寮長什麼樣子? 那邊有新舊材料結合之磚柱、騎樓的天花板以木板構築。 還知道了,曾經就研究過鴉片有沒有毒、還知道了杜聰明是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還知道了來自信是台灣第一位原住民西醫。 知道了水牛群像是黃土水,望春風是燈雨賢,
#
剝皮寮
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