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實

真、假、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篇舊文﹝吾愛吾師﹞,昨晚在方格子竟然有讀者留言,於是筆者也再閱讀一遍,就發現當年(2015年)講到「真、假、實」的問題,「實」這部分才是中華道統文化的思維模式——合。另外,前幾天的哪篇﹝過好每一天﹞,一連二次提到「實理」,為什麼不用「真理」呢?蓋所謂「真理」,往往都只是人世間的真理,而不是絕對的真理,甚至乎只是一廂情願的真理而已。故此,筆者一向都在講實理,所謂眼見者為實,當然眼見者未必為真啦!茲重刊此篇舊文,雅俗共賞:

 吾愛吾師

提起「吾愛吾師」一語,讀過西洋哲學的人一定會說「我更愛真理」。

以前筆者也曾修讀過西洋哲學史,常常看到學生與教授爭論不休,他們不是在賭氣,而是學生在爭論自己的觀點。這就是西方的思維模式———分。

怎麼講?西方一直把「敬師」與「愛真理」分開,必要時更可對立;換句話說,西方的思維往往是二分法的,不真就是假,不假就是真。舉個例子,當機倉服務員問「tea or coffee?」時,你要不就說tea,要不就說coffee。但,在中華道統文化可不一定是這樣,可能會回答說「隨便」。

再者,當你問古董店的服務員這古董是真的嗎?他會回答說「不假」。可「不假」不一定是真的,這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的精粹所在。這又怎麼講?在中華道統文化裡,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同理,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而且當真與假部分重疊時,相交的那部分往往是比較多的;相反的,純真或純假的那兩部分往往是比較少的。這就是中華道統文化的思維模式———合。

所以,在中華道統文化裡,「敬師」與「愛真理」不是二分的,更不是對立的,因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語出韓愈‧師說)。

1957年,唐君毅教授在夏威夷出席「東西方哲學會議」時,曾向外籍學者介紹方東美教授說:「He is my teacher」。那外籍學者有點詫異———為什麼不是was?另外,在李光耀先生的惜別會裡,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的追悼辭中有句話——He always be my teacher。

這兩個實例,正正體會出中華道統文化有句話———「一日為師,終身為師」,這因為師之所存,道之所在啊!

(寫於2015年4月15日)

avatar-img
yidai zhongshi ye的沙龍
64會員
84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每隔一兩天,就喝西芹汁,感覺血壓輕鬆些,雙臂的勞累漸漸紓緩、漸漸消散。 前個月,去作體檢,醫生和醫護都非常認真,哪個醫護除了化驗尿液,還替我把脈。幸好,除了血壓偏高之外,目前還沒什麼隱患暗疾。 人,到了我這個歲數,別無他求,也無法求,而但求走時安然,避免打擾家人,也免得自己受累。 人生,哭著來
老安兄:哪個博主是個臺灣年輕人,大概三十歲吧。他在講述亞太區大學生國際事務分享會時,指來自陸區的代表謂24小時就可以攻占臺灣;而臺灣區代表則心平氣和逐一反駁。博主自然值得高興喇!但,但最失敗的,哪個博主竟然像陸區一樣,把「說服力」的「說」,唸成說話的說。悲乎!哀乎! 2025-3-26
今晚很開心,我煮那個餸給女兒家,竟然大小都搶住食,特別是細外孫,他口裡還沒吞下,就搶著說要下一塊。 究竟什麼餸呀?那麼有吸引力? 一個平常的家常餸,非常簡單、非常普通——蕃茄炒蛋。 蛋汁加少許鹽和雞粉 炒蕃茄時加少許鹽糖 加上甜椒醬、蕃茄醬 成了! 2025-3-26  
每隔一兩天,就喝西芹汁,感覺血壓輕鬆些,雙臂的勞累漸漸紓緩、漸漸消散。 前個月,去作體檢,醫生和醫護都非常認真,哪個醫護除了化驗尿液,還替我把脈。幸好,除了血壓偏高之外,目前還沒什麼隱患暗疾。 人,到了我這個歲數,別無他求,也無法求,而但求走時安然,避免打擾家人,也免得自己受累。 人生,哭著來
老安兄:哪個博主是個臺灣年輕人,大概三十歲吧。他在講述亞太區大學生國際事務分享會時,指來自陸區的代表謂24小時就可以攻占臺灣;而臺灣區代表則心平氣和逐一反駁。博主自然值得高興喇!但,但最失敗的,哪個博主竟然像陸區一樣,把「說服力」的「說」,唸成說話的說。悲乎!哀乎! 2025-3-26
今晚很開心,我煮那個餸給女兒家,竟然大小都搶住食,特別是細外孫,他口裡還沒吞下,就搶著說要下一塊。 究竟什麼餸呀?那麼有吸引力? 一個平常的家常餸,非常簡單、非常普通——蕃茄炒蛋。 蛋汁加少許鹽和雞粉 炒蕃茄時加少許鹽糖 加上甜椒醬、蕃茄醬 成了! 20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