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電影像炸雞配啤酒般精彩;有些像紅酒煮牛尾般味濃;但有些電影卻像蛋花粥一樣,平淡而真實,卻令人笑中有淚。是的,我忍到最後,還是哭了。
今天看了由區焯文執導,袁富華及吳肇軒領銜主演的電影《說笑之人》。故事發生在新冠疫情期間的香港,男主文少(吳肇軒飾)的母親,因受不了日復日,既要照顧孩子又要照顧智障的丈夫華哥(袁富華飾),在文少還是小孩時離開了。餘下智障的華哥努力去照顧文少。
人生還是要繼續走,嘲笑的人、歧視的人、熱心的人也陸續出現了。兩父子就這樣過著不寛裕但踏實的日子。直至文少入讀大學,偶然在女主May(伍詠詩飾)邀請下接觸了棟篤笑,而成為他在重重生活壓力下的減壓閥,也是他人生的新方向。
女主會和男主一起研究棟篤笑,女主說棟篤笑就是真實的經歷,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就是喜劇。棟篤笑就是要「笑當中感受到痛,你的真心才可以打動到人」。
女主這對白比起讀哲學系的男主更有哲理啊!只是生活中,身邊的人都會叫你湊近點看,看錢、看地位、看樓價,然後看下看下,就看不開跳下來了。就像男主想全職做楝篤笑,只會被人笑他兼職做外賣仔。別人不明白,這不只是理想,更是他人生的逃生門。看得開、說得出,能哭能笑,人生的路便寛了。
人生是甚麼?小時會問老師,長大了,學生問我。答案有千千萬萬,我想其實可以很簡單。孔子學生曾點說,孔子的道理,一以貫之,就是忠恕。簡單來說,就是用心做好自己,再照顧身邊的人。
去年年末時,母親突然發現患上癌病,然後就是手術、化療、醫療開支、自費藥物等等;每天來回於醫院、工作和雜亂的家之間。這個月,稍為緩過氣的我,開始收拾家中東西。逐個抽屜打開,慢慢收拾母親的東西,把舊衣服都捐了。為了她未來的孫子,她從親戚間收集了很多舊的嬰兒衣服,只可惜到現在還用不著。看著收拾整齊的小人仔衣服,然後一袋一袋放進舊衣回收箱,就是感到很傷感。
自出生起,便注定人必定死亡,那麼人生注定是一場沒意義的旅程嗎?不,人生更像一場接力賽。父母他們走好了他們的一棒,他們老了,把棒交給我們,換到我們去跑,我們便把這一棒跑好。去照顧好年老的他們,如果有福份的話,再照顧好下一代,將來再把棒交給他們,再交給他們的下一代。就像電影中,由文少小時由父親照顧,到父親老了,由文少反過來照顧他,然後在片尾,女主問男主喜歡小孩子嗎?
人生這段路,用心去跑,去努力,去流汗,去傷感,去回憶。或許很辛苦、很累,但也盡力而為吧!哭過了,才懂笑,笑中有淚,流了繼續笑。生活中,用儒家的盡力而為,努力過了,便用佛家的淡然,「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看這生老病死的循環。
看開,不是叫人不動心,如木頭人。就像電影中文少為了安慰掛念前妻的華哥,帶著身體愈來愈差的華哥去找一樓一,那位鳳姐摸仿文少母親用常平話關心華哥時,華哥由平日內斂的表情,慢慢淚流滿面,說:「我很掛念妳」,這也是動心。但再後來,華哥平淡的跟文少說,他過身後要把相片放在供桌上,還承諾成為無言老師,這便是放下。
人生,一步接一步,一山接一山。看過日出,也看日落。在春去秋來,清風明月之間,好好去做,好好感受,聽首好歌,喝杯好茶,看套好電影(如《說笑之人》),然後回味,珍惜當下。把這一棒走好,做好自己,善待他人。忠恕之間,其實就是如此;放下之際,也是如此。
這電影,是會微笑,然後眼濕,然後大笑,愈笑愈大,眼淚卻愈流愈多,但留在面上的,除了淚痕,還有笑臉,還有心中的釋然。
小時候不明白,為甚麼親情,會叫到天倫。現在明白了。
中學的中史老師說,人的一生,未必有愛情,但必定有親情,所以中國文化以孝為先:知恩而報,再推己及人。
在文少的母親離開後,小時候的文少跟華哥說,要喝母親煮的蛋花湯。然後華哥便在照顧文少的十七年間,煮了六千多碗蛋花湯給文少。《說笑之人》,就如蛋花湯,沒有花俏,只是蛋有蛋味,粥有粥味,親情之間,就是這般平淡而真實。
推薦給各位可以帶父母或是孩子一起去看《說笑之人》,若有福氣的話,便三代同堂一起去吧!支持香港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