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上半年度投資績效檢討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raw-image

為什麼要每隔半年就記錄一下資產狀態變化呢?

其實不是為了展現誰的投資能力比較好,或是想要藉此吸引人來注意自己。

指數化投資並沒有追求打敗大盤或是哪個門派,而是追蹤市場報酬。所以我上半年整體投資部位的報酬率是多少?

跟配置股票80:債券20的指數化投資人差不多,是10.32%。

「咦?那為什麼你的資產成長曲線會突然往上跳呢?」

嗯,因為我本來上半年有其他的消費計畫,但後來決定延後。所以就先把一部分預留的現金再投入投資組合中了。說不定下半年也還會有一筆資金再投入。

不過因為增加本金而使得資產往上跳增,但我同時也把預定資產成長曲線也加入同等金額。這樣才不會有那種「本金當報酬」的錯誤發生。

所以我上半年的總資產成長率來到27.24%。這個部分是由10.32%的資產增長+10%的預備資金再投入+6.92%的儲蓄所組成。

配置呢?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raw-image

回顧一下上半年,突然發現歐洲股市的報酬率也不錯,居然有稍高於VT的13.75%。但是新興市場報酬就是被中國整個往下拖累了。

raw-image

不過我們不置可否,基本上以追蹤全市場報酬為目標的指數化投資人就會繼續跟著指數持有一定比例的中國股市。

看了一下自己的各類資產。債券組合的增長並沒有多好,公債及全球總體債上半年報酬率大約是2~3%左右。非投資等級債的報酬率好一點,大約是4.5%。房地產信託也不好,大約是2.3%左右。

所以債券(公債+全球總體債)及固定收益(房地產信託+非投資等級債)共占16%的部分就會把整體報酬率往下拉。

這沒有什麼好壞。既然為了降低資產波動度所以選擇放一定比例公債,就是會有這種現象發生。這是指數化投資人必然得要面對的事實。

但如果回頭去比對我2022下半年的配置比例就會發現,固定收益的占比又少了2%。這有很大原因在於,我已經不再增加固定收益這類資產。

早些年我是為了想要有固定現金產出可以支應生活開銷,所以我買了一些非投資等級債及房地產信託。但這些年下來我估算幾年後正式登出職場時,應該股息+債息就足夠我日常生活所需了。

既然是這樣我就不再需要為了有一定數量現金去支應日常開銷而配置固定收益類資產。反而應該把大部份資金投入長期有較高回報的股市才對。

另外我個人的主動投資部分,上半年的總報酬率其實是落後加權股價報酬指數也落後0050的15.15%。去年下半年我的主動投資是上漲,今年上半年就落後大盤了。我想去年躲過下跌的主動投資人,應該也不少人"躲過"今年上半年的報酬。

不過我上半年賣掉一檔台股,獲利+本金也還夠讓我全家去日本一趟。所以是不是可以呼應某熱火大叔說的,「投資是要賺來花,而不是只看帳面數字」?XD

至於虛擬貨幣的部分雖然上半年漲很多,但我就依照之前說的,「依照買進成本計算資產比重,不計入漲幅」。我說過這就是為了參與一個新資產,所以我不會把這當成個人財務計畫中的一部分。應該說我所有的主動投資部位都不會影響我達成財務計畫目標。

講完個人投資紀錄以後來講一下最近觀察到的現象。

或許有些人把報酬紀錄當成比高低的工具,不過指數化投資人本來就沒有要打敗大盤或是誰的策略。所以也無所謂有沒有比別人厲害這種說法。

我們紀錄資產變化最大目的在於,定期檢視資產是否按照既定計畫成長。如果沒有,是因為短期市場變化,還是因為我們自身出了什麼問題?

如果是市場短期漲跌,我們只要維持紀律持續投入就好。如果是個人出了問題,那就該認真檢討是不是收支出了問題。

或是我們因為特定原因變動了投資組合,抑或是被市場情緒影響而沒有維持投資紀律。定期紀錄並檢視資產成長變化,有助於幫助我們達成財務目標。

所以要讓資產成長紀錄幫到自己,首要一定是得誠實面對投資報酬。

很多投資人為了面子,所以用很多奇妙計算方式來為投資報酬不如大盤或是不若以往的高成長做為藉口。

但事實就很清楚也很簡單。在這段期間你新增了多少本金,然後資產增長了多少。這就能清清楚楚知道,你的投資方式能不能有效幫助你累積財富。

我很高興在這幾年經由指數化投資人的"示範",開始有許多投資人懂得檢視真實報酬。不再被單純的對帳單數字或是很難兜起來的計算方式弄得暈頭轉向。

至於我上半年到底賺了多少錢?其實這一點都不重要。

因為只要是配置比重差不多的指數化投資人,所承擔的波動風險以及獲得的報酬率都會一樣。無關乎投資金額的大小。

本金投到一千萬,10%就有一百萬。

本金投到三千萬,10%就有三百萬。

那本金只有一百萬呢?十萬一樣是10%報酬率。

這就是指數化投資的好處,不會因為你錢多就了不起,也不會因為錢少賺到的報酬率就低。也不會因為你早幾年投入,今年就賺到比較高的報酬率。

師父徒弟都一樣。

如果你羨慕那些本金很大的指數化投資人賺10%就抵你好幾年的年薪,你不用過度思考怎麼調整投資組合或是資金再投入、投資組合再平衡頻率。

認真思考怎麼增加投入本金比較實在。

因為那才是真正能幫助你多賺錢的獲利因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關於指數化投資的補充說明的沙龍
287會員
95內容數
讀書心得
2025/01/03
2024年的全年投資報酬率是21.62%,2024全年的資產增長率約為19.62%。
Thumbnail
2025/01/03
2024年的全年投資報酬率是21.62%,2024全年的資產增長率約為19.62%。
Thumbnail
2024/07/01
2024年的上半年投資報酬率是18.89%,2024上半年的資產增長率約為23.57%。除了資本利得+上儲蓄率,匯差收益也影響很大。 如果你是有在記錄換匯成本的人就會發現光是今年上半年美元對台幣就漲了6%左右。所以扣除掉美元的匯差,投資報酬率約為12.89%。
Thumbnail
2024/07/01
2024年的上半年投資報酬率是18.89%,2024上半年的資產增長率約為23.57%。除了資本利得+上儲蓄率,匯差收益也影響很大。 如果你是有在記錄換匯成本的人就會發現光是今年上半年美元對台幣就漲了6%左右。所以扣除掉美元的匯差,投資報酬率約為12.89%。
Thumbnail
2024/01/01
先寫一下自己的資產增長,2023年的全年度投資報酬率是17.05%。2023下半年的資產增長率約為9.11%,由6.73%的資本增長及2.38%的主動收入儲蓄加總而來。
Thumbnail
2024/01/01
先寫一下自己的資產增長,2023年的全年度投資報酬率是17.05%。2023下半年的資產增長率約為9.11%,由6.73%的資本增長及2.38%的主動收入儲蓄加總而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自2009年開始至2023年的14年總資產投資紀錄。作者提到總資產的重要性、工作收入對數字的影響、股票投資績效和改變、以及對未來的預估。最後呼籲年輕人應更積極地尋找希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自2009年開始至2023年的14年總資產投資紀錄。作者提到總資產的重要性、工作收入對數字的影響、股票投資績效和改變、以及對未來的預估。最後呼籲年輕人應更積極地尋找希望。
Thumbnail
會寫這一篇,是看到社團網友有一篇期末考成績的分享文,突然想到,那自己2023年的投資績效如何?​ ​ ​ 我盡量分享仔細點,讓看的人可以參考,至於是否能複製,條件相同下,應該可以,或者也可以用其他類似的方式.
Thumbnail
會寫這一篇,是看到社團網友有一篇期末考成績的分享文,突然想到,那自己2023年的投資績效如何?​ ​ ​ 我盡量分享仔細點,讓看的人可以參考,至於是否能複製,條件相同下,應該可以,或者也可以用其他類似的方式.
Thumbnail
投資績效202310
Thumbnail
投資績效202310
Thumbnail
為什麼要每隔半年就記錄一下資產狀態變化呢? 其實不是為了展現誰的投資能力比較好,或是想要藉此吸引人來注意自己。 指數化投資並沒有追求打敗大盤或是哪個門派,而是追蹤市場報酬。所以我上半年整體投資部位的報酬率是多少? 跟配置股票80:債券20的指數化投資人差不多,是10.32%。
Thumbnail
為什麼要每隔半年就記錄一下資產狀態變化呢? 其實不是為了展現誰的投資能力比較好,或是想要藉此吸引人來注意自己。 指數化投資並沒有追求打敗大盤或是哪個門派,而是追蹤市場報酬。所以我上半年整體投資部位的報酬率是多少? 跟配置股票80:債券20的指數化投資人差不多,是10.32%。
Thumbnail
基本上我是靠每個月薪水再投入,2022比較特別是有借信貸100萬跟質押70萬,年化報酬率其實不好算,於是我就直接用年底跟年初的資產總和算報酬率。 目前主要分四部分
Thumbnail
基本上我是靠每個月薪水再投入,2022比較特別是有借信貸100萬跟質押70萬,年化報酬率其實不好算,於是我就直接用年底跟年初的資產總和算報酬率。 目前主要分四部分
Thumbnail
前天大叔才在《這篇文章》隨便推算了主動投資人的財富範圍,大叔是這樣描述的: (主動投資)長期間的績效QC直通率有多差呢?以專業共同基金為例,在25年統計期間內能勝出指數型基金的只有小於10%的主動型基金。 經過越多次績效QC失敗的投資人年化報酬率越差,在經過複利效果的作用下,25年後你的總資產價值
Thumbnail
前天大叔才在《這篇文章》隨便推算了主動投資人的財富範圍,大叔是這樣描述的: (主動投資)長期間的績效QC直通率有多差呢?以專業共同基金為例,在25年統計期間內能勝出指數型基金的只有小於10%的主動型基金。 經過越多次績效QC失敗的投資人年化報酬率越差,在經過複利效果的作用下,25年後你的總資產價值
Thumbnail
有些人一定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指數化投資人也要這樣一直紀錄投資績效,資產成長幅度。明明就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啊! 其實我會這麼做就是希望讓大家知道,指數化投資所追求的並非是單一次投資過程的表現,而是整體資產的長期成長表現。 我上半年的投資報酬率就是-17.13%。資產成長率為-1.78%。
Thumbnail
有些人一定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指數化投資人也要這樣一直紀錄投資績效,資產成長幅度。明明就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啊! 其實我會這麼做就是希望讓大家知道,指數化投資所追求的並非是單一次投資過程的表現,而是整體資產的長期成長表現。 我上半年的投資報酬率就是-17.13%。資產成長率為-1.78%。
Thumbnail
指數型基金的合理年化報酬並不高 投資人應該要有基本的認識,才不會被過高的報酬欺騙
Thumbnail
指數型基金的合理年化報酬並不高 投資人應該要有基本的認識,才不會被過高的報酬欺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