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會|世界手語日聾人演唱會,音樂跨越載體,無聲的美麗

2023/09/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演員廖曉彤是這次演唱會的製作人同時也是表演者。(圖/聲音藏在)

演員廖曉彤是這次演唱會的製作人同時也是表演者。(圖/聲音藏在)

9月23日是世界手語日。在這天有一場【音樂無差別 愛在手心】藝術共融公益演唱會舉行。由演員廖曉彤發起,邀請了歌手熊仔、鄭宜農、郭耀仁以及手語表演者蕭匡宇、丘安、牛暄文一同演出。

我因為工作的關係,有機會聽到這場音樂會,這不同於一般的演唱會,現場有將近3分之一的聾人或是聽障,我坐在最前排沒辦法看到他們的反應,不過,我都能感覺到這場演唱會特別的氣氛,我相信他們一定比我更興奮更感動。

在節目開始前,播放了一連串廖曉彤先前為了打造聾人音樂友善環境而做的實驗計畫,用各種方式,讓聾人朋友能夠感受到音樂,不論是聲音的震動、還是手語的表達,影片中有廖曉彤的爸爸與媽媽,兩人透過震動感受到節拍,隨著旋律手舞足蹈的樣子,看起來好不快樂。

本次節目的宗旨「面對自身的脆弱,也是創作的開始」,由公視手語主播、中華民國聾人協會理事長牛暄文的紀錄短片中揭開序幕。牛暄文2歲時被診斷雙耳重度聽力受損,是本次活動中唯一一位聾人手語翻譯,他需要透過別人的手語翻譯,了解歌詞內容,才能詮釋歌曲。

我最印象深刻的是,牛暄文在紀錄片中說到,「身為一個聾人沒什麼不好,聽不到是我的特色,有些期待是聽人對聾人的期待。」是呀,我們都期望趨於正常,唯有正常才不會受歧視受欺負

但所謂的正常又是什麼呢?

牛暄文的母親從小希望他不要被欺負,所以十分嚴格的教導他,要求他學習口語,但他並不快樂,直到他到美國進入聾人學校以後,透過手語他找到了與別人溝通最自在的方式,他非常快樂,也讓他獲得極大自信心。他說「母語是讓你最能夠放鬆使用的語言,不一定是你從小學習的語言。」他現在能夠有自信地告訴別人,手語就是我的母語。

手語、口語對聾人來說,就像中文或是英文一樣,是兩種不同的語言,手語並非只是輔助,它也是一種語言,因此在牛暄文的推動下,手語在2018年被納入國家語言發展法,能夠保障語言的人權與多樣性,也能夠落實對於聾人文化的尊重。

在聾人文化越來越受重視的時空背景,廖曉彤籌備了這場演唱會,比起今年3月舉辦的小型音樂會,多了可以容納兩倍人數的空間,讓更多聾人聽眾能夠欣賞音樂的美妙,在活動的過程除了有手語表演者,表演歌曲外,還有手語翻譯員,即時翻譯現場的對話,還有文字聽打,造福各種聾人族群。

嘻哈歌手熊仔。(圖/聲音藏在)」

嘻哈歌手熊仔。(圖/聲音藏在)」


這場活動有許多人是因為鄭宜農、熊仔而來,我是第一次現場看鄭宜農演出,如她本人所說,她對於自己的歌曲能夠深入人心與人溝通,是非常有自信的,我也真誠的接收到了這件事。她一連演唱兩首歌,我最喜歡《就算我放棄了世界》這首歌。

在事前的訪問裡,鄭宜農說,他在寫這首的時候是很絕望的,但看到牛暄文的手語轉譯,讓這首原本絕望的歌曲,變得熱烈而溫暖。

我問宜農:「那這樣,跟你原本要透過歌曲傳達的情感,似乎不太一樣了,你怎麼看?」宜農說:「我其實還是對世界是有期待,只是創作的狀態比較低落,現在有另一個人用充滿希望跟溫度的方式去表達這個歌詞,剛好讓它圓滿。」

這段事前的訪問,讓我對於這首歌更加期待,所以當演出到這首歌的時候,我特別觀察兩人的合作,以及歌詞的意涵。的確,單看牛暄文的演出,覺得這首歌具有很生動的生命力,若沒有聽宜農說起絕望的創作過程,絲毫感覺不出原來是心情不好時創作出來的歌曲呀!

今年甫獲得金曲獎台語女歌手的鄭宜農。(圖/聲音藏在)

今年甫獲得金曲獎台語女歌手的鄭宜農。(圖/聲音藏在)

雨過天晴,會出現彩虹,悲傷終究會過去。

痛苦的時候真的好難過好難過,把悲傷化作文字及旋律,隨著物換星移,沒想到透過這樣的詮釋方式,轉化成另一種情感的表達。算是意外的美麗(?)

30後的書寫練習
30後的書寫練習
曾經當過娛樂記者、主持人,行銷公關。 30歲以後開竅,對很多事物開始感到有趣,是偶爾需要個人空間的ESFJ。 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