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鎮週末[一次保存與創造記憶的藍染之旅]

2023/10/1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之前提過,小鎮太小,只可吃喝,鮮能玩樂。剛巧發現一個藍染工作坊,位置方便,我們當然立刻報名。

按着登記頁面的指示,我們走到鎮中心商場一個不起眼的鋪位。原來,商場最近推行了社區項目,讓藝術團體可以廉價的租金進駐。跟大街之商業工藝畫廊不同,這個小巧的gallery展出獨立藝術家作品,雖然暫時未有統一的展覽主題,不過創作者、媒介、技法各異,令人大飽眼福。

駐場作品

駐場作品

工作坊由駐場藝術家琪帶領。她先為我們導賞自己的大型藍染作品,再介紹藍染 (cyanotype) 的基本技法,順便講講當日的工作坊流程。

琪向我們解釋:她喜歡「曬」日常生活,由器物 (object)到在路邊摘下的野花、自己的頭髮,甚至家人的剪影,都會用來創作。每一次曬這些物件,都是在保存 (archive) 生命歷程。

接着,琪展示她預備的植物和器物,大家開始創作——我們凝視,我們探索,我們實驗,我們嘗試。當一張又一張白紙經過塗抹、設計、曬燈、清洗、晾乾,每一環不止在保存物件,更在創造新的記憶。

運用路上的植物創作

運用路上的植物創作

一個下午就在如此雅致的gallery中,專注地消磨掉。桌面上鋪陳着大家的作品,琪總結説:「在燈光之下,你的作品會一天一天產生些微變化,有一天,你可能會發現顏色不同了,器物的輪廓也沒那麼清晰。」藍染就是永不停止的創作:你以為發生過那不能改變的事實,也會隨着際遇而有新的詮釋。工作坊完結後,跟同場的香港人聊聊在小鎮還有甚麼可以做,腦海突然閃過曾經嫌吵嫌髒,卻能徒步到達富德樓的故居,好像變得不那麼討厭。

歡迎追蹤:
陳星晴Facebook
陳星晴Instagram

    由小一教到中六,由精英班教到特殊需要,由實習教師做到教師培訓。離開前線卻從未放棄教育體制,紀錄一下多年來的觀察與反思。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