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街日記》四姊妹之初次相會地:渡良瀨溪谷鐵道的足尾驛

《海街日記》四姊妹之初次相會地:渡良瀨溪谷鐵道的足尾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2015年改編自漫畫的作品《海街日記》(海街diary),電影一開始,香田家三姊妹接到15年前離家之父親的死訊,次女佳乃與三女千佳搭火車到山形縣山中一溫泉鄉參加喪禮,在車站迎接她們二人的,是同父異母的小妹淺野鈴,後來長女幸也跟著趕到。回程搭車時,幸開口問鈴願不願意搬到鎌倉,鈴隨即答應了,展開四姊妹女子宿舍般的共同生活。

四姊妹初次相會的這個車站,在電影中被標示為河鹿澤溫泉驛。河鹿澤溫泉大約是虛構的地名,後來也出現在《海街日記》漫畫原著作者吉田秋生的近期新作《詩歌川百景》,被設定為故事場景。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電影拍攝地其實是渡良瀨溪谷鐵道(わたらせ渓谷鐵道)的足尾驛。渡良瀨溪谷鐵道最早是古河財閥私營的足尾鐵道,開業於1911年,主要是為了運送足尾銅山的礦產,於1918年被國有化成為日本國鐵的足尾線,1989年又轉換為公私合營之第三部門鐵道,就是現在的渡良瀨溪谷鐵道。或許是列車塗裝有鹿在奔跑的圖案,不知如何被取了個河鹿澤溫泉的地名,但上游這裡並沒有溫泉。

渡良瀨溪谷鐵道目前運行的範圍是從群馬縣的桐生驛,沿著渡良瀨川往上游直到栃木縣的間藤驛,也就是昔日足尾銅山的產區,這裡距離觀光勝地日光已經不遠。現在的渡良瀨溪谷鐵道也是觀光路線取向,以春天的櫻花和桃花,以及秋天的紅葉而聞名。

足尾銅山在日本近代化過程中,是不能夠被忽略的一個地點。因為礦山的含銅化合物汙水被排入渡良瀨川,19世紀末的「足尾礦毒事件」,是日本近代最早因產業運作而造成的大型環境公害事件,隨後也引發當地民眾的民權抗爭;20世紀初,銅山礦工曾傳出勞動爭議與騷動事件;在帝國殖民時期,來自朝鮮與中國的徵用工,亦曾在此辛苦勞作。這些故事,後續有時間再細說。



avatar-img
天人之際的沙龍
7會員
48內容數
在地的社會與歷史記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天人之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長期擔任日本經濟新聞社記者的牧久,曾經是社內的國鐵線新聞擔當,他後來寫成《昭和解體:日本國鐵分拆和民營化的真相》一書,回顧戰後國鐵內部的勞資鬥爭歷程,以及私有化的經過,他形容國鐵的私有化是昭和時代的解體。本文的主旨,主要是整理牧久的分析,來回顧日本國鐵戰後的勞資角力過程,以及如何導向私有化的結局。
第一屆「和平之海國際和平營」於2014年在江汀舉辦,之後輪流於濟州、沖繩、台灣三地舉行:2015在沖繩本島、2016在台灣本島、2017在石垣島、2018回到江汀、2019在金門,中間因疫情中斷,2023於宮古島恢復舉辦,2024又回到江汀,2025年預定在台灣舉辦。這也是一種「由島至島」。
雖然工會及公司都有安排員工轉職,但招工單位大多只要35歲以下的青壯年,年齡偏大又只有煤礦工作經驗的老礦工都沒地方去。跟1980-90年代因礦場關閉而失業的台灣老礦工很相似,難以在職場再找到長期穩定工作,許多僅能在當時大量興起的房地產建案中,輾轉從事清潔打掃的工作。
長期擔任日本經濟新聞社記者的牧久,曾經是社內的國鐵線新聞擔當,他後來寫成《昭和解體:日本國鐵分拆和民營化的真相》一書,回顧戰後國鐵內部的勞資鬥爭歷程,以及私有化的經過,他形容國鐵的私有化是昭和時代的解體。本文的主旨,主要是整理牧久的分析,來回顧日本國鐵戰後的勞資角力過程,以及如何導向私有化的結局。
第一屆「和平之海國際和平營」於2014年在江汀舉辦,之後輪流於濟州、沖繩、台灣三地舉行:2015在沖繩本島、2016在台灣本島、2017在石垣島、2018回到江汀、2019在金門,中間因疫情中斷,2023於宮古島恢復舉辦,2024又回到江汀,2025年預定在台灣舉辦。這也是一種「由島至島」。
雖然工會及公司都有安排員工轉職,但招工單位大多只要35歲以下的青壯年,年齡偏大又只有煤礦工作經驗的老礦工都沒地方去。跟1980-90年代因礦場關閉而失業的台灣老礦工很相似,難以在職場再找到長期穩定工作,許多僅能在當時大量興起的房地產建案中,輾轉從事清潔打掃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