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泥心—葉志誠老師陶藝創作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彰化雖是農業大縣,卻也蘊藏許多深具工藝實力的大師,木雕、銀雕、金雕、皮雕、陶藝、刺繡、錫藝…等等。工藝之多元、內涵之豐富,縣府特別藉由鶴棲別墅的質感,呼應工藝人的執著,成立了『工藝展覽館』定期展出各大家的作品,饗宴喜歡藝術氛圍的遊客與民眾。

raw-image
轉貼自鶴棲別墅facebook

轉貼自鶴棲別墅facebook

本期的展覽為《自在泥心—葉志誠陶藝創作展》。

展覽時間:即日起至112年12月24日。

raw-image

一看到這對制服滾滿了泥土的哥兒們,令我這老婦不禁會心一笑:這只有在60年代以前的鄉下社會,才看得到的現象吧!真親切!

學霸雖是2012年以後才開始的網路流行語,用以描述刻苦學習、學識豐富,但在某一領域確實取到扎扎實實成就,堪稱學霸的人,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只是冠以不同稱呼而已。

不知道作者葉老師是否在闡述自己的童年美好呢?

用大胖小子來表現,能吃、能喝、能玩、能睡、還能考得好,這才真的是學霸。

再看看小個頭,體型雖小,肌肉可結實著哪!瞧那專注使用『鳥擗仔』的眼神,很是帶勁兒,這作品也是我們的童年往事哪!

作品名稱:共鳴

作品名稱:共鳴

這是今天展品裡面,我最喜歡的一件作品。發音體因受到與本身振動頻率相同的音波影響,產生自然發音的現象,叫做『共鳴』。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何嘗不是如此?朋友間的『志同道合』、職場上的『物以類聚』、夫妻間的『琴瑟和鳴』,莫不以共鳴為基底,方能長長久久!不是嗎?

raw-image

觀音神像本就有許多不同樣貌,其實我本想查查,二件作品都是觀音神像,為何名稱不同?

然後發現網路有段這麼有意涵的發表文:

安福寺自如堂回文對聯:自在自觀觀自在自,如來如見見如來如。】以下還有幾種關於對聯的解讀:

★自,在自觀,觀自,在自;如,來如見,見如,來如。

★自在,自觀,觀自在自;如來,如見,見如來如。

★自在自觀,觀自在自;如來如見,見如來如。

★自在自,觀觀,自在自;如來如,見見,如來如。

您,喜歡哪一種解讀呢?再三推敲挺有意思的!

作品名稱:自在心經

作品名稱:自在心經

看自在菩薩這身衣裝,覺得葉老師如果動手做拼布設計,應該也是一絕吧!

作品名稱:泥編大茶倉

作品名稱:泥編大茶倉

作品名稱:馬上封侯

作品名稱:馬上封侯

作品名稱:無懈可擊

作品名稱:無懈可擊

這三件作品令我看得嘖嘖稱奇,我只能很真誠的表達我粗淺的想法:「這泥編簡直比藤編還要像藤編哪!」

作品名稱:枯木茶壺組

作品名稱:枯木茶壺組

蒔緣寫宋詞:一七令『觀自在泥心陶藝創作展』

raw-image

欣賞不一定要內行;讚美不一定要專家。今日有幸能欣賞到大師級的作品,本就是一種福分。不敢說有什麼收穫或啟發,但是實實的滿足感,縈繞我心。

 香蕉&蒔緣邊遊邊記112年10月19日於鹿港鶴棲別墅‧葉志誠老師陶藝創作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蒔緣‧鹿角腓腓的沙龍
122會員
766內容數
一詩暢飲一杜康 吟詩訪英雄 一詞入境一風月 填詞尋美人 漫步唐詩宋詞 翻滾古今風華
2025/04/30
介紹鹿港年度熱鬧的四季紅系列活動,以及即將揭開慶端陽、龍舟賽序幕的鹿港龍王祭。
Thumbnail
2025/04/30
介紹鹿港年度熱鬧的四季紅系列活動,以及即將揭開慶端陽、龍舟賽序幕的鹿港龍王祭。
Thumbnail
2025/03/15
紅磚牆自有其迷人的特色;圓弧轉角的紅磚牆,更常令人流連拍照。
Thumbnail
2025/03/15
紅磚牆自有其迷人的特色;圓弧轉角的紅磚牆,更常令人流連拍照。
Thumbnail
2025/02/24
描述賞櫻之旅所見,除了沉浸於美景之中,且懷思古之幽情!
Thumbnail
2025/02/24
描述賞櫻之旅所見,除了沉浸於美景之中,且懷思古之幽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一年小變、五年大變,每每再度拜訪,嶄新的街道和另一種全新的風格; 前輩早年從工作時期,因公家單位和個人興趣使然,得以結合工作和興趣
Thumbnail
一年小變、五年大變,每每再度拜訪,嶄新的街道和另一種全新的風格; 前輩早年從工作時期,因公家單位和個人興趣使然,得以結合工作和興趣
Thumbnail
彰化雖是農業大縣,卻也蘊藏許多深具工藝實力的大師,木雕、銀雕、金雕、皮雕、陶藝、刺繡、錫藝…等等。工藝之多元、內涵之豐富,縣府特別藉由鶴棲別墅的質感,呼應工藝人的執著,成立了『工藝展覽館』定期展出各大家的作品,饗宴喜歡藝術氛圍的遊客與民眾。
Thumbnail
彰化雖是農業大縣,卻也蘊藏許多深具工藝實力的大師,木雕、銀雕、金雕、皮雕、陶藝、刺繡、錫藝…等等。工藝之多元、內涵之豐富,縣府特別藉由鶴棲別墅的質感,呼應工藝人的執著,成立了『工藝展覽館』定期展出各大家的作品,饗宴喜歡藝術氛圍的遊客與民眾。
Thumbnail
圖:林博裕老師特寫。 【李婉如/ 報導】曾在陶藝界獲獎無數的手捏雕塑家林博裕老師,童年居住在鄉下地方,由奶奶扶養長大,自小對於生命中的空缺,轉而從創作中得到慰藉,具體捏塑成的雕塑作品,成為踏實生活的自我療癒。 「我對人的種種並沒有太大興趣,
會花很長時間沈浸在對自然的感知裡。 野地的繁花,如同
Thumbnail
圖:林博裕老師特寫。 【李婉如/ 報導】曾在陶藝界獲獎無數的手捏雕塑家林博裕老師,童年居住在鄉下地方,由奶奶扶養長大,自小對於生命中的空缺,轉而從創作中得到慰藉,具體捏塑成的雕塑作品,成為踏實生活的自我療癒。 「我對人的種種並沒有太大興趣,
會花很長時間沈浸在對自然的感知裡。 野地的繁花,如同
Thumbnail
[2022/6/4-6/5 手感生活的出清會] 雅妃篇 這也幫助了我在創作上,設計出符合對象當下狀態的服飾, 一件可以陪伴你的生活、和你的心相映的織品, 你穿出它的美、她襯托你的美,那樣相互滋養的關係 現場每一件物品 都有它的故事 以及它想去的地方 邀請你來看看摸摸聽聽聊聊
Thumbnail
[2022/6/4-6/5 手感生活的出清會] 雅妃篇 這也幫助了我在創作上,設計出符合對象當下狀態的服飾, 一件可以陪伴你的生活、和你的心相映的織品, 你穿出它的美、她襯托你的美,那樣相互滋養的關係 現場每一件物品 都有它的故事 以及它想去的地方 邀請你來看看摸摸聽聽聊聊
Thumbnail
[2022/6/4-6/5 手感生活的出清會] 阿仁篇 陶藝創作對我來說是一件可以陪伴到老的活動 不僅可以用在自己的日常 也可以交流換點生活費 讓自己有產出價值的機會 現代的日常都是被工廠製造出來的物件所包圍 甚至找不到家人朋友親手作的物件 如果可以找到一些手工製作的物件 也許是一個回到人性化社會
Thumbnail
[2022/6/4-6/5 手感生活的出清會] 阿仁篇 陶藝創作對我來說是一件可以陪伴到老的活動 不僅可以用在自己的日常 也可以交流換點生活費 讓自己有產出價值的機會 現代的日常都是被工廠製造出來的物件所包圍 甚至找不到家人朋友親手作的物件 如果可以找到一些手工製作的物件 也許是一個回到人性化社會
Thumbnail
說好跟同學交換作品,但我一直試驗,而且完成速度越來越慢,享受陶藝教室寧靜氛圍裡的產出。
Thumbnail
說好跟同學交換作品,但我一直試驗,而且完成速度越來越慢,享受陶藝教室寧靜氛圍裡的產出。
Thumbnail
初春,日式房舍坐落在師大旁的巷裡,遠遠便可見其不同於街景的樸質,走訪其中自行投入票券箱,可換得一張明信片,屋內有傢俱有椅墊,隨處可坐。日式窗格遠望屋簷斜陽,不禁讓人想細究四季的光影,刻劃過多少歲月的餘韻。
Thumbnail
初春,日式房舍坐落在師大旁的巷裡,遠遠便可見其不同於街景的樸質,走訪其中自行投入票券箱,可換得一張明信片,屋內有傢俱有椅墊,隨處可坐。日式窗格遠望屋簷斜陽,不禁讓人想細究四季的光影,刻劃過多少歲月的餘韻。
Thumbnail
師匠泥藝承造 | 泥作匠師 | 吳佳憲, 傳承父輩的手藝從事土水技術已有十五年之久,視土水為一生的志業,將傳統技藝結合現代藝術,致力於傳承傳統技藝,渴望推動台灣泥藝文化,期許社會認同且尊重這份「藝」與「美」兼具的產業。 傳承自父輩的手藝,深陷傳統建築之魅力 打造知名泥作藝術品,促進社會正向發展
Thumbnail
師匠泥藝承造 | 泥作匠師 | 吳佳憲, 傳承父輩的手藝從事土水技術已有十五年之久,視土水為一生的志業,將傳統技藝結合現代藝術,致力於傳承傳統技藝,渴望推動台灣泥藝文化,期許社會認同且尊重這份「藝」與「美」兼具的產業。 傳承自父輩的手藝,深陷傳統建築之魅力 打造知名泥作藝術品,促進社會正向發展
Thumbnail
紀錄2019年夏季在東部度過的日子。
Thumbnail
紀錄2019年夏季在東部度過的日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