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會|世界手語日聾人演唱會,音樂跨越載體,無聲的美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演員廖曉彤是這次演唱會的製作人同時也是表演者。(圖/聲音藏在)

演員廖曉彤是這次演唱會的製作人同時也是表演者。(圖/聲音藏在)

9月23日是世界手語日。在這天有一場【音樂無差別 愛在手心】藝術共融公益演唱會舉行。由演員廖曉彤發起,邀請了歌手熊仔、鄭宜農、郭耀仁以及手語表演者蕭匡宇、丘安、牛暄文一同演出。

我因為工作的關係,有機會聽到這場音樂會,這不同於一般的演唱會,現場有將近3分之一的聾人或是聽障,我坐在最前排沒辦法看到他們的反應,不過,我都能感覺到這場演唱會特別的氣氛,我相信他們一定比我更興奮更感動。

在節目開始前,播放了一連串廖曉彤先前為了打造聾人音樂友善環境而做的實驗計畫,用各種方式,讓聾人朋友能夠感受到音樂,不論是聲音的震動、還是手語的表達,影片中有廖曉彤的爸爸與媽媽,兩人透過震動感受到節拍,隨著旋律手舞足蹈的樣子,看起來好不快樂。

本次節目的宗旨「面對自身的脆弱,也是創作的開始」,由公視手語主播、中華民國聾人協會理事長牛暄文的紀錄短片中揭開序幕。牛暄文2歲時被診斷雙耳重度聽力受損,是本次活動中唯一一位聾人手語翻譯,他需要透過別人的手語翻譯,了解歌詞內容,才能詮釋歌曲。

我最印象深刻的是,牛暄文在紀錄片中說到,「身為一個聾人沒什麼不好,聽不到是我的特色,有些期待是聽人對聾人的期待。」是呀,我們都期望趨於正常,唯有正常才不會受歧視受欺負

但所謂的正常又是什麼呢?

牛暄文的母親從小希望他不要被欺負,所以十分嚴格的教導他,要求他學習口語,但他並不快樂,直到他到美國進入聾人學校以後,透過手語他找到了與別人溝通最自在的方式,他非常快樂,也讓他獲得極大自信心。他說「母語是讓你最能夠放鬆使用的語言,不一定是你從小學習的語言。」他現在能夠有自信地告訴別人,手語就是我的母語。

手語、口語對聾人來說,就像中文或是英文一樣,是兩種不同的語言,手語並非只是輔助,它也是一種語言,因此在牛暄文的推動下,手語在2018年被納入國家語言發展法,能夠保障語言的人權與多樣性,也能夠落實對於聾人文化的尊重。

在聾人文化越來越受重視的時空背景,廖曉彤籌備了這場演唱會,比起今年3月舉辦的小型音樂會,多了可以容納兩倍人數的空間,讓更多聾人聽眾能夠欣賞音樂的美妙,在活動的過程除了有手語表演者,表演歌曲外,還有手語翻譯員,即時翻譯現場的對話,還有文字聽打,造福各種聾人族群。

嘻哈歌手熊仔。(圖/聲音藏在)」

嘻哈歌手熊仔。(圖/聲音藏在)」


這場活動有許多人是因為鄭宜農、熊仔而來,我是第一次現場看鄭宜農演出,如她本人所說,她對於自己的歌曲能夠深入人心與人溝通,是非常有自信的,我也真誠的接收到了這件事。她一連演唱兩首歌,我最喜歡《就算我放棄了世界》這首歌。

在事前的訪問裡,鄭宜農說,他在寫這首的時候是很絕望的,但看到牛暄文的手語轉譯,讓這首原本絕望的歌曲,變得熱烈而溫暖。

我問宜農:「那這樣,跟你原本要透過歌曲傳達的情感,似乎不太一樣了,你怎麼看?」宜農說:「我其實還是對世界是有期待,只是創作的狀態比較低落,現在有另一個人用充滿希望跟溫度的方式去表達這個歌詞,剛好讓它圓滿。」

這段事前的訪問,讓我對於這首歌更加期待,所以當演出到這首歌的時候,我特別觀察兩人的合作,以及歌詞的意涵。的確,單看牛暄文的演出,覺得這首歌具有很生動的生命力,若沒有聽宜農說起絕望的創作過程,絲毫感覺不出原來是心情不好時創作出來的歌曲呀!

今年甫獲得金曲獎台語女歌手的鄭宜農。(圖/聲音藏在)

今年甫獲得金曲獎台語女歌手的鄭宜農。(圖/聲音藏在)

雨過天晴,會出現彩虹,悲傷終究會過去。

痛苦的時候真的好難過好難過,把悲傷化作文字及旋律,隨著物換星移,沒想到透過這樣的詮釋方式,轉化成另一種情感的表達。算是意外的美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已經好久沒看動畫了,我本身就不是個動漫迷,之前很紅的各種動漫(鬼滅之刃、咒術迴戰)什麼的,我完全沒興趣。不過,最近卻被這部《能幹貓今天也憂鬱》給吸引。因為裡面的貓咪,真的真的真的,太可愛了啦!!所以決定要來推坑這部動畫給大家!
最近我看了《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比約恩.納提科原本是一位瑞典的經濟學家,在他事業巔峰之際,選擇出家修行,並且跑到泰國的寺廟擔任森林僧人。書籍的背景十分有戲劇性,確實他本人的故事也非常戲劇化啦!但重點不是擺在他的人生跌宕起伏,吸引我的反而是他在修行之中悟出的道理。
前陣子在Netflix上很紅的韓劇《絕世網紅》,描述一位家道中落的女生,從素人慢慢變成大網紅,是一個鳳凰變麻雀又變鳳凰的故事。
透過準備資料的過程,我發現很多早已內化在腦中的一些技巧與手法,是可以具象的被歸納、統整出來,沒想到結束後也收到蠻好的回饋,所以我決定也把「用寫作建立個人品牌」簡報中的一些我個人累積的心得與觀點,分享給大家。
《七十歲死亡法案,通過》根據這項法案,凡是擁有日本國籍者在七十歲生日後的三十天內都非死不可,唯有皇室成員例外。此外,政府預計安排數種安樂死方式,讓七十歲死亡法的適用對象可從中自由選擇。這項法律理所當然地遭受到世界各國的抨擊。
前陣子看完Netfelix推薦給我的一部韓劇《咖啡之約》,這部在韓國的Kakao TV播出,因為不是什麼大片,所以台灣也沒什麼宣傳。這部劇主要在講一間小咖啡廳裡的老闆、員工以及附近鄰里發生的生活故事。
已經好久沒看動畫了,我本身就不是個動漫迷,之前很紅的各種動漫(鬼滅之刃、咒術迴戰)什麼的,我完全沒興趣。不過,最近卻被這部《能幹貓今天也憂鬱》給吸引。因為裡面的貓咪,真的真的真的,太可愛了啦!!所以決定要來推坑這部動畫給大家!
最近我看了《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比約恩.納提科原本是一位瑞典的經濟學家,在他事業巔峰之際,選擇出家修行,並且跑到泰國的寺廟擔任森林僧人。書籍的背景十分有戲劇性,確實他本人的故事也非常戲劇化啦!但重點不是擺在他的人生跌宕起伏,吸引我的反而是他在修行之中悟出的道理。
前陣子在Netflix上很紅的韓劇《絕世網紅》,描述一位家道中落的女生,從素人慢慢變成大網紅,是一個鳳凰變麻雀又變鳳凰的故事。
透過準備資料的過程,我發現很多早已內化在腦中的一些技巧與手法,是可以具象的被歸納、統整出來,沒想到結束後也收到蠻好的回饋,所以我決定也把「用寫作建立個人品牌」簡報中的一些我個人累積的心得與觀點,分享給大家。
《七十歲死亡法案,通過》根據這項法案,凡是擁有日本國籍者在七十歲生日後的三十天內都非死不可,唯有皇室成員例外。此外,政府預計安排數種安樂死方式,讓七十歲死亡法的適用對象可從中自由選擇。這項法律理所當然地遭受到世界各國的抨擊。
前陣子看完Netfelix推薦給我的一部韓劇《咖啡之約》,這部在韓國的Kakao TV播出,因為不是什麼大片,所以台灣也沒什麼宣傳。這部劇主要在講一間小咖啡廳裡的老闆、員工以及附近鄰里發生的生活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若說一首歌,曲是皮,那詞就是骨了。   前幾天看見脆友介紹的「如髮」正是香港著名填詞人--周耀輝的作品,故事是講述一名雛妓過盡千帆,最後,走上了青燈古佛為歸屬。   空靈,雅緻。   話不多說,就來聽聽這首盧凱彤與麥浚龍的歌曲。   噢,個人偏心,所以只放盧凱彤現場版,請不要揍不專業介
Thumbnail
舞思愛以母語創作的兩張專輯《那葡萄樹上的女孩》和《美感》,分別於第33屆及第35屆金曲獎奪下「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用歌聲傳遞著家鄉和文化的動人樂章,讓每位聽眾感受到最純粹的愛與感動!
  的確,鄭宜農不是「典型的台語歌手」,她的歌也不是「典型的台語歌」,她的歌給許多人一種似乎是將「文青語言」翻譯成台語之後的「潮潮的」、「流行的」產物。但又有多少的歌手會願意像鄭宜農這樣在成長的過程中把這些台語人揹負的東西一點一點拾起?直到她能做出一張(人們覺得不夠典型的)純台語專輯?
Thumbnail
第35屆流行音樂金曲獎入圍名單於5月16日公布,風潮音樂發行作品總計以六張專輯入圍八個獎項。
Thumbnail
「試圖用音樂記錄阿婆(奶奶)及家族的故事。」是創作歌手柔米第二張全創作專輯的主題,也是首次嘗試用自己的母語-客語寫歌的作品。《鎮妹》取自柔米阿婆的名字,它打破了傳統客語與現代音樂的藩籬,選擇最接近「台灣人」的語境,側身記錄一段文化消失與記憶消逝的過程。
Thumbnail
自小就喜歡的歌手羅大佑,他啟蒙我對音樂抗辯社會的吶喊!2020年《宜花東鹿》五場戶外演唱會,第一場從鹿港開始逆時針環台演出,聽著一首又一首兒時就烙印在心的經典之作,聽著轉場時訴說的口白,流行音樂不是芭樂歌曲,往往代表那個世代的生命力,而那個時候年幼的我,居然聽的懂哀傷控訴的無奈⋯
Thumbnail
2024年大港開唱音樂節的青春夢舞台,特別舉行劉暐紀念演出,集結過往玩團好友,帶領所有樂迷回望他生前的作品。 舞台上,過去劉暐的樂團「勝利一族 x 孝順一族」成為主體陣容,BB彈、非人物種、午夜乒乓的團員也共同助陣,像是在向他致上最高敬意一般,奮力演奏一首又一首大聲的龐克音樂。
Thumbnail
我必須說這是聲生不息這季至今我最愛的一個舞台。 周深一開口的前兩句,先是驚艷,然後就是無法言喻的感動。讓也是重度聽障,配戴助聽器的我,從頭到尾聽得無法停住淚水。 那撼動靈魂的聲波如漣漪陣陣外擴,又因彼此觸及而緩緩收攏,滌蕩著人間的美好,折射出無際瀲灩。
Thumbnail
今日上午熱情的越南華僑好朋友-玉鳳阿姊,知道我最近在學吉他,特別借了他兒子的吉他給我練習。她熱情的拿著調音器,放在吉他上,教我CDEFG的調音,跟我分享了很多吉他必要知道的知識。 讓我想起我的兩位好友,一個玉鳳姐來自越南,一個詩雁來自緬甸,她們對於人的熱情與真誠都有種生命的感染力,而每次我看到她們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若說一首歌,曲是皮,那詞就是骨了。   前幾天看見脆友介紹的「如髮」正是香港著名填詞人--周耀輝的作品,故事是講述一名雛妓過盡千帆,最後,走上了青燈古佛為歸屬。   空靈,雅緻。   話不多說,就來聽聽這首盧凱彤與麥浚龍的歌曲。   噢,個人偏心,所以只放盧凱彤現場版,請不要揍不專業介
Thumbnail
舞思愛以母語創作的兩張專輯《那葡萄樹上的女孩》和《美感》,分別於第33屆及第35屆金曲獎奪下「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用歌聲傳遞著家鄉和文化的動人樂章,讓每位聽眾感受到最純粹的愛與感動!
  的確,鄭宜農不是「典型的台語歌手」,她的歌也不是「典型的台語歌」,她的歌給許多人一種似乎是將「文青語言」翻譯成台語之後的「潮潮的」、「流行的」產物。但又有多少的歌手會願意像鄭宜農這樣在成長的過程中把這些台語人揹負的東西一點一點拾起?直到她能做出一張(人們覺得不夠典型的)純台語專輯?
Thumbnail
第35屆流行音樂金曲獎入圍名單於5月16日公布,風潮音樂發行作品總計以六張專輯入圍八個獎項。
Thumbnail
「試圖用音樂記錄阿婆(奶奶)及家族的故事。」是創作歌手柔米第二張全創作專輯的主題,也是首次嘗試用自己的母語-客語寫歌的作品。《鎮妹》取自柔米阿婆的名字,它打破了傳統客語與現代音樂的藩籬,選擇最接近「台灣人」的語境,側身記錄一段文化消失與記憶消逝的過程。
Thumbnail
自小就喜歡的歌手羅大佑,他啟蒙我對音樂抗辯社會的吶喊!2020年《宜花東鹿》五場戶外演唱會,第一場從鹿港開始逆時針環台演出,聽著一首又一首兒時就烙印在心的經典之作,聽著轉場時訴說的口白,流行音樂不是芭樂歌曲,往往代表那個世代的生命力,而那個時候年幼的我,居然聽的懂哀傷控訴的無奈⋯
Thumbnail
2024年大港開唱音樂節的青春夢舞台,特別舉行劉暐紀念演出,集結過往玩團好友,帶領所有樂迷回望他生前的作品。 舞台上,過去劉暐的樂團「勝利一族 x 孝順一族」成為主體陣容,BB彈、非人物種、午夜乒乓的團員也共同助陣,像是在向他致上最高敬意一般,奮力演奏一首又一首大聲的龐克音樂。
Thumbnail
我必須說這是聲生不息這季至今我最愛的一個舞台。 周深一開口的前兩句,先是驚艷,然後就是無法言喻的感動。讓也是重度聽障,配戴助聽器的我,從頭到尾聽得無法停住淚水。 那撼動靈魂的聲波如漣漪陣陣外擴,又因彼此觸及而緩緩收攏,滌蕩著人間的美好,折射出無際瀲灩。
Thumbnail
今日上午熱情的越南華僑好朋友-玉鳳阿姊,知道我最近在學吉他,特別借了他兒子的吉他給我練習。她熱情的拿著調音器,放在吉他上,教我CDEFG的調音,跟我分享了很多吉他必要知道的知識。 讓我想起我的兩位好友,一個玉鳳姐來自越南,一個詩雁來自緬甸,她們對於人的熱情與真誠都有種生命的感染力,而每次我看到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