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秋天的虎頭蜂又兇又暴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天瑞芳八分寮有一群健行的民眾被虎頭蜂攻擊,十多人輕重傷,有二人當場呼吸心跳停止,送醫仍救不回來。因為過兩天我們一群朋友也要到附近健行,所以大家對這個新聞相當關切。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虎頭蜂一到秋天脾氣就很差、很暴躁,偏偏秋高氣爽,是最適合健行踏青的時候,每年台灣都有不少人被虎頭蜂蜇而過敏死亡,因此虎頭蜂也可列為台灣野外最危險最致命的生物。這些被攻擊的健行者並非跑到偏僻的密林,往往就是在規劃好的步道上,以為這條路經常在走,之前也常常看到虎頭蜂飛來飛去,都沒事,就忽略了牠們的警告,所以就被攻擊了。平常牠們警戒範圍是蜂巢附近十來公尺,到了秋天範圍有時候會擴大到四、五十公尺呢!

為什麼一到秋天虎頭蜂就特別兇?這必須從牠們的生命史來說。

虎頭蜂的生命週期以一年為循環。一開始是每年二、三月,躲在石頭或樹木縫隙過冬的虎頭蜂后從冬眠中甦醒飛出來,找到適當的地點,自己築出一個非常小的巢,產下第一批卵開始,很快卵孵出第一批工蜂來幫忙後,蜂后就可以專心產卵,其他所有照顧幼蟲,尋找食物以及築巢的工作,都有工蜂幫忙,所以蜂群數目就能夠迅速增加,蜂巢也不斷擴建,大家各司其職,非常的忙碌。因此夏天的虎頭蜂不太會理人,通常忙著築巢,覓食、照顧幼蜂,為蜂巢搧風降溫,忙得不可開交,只要不是太接近蜂巢妨礙牠們進出,牠們也不會離巢來攻擊人。反倒是秋高氣爽,適合登山走步道露營的時候,是牠們最凶的時候。到了秋天時,蜂群達到最大數量,蜂后也產下最後一批卵,這些卵將全部成為后蜂(有能力產卵的母蜂),冬天到了,在其他所有成蜂都死亡後,這些后蜂會找一個隱蔽的地點越冬。因此進入秋天之後,這個族群的虎頭蜂是不是能夠順利撫育出最後一批雌蜂,攸關整個種族的存續,若當此時,蜂巢受破壞或蜂后產卵被干擾,牠們沒有時間與機會重新產下一代時,整個族群就會絕種,這也難怪虎頭蜂到了秋天壓力就特別大,情緒特別緊張,保護蜂巢更不能出一點差錯,我們稍一接近,牠們當然就要警告了!

在野外看到虎頭蜂接近身邊,要先冷靜地觀察牠只是路過,還是在我們頭上盤旋警告,不要揮舞衣物去軀逐,因為牠們會以為是敵人的攻擊,可是如果是看到有兩隻以上在頭上盤旋不去,一定要立刻拔腿就跑。因為蜂巢附近範圍是牠們的警戒區域,並會派遣偵察蜂巡戈,若是我們沒有注意到牠的警告,偵察蜂就會從毒針噴出警戒性的費洛蒙,在蜂巢外守衛的蜂接到訊息,立刻會趕到現場助陣,當然也會分泌同樣的費洛蒙通知其他同伴,因此若是我們留在原地,攻擊的蜂群會愈來愈多,而且牠們一旦開始攻擊,就不會停止,所以迅速的脫離現場是最好的辦法。

台灣有七種虎頭蜂,會在都市住家降近築巢的多是腹部前半段鮮黃色的黃腰虎頭蜂,是虎頭蜂中最溫馴的一種,也從來沒有螫死人的記錄,據說這次的兇手是黃腳虎頭蜂,最危險的是在山林野外築巢的黑腹虎頭蜂,真的是又凶又毒,牠的毒液包括了會讓心肌與呼吸麻痺的神經毒,也有會引起我們過敏性休克的蛋白酶,有不少人被一隻叮到就休克死掉了呢!

常登山或從事野外活動的朋友,背包裡有時會帶著腎上腺筆,當遇到急性過敏性反應甚至休克時,可以自救救人。

有專家建議,最好戴淺色的帽子及穿淺色的衣服,因為虎頭蜂比較會攻擊穿深色衣服的人,以及有頭髮的人(禿頭的人比較安全?)

其實熱門步道附近的虎頭蜂巢通常遊客看到就會通報消防隊來摘除,而且有專門以捕獵虎頭蜂維生的人,因為虎頭蜂的毒液很毒,再加上虎頭蜂長得又凶,個性又猛,台灣傳統習俗除了吃什麼補什麼之外,也認為以毒攻毒,所以拿虎頭蜂來泡藥酒,以為可以治風濕、關節炎,泡了虎頭蜂的高梁酒還賣得很貴呢!也幸虧因為這樣,野外的虎頭蜂窩並不會太多,我們在爬山時遇到牠們的機會也少了許多。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5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攀樹416••• 2023/11/16 身旁有五隻虎頭蜂盤旋的感覺是什麼?大概就是當你拿著雞腿旁邊有餓了兩天的狗狗一樣,實在太可怕了,夥伴把殺蟲劑傳上來,在周遭噴殺蟲劑的確能有效驅除虎頭蜂。 使用省力系統將樹枝拉到上方平台,雖然還是需要花費力氣但已經非常省力了。 沒被蜂蜇沒被雨淋,也算渡
Thumbnail
•••攀樹416••• 2023/11/16 身旁有五隻虎頭蜂盤旋的感覺是什麼?大概就是當你拿著雞腿旁邊有餓了兩天的狗狗一樣,實在太可怕了,夥伴把殺蟲劑傳上來,在周遭噴殺蟲劑的確能有效驅除虎頭蜂。 使用省力系統將樹枝拉到上方平台,雖然還是需要花費力氣但已經非常省力了。 沒被蜂蜇沒被雨淋,也算渡
Thumbnail
九月下旬寫了「為什麼秋天的虎頭蜂又凶又暴躁?」這篇文章在臉書上及粉絲團引起廣泛迴響(近二千多個分享轉傳),也有一些媒體引用與採訪。     我猜想這或許是因為大家沒有注意到虎頭蜂的生活史,牠與我們習以為常的蜜蜂不太一樣,蜜蜂的蜂巢若沒有遭遇攻擊,可以存續一年又一年,但是虎頭蜂從春天蜂后從土壤石縫中
Thumbnail
九月下旬寫了「為什麼秋天的虎頭蜂又凶又暴躁?」這篇文章在臉書上及粉絲團引起廣泛迴響(近二千多個分享轉傳),也有一些媒體引用與採訪。     我猜想這或許是因為大家沒有注意到虎頭蜂的生活史,牠與我們習以為常的蜜蜂不太一樣,蜜蜂的蜂巢若沒有遭遇攻擊,可以存續一年又一年,但是虎頭蜂從春天蜂后從土壤石縫中
Thumbnail
前天瑞芳八分寮有一群健行的民眾被虎頭蜂攻擊,十多人輕重傷,有二人當場呼吸心跳停止,送醫仍救不回來。因為過兩天我們一群朋友也要到附近健行,所以大家對這個新聞相當關切。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虎頭蜂一到秋天脾氣就很差、很暴躁,偏偏秋高氣爽,是最適合健行踏青的時候,每年台灣都有不少人被虎頭蜂蜇而過敏死亡,因此
Thumbnail
前天瑞芳八分寮有一群健行的民眾被虎頭蜂攻擊,十多人輕重傷,有二人當場呼吸心跳停止,送醫仍救不回來。因為過兩天我們一群朋友也要到附近健行,所以大家對這個新聞相當關切。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虎頭蜂一到秋天脾氣就很差、很暴躁,偏偏秋高氣爽,是最適合健行踏青的時候,每年台灣都有不少人被虎頭蜂蜇而過敏死亡,因此
Thumbnail
被蟲咬怎麼分辨?在戶外活動可能會碰到一些可怕的蟲,有時候光是把蟲拍死這個動作,就會給皮膚造成難以復原的灼傷!所以懂得認蟲很重要。 在天氣好的時候去野外踏青,若沒有做好肌膚防護,不只容易導致隱翅蟲傷口,也可能被硬蜱、恙蟲咬到而感染疾病,有些疾病嚴重可致命!以下療日子為大家整理5種常影響人的害蟲,並分
Thumbnail
被蟲咬怎麼分辨?在戶外活動可能會碰到一些可怕的蟲,有時候光是把蟲拍死這個動作,就會給皮膚造成難以復原的灼傷!所以懂得認蟲很重要。 在天氣好的時候去野外踏青,若沒有做好肌膚防護,不只容易導致隱翅蟲傷口,也可能被硬蜱、恙蟲咬到而感染疾病,有些疾病嚴重可致命!以下療日子為大家整理5種常影響人的害蟲,並分
Thumbnail
「淡色長腳蜂」從春天到秋天都會不停的〝增產〞,牠們是肉食性的小型胡蜂會在果樹附近築巢,並捕食鱗翅目的幼蟲為生,除蟲有力、不會有藥性殘留和抗藥性等副作用的問題。
Thumbnail
「淡色長腳蜂」從春天到秋天都會不停的〝增產〞,牠們是肉食性的小型胡蜂會在果樹附近築巢,並捕食鱗翅目的幼蟲為生,除蟲有力、不會有藥性殘留和抗藥性等副作用的問題。
Thumbnail
2022/08/01 本日工作實在太硬抖了,一早的烈日狂曬,樹上還發現一窩黑腹虎頭蜂,趕快知會承辦,放棄這顆樹的移除。 不過人在鄰樹的夥伴還是無法逃過黑腹想叮人的慾望,手上被扎了一針,整個腫的跟麵龜一樣。 接近中午還下起彷彿颱風般的狂風暴雨,緊接著雷聲隆隆,是那種一看到閃電瞬間雷鳴的超近距離。
Thumbnail
2022/08/01 本日工作實在太硬抖了,一早的烈日狂曬,樹上還發現一窩黑腹虎頭蜂,趕快知會承辦,放棄這顆樹的移除。 不過人在鄰樹的夥伴還是無法逃過黑腹想叮人的慾望,手上被扎了一針,整個腫的跟麵龜一樣。 接近中午還下起彷彿颱風般的狂風暴雨,緊接著雷聲隆隆,是那種一看到閃電瞬間雷鳴的超近距離。
Thumbnail
最近是虎頭蜂的季節? 我在FB 或是新聞上,都有看到相關的資訊。最近常有人登山被虎頭蜂攻擊。 前一、二周我發現有一隻昆蟲 (如下圖)在我家前陽台飛呀飛,在飛的時候有聽到牠拍動翅膀的聲音。 辣椒樹上飛來的昆蟲 上網爬了很久…再加上近期新聞/FB的資訊,我覺得應該是虎頭蜂類。 找到的資料如下圖: 所
Thumbnail
最近是虎頭蜂的季節? 我在FB 或是新聞上,都有看到相關的資訊。最近常有人登山被虎頭蜂攻擊。 前一、二周我發現有一隻昆蟲 (如下圖)在我家前陽台飛呀飛,在飛的時候有聽到牠拍動翅膀的聲音。 辣椒樹上飛來的昆蟲 上網爬了很久…再加上近期新聞/FB的資訊,我覺得應該是虎頭蜂類。 找到的資料如下圖: 所
Thumbnail
「日常不過是種幻象,一隻蜘蛛的日常是另一隻蒼蠅的災難。」昨天我們救了一隻麻雀,今天收了一窩蜂。我或許不會習慣人類、包括我,是如何偏心的分配造物在不同的位置,但仍然對人如何向大自然掙口飯吃的那份意志,抱持著莫名的好奇。
Thumbnail
「日常不過是種幻象,一隻蜘蛛的日常是另一隻蒼蠅的災難。」昨天我們救了一隻麻雀,今天收了一窩蜂。我或許不會習慣人類、包括我,是如何偏心的分配造物在不同的位置,但仍然對人如何向大自然掙口飯吃的那份意志,抱持著莫名的好奇。
Thumbnail
今天就是要讓大家知道什麼物種容易跟蜂搞混,以後不要對著食蚜蠅大呼小叫,知道全世界不是只有蜜蜂跟虎頭蜂,也不要跟我一樣,讓自己受傷,同時殺了一隻蜜蜂。 最常被認錯的冠軍大概就是上述的食蚜蠅,被認錯的次數應該跟長喙天蛾被認成蜂鳥的次數不分軒輊,另外還有食蟲虻、黑水虻等,他們的確在形態上,甚至有些在顏色上
Thumbnail
今天就是要讓大家知道什麼物種容易跟蜂搞混,以後不要對著食蚜蠅大呼小叫,知道全世界不是只有蜜蜂跟虎頭蜂,也不要跟我一樣,讓自己受傷,同時殺了一隻蜜蜂。 最常被認錯的冠軍大概就是上述的食蚜蠅,被認錯的次數應該跟長喙天蛾被認成蜂鳥的次數不分軒輊,另外還有食蟲虻、黑水虻等,他們的確在形態上,甚至有些在顏色上
Thumbnail
通常我們以為野外最危險的是毒蛇,但其實這些年來被毒蛇咬死的消息非常罕見,倒是任何大小活動裡不時就傳出有人被蜂螫;而每年因蜂螫過敏而喪失寶貴生命的人數至少都有好多位甚至十來位。其中虎頭蜂更是會主動攻擊人,堪稱是台灣最致命的野生物。
Thumbnail
通常我們以為野外最危險的是毒蛇,但其實這些年來被毒蛇咬死的消息非常罕見,倒是任何大小活動裡不時就傳出有人被蜂螫;而每年因蜂螫過敏而喪失寶貴生命的人數至少都有好多位甚至十來位。其中虎頭蜂更是會主動攻擊人,堪稱是台灣最致命的野生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