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比績效來得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今天跟同事間聊著一個議題『9位數男股票績效不好被嘲笑』,我聽到後很訝異,為什麼他會被嘲笑呢?就因為他的績效只是年化6~8%嗎?這是一個很好玩的數學題,我想可以討論一下。

資本社會為什麼叫做資本社會而不是績效社會呢?因為資本主宰很多事情,我一直覺得擁有強大的資本才是王道,舉例如下:

分別有3個不同資產的人在股票市場進行投資,投資的年化報酬率分別為8%、30%、40%,我想年化要做到30%、40%的人應該也是高手了(請注意是年化,而不是只看大漲的那年),而9位數男的8%大概就是0050的年化績效,但最終結果其他兩位經過了10年仍是追趕不上9位數男的資產增值數字,這代表什麼呢?如果你是個富二代你買0050,然後不要太多很大筆的過度消費,依舊每天過得比那些資本低的人還滋潤。

不同資產複利計算表

不同資產複利計算表

很多人投資一直很專注去研究很多標的,也有人跟啥老師牌,每天看很多財經報告新聞之類的,說真的我覺得這真的很用功,可是他每年可拿出的可支配投資餘額就只有30W,我想這是大多數的小資族的現況,很多人都忽略了本業的重要性,如果你有一個很強的吸金流能力那總資產累積速度會很快,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朋友,他憑藉著副業的能力每日可以定期定額扣款5000元買基金,他買的基金年化績效10年年化有12%,加上他定期定額扣款每年可投入金額有7位數,自然而然獲利金額就會變大很多。

在投資路上起步我想更該思考的如何增加自己開源收入的能力,股票、基金、債卷...商品投資只是其中一項選擇而已,還有很多路是可以大幅增加現金流入能力,當你在股市的資本累積到一個程度後,你得到的獲利會漸漸超過你本業收入能力,這時候你就有更多的選擇權做你想做的事了,我見很多人一開始都選錯了跑道花很多時間研究很多理財商品跟標的,卻往往忘了自己根本沒什麼現金能力,所以請在你資本小的時候請把時間浪費在可以快速累積資本的路上。

其實在我的認知買房也是資本操作的一種,因為你把未來的錢提前領出在這個時間使用,所以享受著資本增值帶來的紅利來對抗通澎,如果此時的你仍是沒有能力去獲得第一桶金,那就只能繼續觀望這一切的發生,請記住『你的資本就是你的底氣』,所以別嘲笑擁有大資本的人,因為我們得花很大力氣才追得上他們甚至根本追不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安爸的沙龍
15會員
6內容數
安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06
過去我曾在我的FB上寫了一篇茶葉蛋理論,但似乎感覺不是很多人懂這個道理,什麼是茶葉蛋理論呢?我稍微回顧一下,那就是現在很多資產的增殖是建立在一個『穩定通澎』的狀態下衍生的,但最近我被老媽問了為什麼股票可以越變越多?以及跟朋友之間的聊天,我覺得還是很多人沒明白資產跟通澎以及資金總量的關係,所以我又思考
Thumbnail
2023/12/06
過去我曾在我的FB上寫了一篇茶葉蛋理論,但似乎感覺不是很多人懂這個道理,什麼是茶葉蛋理論呢?我稍微回顧一下,那就是現在很多資產的增殖是建立在一個『穩定通澎』的狀態下衍生的,但最近我被老媽問了為什麼股票可以越變越多?以及跟朋友之間的聊天,我覺得還是很多人沒明白資產跟通澎以及資金總量的關係,所以我又思考
Thumbnail
2023/12/01
網上有句躺平話『有錢的人比你更努力,所以我努力有什麼用,那就躺平吧!』在我看來這是一句最自我毀滅的話了吧!我周遭確實是有錢的人比你更努力沒錯,這些有錢人都努力什麼呢? 有人整天找股瞟投資標的,就怕錯過了一間便宜的好公司 有人每天思考著有什麼商品可以上,增加自己的營業收入 有人研究一堆稅務制度,
2023/12/01
網上有句躺平話『有錢的人比你更努力,所以我努力有什麼用,那就躺平吧!』在我看來這是一句最自我毀滅的話了吧!我周遭確實是有錢的人比你更努力沒錯,這些有錢人都努力什麼呢? 有人整天找股瞟投資標的,就怕錯過了一間便宜的好公司 有人每天思考著有什麼商品可以上,增加自己的營業收入 有人研究一堆稅務制度,
2023/10/20
最近的行情說反轉就反賺,這樣的刷洗下應該又有一堆人懷疑自己在股市裡究竟為了什麼?我跟朋友間也常在Line群裡面聊,最近開始幾個朋友都在檢討自己,怎麼前陣子賺到流湯這陣子虧到流濃,其實我自己的資產也是一直在那上上下下刷洗數字。 投資呢...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這點我想大家得認知,除非你是專職投資行業,
Thumbnail
2023/10/20
最近的行情說反轉就反賺,這樣的刷洗下應該又有一堆人懷疑自己在股市裡究竟為了什麼?我跟朋友間也常在Line群裡面聊,最近開始幾個朋友都在檢討自己,怎麼前陣子賺到流湯這陣子虧到流濃,其實我自己的資產也是一直在那上上下下刷洗數字。 投資呢...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這點我想大家得認知,除非你是專職投資行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9位數男股票績效不好被嘲笑』,我聽到後很訝異,為什麼他會被嘲笑呢?就因為他的績效只是年化6~8%嗎?這是一個很好玩的數學題,我想可以討論一下。 資本社會裡資本就是最快的道路
Thumbnail
『9位數男股票績效不好被嘲笑』,我聽到後很訝異,為什麼他會被嘲笑呢?就因為他的績效只是年化6~8%嗎?這是一個很好玩的數學題,我想可以討論一下。 資本社會裡資本就是最快的道路
Thumbnail
為什麼要每隔半年就記錄一下資產狀態變化呢? 其實不是為了展現誰的投資能力比較好,或是想要藉此吸引人來注意自己。 指數化投資並沒有追求打敗大盤或是哪個門派,而是追蹤市場報酬。所以我上半年整體投資部位的報酬率是多少? 跟配置股票80:債券20的指數化投資人差不多,是10.32%。
Thumbnail
為什麼要每隔半年就記錄一下資產狀態變化呢? 其實不是為了展現誰的投資能力比較好,或是想要藉此吸引人來注意自己。 指數化投資並沒有追求打敗大盤或是哪個門派,而是追蹤市場報酬。所以我上半年整體投資部位的報酬率是多少? 跟配置股票80:債券20的指數化投資人差不多,是10.32%。
Thumbnail
資本、標的、時間為投資成功的三要素,持續投入被動型的指數標的,長期持有,是具體可行適用於一般人的投資方式。
Thumbnail
資本、標的、時間為投資成功的三要素,持續投入被動型的指數標的,長期持有,是具體可行適用於一般人的投資方式。
Thumbnail
如果談到投資成效,報酬率通常都是最被關注的焦點。試想投資100元若能短時間就賺個20-30%,那比起銀行定存或保險累積資產的速度就像走路與開車的差別了,再想像一下,本金如果還能翻個幾翻,那幾年內財富自由跟退休就近在眼前了,但實務上,報酬率真的是累積財富最重要的關鍵嗎?
Thumbnail
如果談到投資成效,報酬率通常都是最被關注的焦點。試想投資100元若能短時間就賺個20-30%,那比起銀行定存或保險累積資產的速度就像走路與開車的差別了,再想像一下,本金如果還能翻個幾翻,那幾年內財富自由跟退休就近在眼前了,但實務上,報酬率真的是累積財富最重要的關鍵嗎?
Thumbnail
有些人一定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指數化投資人也要這樣一直紀錄投資績效,資產成長幅度。明明就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啊! 其實我會這麼做就是希望讓大家知道,指數化投資所追求的並非是單一次投資過程的表現,而是整體資產的長期成長表現。 我上半年的投資報酬率就是-17.13%。資產成長率為-1.78%。
Thumbnail
有些人一定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指數化投資人也要這樣一直紀錄投資績效,資產成長幅度。明明就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啊! 其實我會這麼做就是希望讓大家知道,指數化投資所追求的並非是單一次投資過程的表現,而是整體資產的長期成長表現。 我上半年的投資報酬率就是-17.13%。資產成長率為-1.78%。
Thumbnail
第3章:存股致富的關鍵3要素 存股三個重要的要素:「本金」、「時間」、「降成本」 例:A先生投資10萬元,每年報酬率10%=獲利1萬元。 B小姐投資1000萬元,每年報酬率5%=獲利50萬。 B小姐獲利50萬遠遠大於A先生1萬元。 利用錢去賺錢,本金的大小很重要,存股的本金多,獲利也多。 結語:
Thumbnail
第3章:存股致富的關鍵3要素 存股三個重要的要素:「本金」、「時間」、「降成本」 例:A先生投資10萬元,每年報酬率10%=獲利1萬元。 B小姐投資1000萬元,每年報酬率5%=獲利50萬。 B小姐獲利50萬遠遠大於A先生1萬元。 利用錢去賺錢,本金的大小很重要,存股的本金多,獲利也多。 結語:
Thumbnail
近日閱讀了一篇文章「3兄弟各分得300萬遺產,1年後總財產差很大」,對於文章內容提到的重點,我有一些心得想要分享。 只有10萬本金的時候,想要盡快變有錢,追求30%、50%的報酬率;當有2000萬資金的時候,想避免虧損,僅追求風險較低較穩定的3%、5%報酬率。 10萬獲利30%可以賺到3萬元,
Thumbnail
近日閱讀了一篇文章「3兄弟各分得300萬遺產,1年後總財產差很大」,對於文章內容提到的重點,我有一些心得想要分享。 只有10萬本金的時候,想要盡快變有錢,追求30%、50%的報酬率;當有2000萬資金的時候,想避免虧損,僅追求風險較低較穩定的3%、5%報酬率。 10萬獲利30%可以賺到3萬元,
Thumbnail
過去與朋友分享ETF資產配置的理論時,最後總是不忘提醒一件事,這種投資方法是需要『時間』來醞釀的。至於『時間』到底是多久? 多數人在投資初期並沒有一大筆本金可以投入。主要依靠每月的薪資與儲蓄,以定期定額的方式進行投資。根據過去自己曾推算過的資產成長率,持續十年是一個比較可能的數值。 為了更明確這個時
Thumbnail
過去與朋友分享ETF資產配置的理論時,最後總是不忘提醒一件事,這種投資方法是需要『時間』來醞釀的。至於『時間』到底是多久? 多數人在投資初期並沒有一大筆本金可以投入。主要依靠每月的薪資與儲蓄,以定期定額的方式進行投資。根據過去自己曾推算過的資產成長率,持續十年是一個比較可能的數值。 為了更明確這個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