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企業要融資並跟銀行培養好關係?

為什麼企業要融資並跟銀行培養好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銀行是雨天收傘的行業。」

在實業家的成長背景下,都是一步一腳印慢慢耕耘,視自己的能力去擴大,因此知道要跟銀行保持關係,但還是不清楚為何需要融資,讓銀行賺利息,真的划算嗎?

直到這兩年受致瑋老師輔導時有提問,這週又上了陳宗賢老師的課,再次深入了解大企業的運作以及融資應用,漸漸有一些眉目。


融資的目的|擴增與防守

每個企業都需要資本,但為什麼有些企業能夠輕鬆獲得融資,而其他企業則感到困難?這不僅關乎企業所需的資金,還關乎與金融機構建立的關係。

而過往我以為融資是為了擴廠,但其實當遇到黑天鵝事件時,融資是為了讓企業能夠活下去;以下是幾個融資的情境:

1. 業務擴展和增長:企業可能需要資本來擴展其業務,開設新的產線、增加設備、擴大生產能力等。這些擴張計劃通常需要大量的資金。

2. 營運資金需求:有時企業需要短期資金來應對日常營運開支,如支付供應商、薪資、庫存購買等。

3. 新產品或服務開發:企業可能需要投資於研發和創新,推出新產品或服務。

4. 處理負債:企業有時需要融資來償還現有債務或改善財務結構,例如降低債務利率或改變償還條件。

5. 應對不穩定經濟:在經濟不穩定的時候,企業可能需要額外的資金來減緩風險,例如應對銷售下降或經濟衰退、新冠肺炎等。

試想你是銀行,手上資金是固定的,一個平常就有跟你往來融資的客戶跟都沒有跟你打過交道的客戶,在需要用錢之餘你會給誰?


破解錢不夠才找銀行的迷思|建立與銀行的關係

過去可能誤解融資僅僅是資金緊張時的最後手段,而忽略了這是一種策略性工具的價值。同樣,也低估了與銀行建立長期關係的利益。

自己的前是「本金」應該不要動,是做企業緊急預備金使用,而確定有投資報酬率或者能夠在一定時間回本的,就用「銀行」的錢融資,付出的利息也許都比你的毛利低過很多,因此就是錢滾錢的過程。

所以與銀行建立好關係,可以提高融資的機會,同時增加信用的分數,知道過往借過資金且你還得出來,甚至可以拿到更有利的貸款條件,可能是更高的貸款成數或者是利率。

記住也不要只跟一家銀行往來,至少要有3-4家。

真的在緊急的情況時,能避免被銀行收傘。


更多元的經營方式 | 數字遊戲與風險評估

融資和業務發展密切相關,同時也與風險管理、資本結構、財務規劃等領域有關。

甚至在購買機台設備也可以找租賃業務,透過租用的方式,可以達到報稅,企業也不必一次付龐大的重機械資產金額。

這一個觀念,放在內心,作為企業經營的一個選擇,背後其實還是回到風險評估以及應用,若有做好詳細的策略規劃以及投資藍圖,確認沒有問題,就可以去執行,同時在進行的過程還是要做多家銀行的比較,以確保得到最好的利率以及貸款成數。

這個概念想起來可能就像是個信用卡的信用額度,會隨著你刷卡使用的金額以及還款的確實度,而提高銀行對你的信賴關係。

有機會要再深入研究跟實際執行,若有經驗的前輩也歡迎交流指導!

⎯⎯◌◍◌◍◌◍◌⎯⎯

我是安宏,喜歡寫作抒發工作以及記錄成長。喜歡這篇貼文嗎?你可以

• 按愛心喜歡

• 追蹤我的帳號

• 分享這篇貼文

avatar-img
安宏Anton的沙龍
6會員
22內容數
二代學,以接班二代的學習為核心 希望成為二代的共學夥伴,在接班的路上一起並肩前行。 有感於當初接班,不知道從何開始,跌跌撞撞自己摸索,到現在逐漸有一條依循的道路及方法。 內容涵蓋二代接班、企業管理、營運策略、人力資源、行銷、商業開發、財務管理等 希望能夠分享給身為二代或正在接班梯隊的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