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於上野千鶴子都不太陌生,也都知道這個名字似乎與「女性主義」脫離不了關係。這本書裡面討論的是許多關於日本社會當中的「厭女」現象,透過各種層面細細的剖析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雖然是以日本的社會為主要討論的對象,但其實我們自己的社會當中也不乏有類似的事件出現,差別可能是程度深淺的問題。
讀這本書的時候心理不由得會產生一種疑問:厭女這件事到底是怎麼開始的?怎麼發生的?
什麼是厭女症?上野千鶴子這樣解釋厭女的理論機制:男人必須透過男人之間的互相認同來「成為男人」,男人之間透過彼此認同來讓彼此成為性的主體,卻也在這個過程中將女人客體化。女人也因此透過了被男性認同這件事來「成為女人」。厭女症便是在這樣的異性戀機制中產生。
這讓我想到之前看過一些脫口秀曾經用過的笑點:男生之間的友情常常出現在一句「這件事情做到算你行!」即便沒有任何獎賞;而女生之間則會透過自己是否有吸引男生的魅力來定位一個女生的價值。這樣的異性戀機制之下,就會產生對沒辦法被當作情慾對象的男同性戀有了恐同症、將無法吸引男生注意的女生變成了「非女性」。
書裡面也舉到男性許多猥褻性的言論,內容也大多是一些貶抑和羞辱的對話,這也是一種把女性客體化、並透過這些猥褻言論來確認彼此集團的地位的例子。讀到這裡也不免想起一些生活中或網路上常見的噁心對話,構成的性霸凌卻覺得只是一種「玩笑」的情形,這些其實都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厭女現象。
秋葉原隨機殺人事件的犯案者說,他因為長得不好看,所以交不到女朋友,他也把他一切的不順遂歸咎到自己不受歡迎一事上。其他需要依靠努力的條件他不提,卻提了一個先天條件。但反過來女生只看長相如此膚淺嗎?這也是他擅自想像的極大誤解,而這樣的觀念也顯現他把擁有女朋友看成是一種自我價值的條件、才能成為男人,可是女生為什麼要被他擁有?他又怎麼會有這樣的觀念?
你對於女校有什麼樣的想像和認知?只有女生的世界會長得怎麼樣?在女子短大任教過十年的作者就曾看過這樣的差別。相較於男女同校的女校學生,女校學生較有機會發展出領導的才能,且對在男女同校中,推說無法承擔勞力、指揮活動的女生帶有一點揶揄。而女校的女生常在進校之後將裙子換成短褲,出校門再換回來,但男女同校的女生則慣常穿著裙子,裙子也是一種女性符號的象徵。這也都是一種文化與價值對於女性的影響。
全新增訂版中也新增了關於近期日本性騷擾的簡短歷史以及這幾年對於#Metoo活動的影響與改變。裡面許多時間也不是太遠的案例都讓人相當毛骨悚然,對於職場上的權勢性侵長期被職業女性視為工作的一部分,既然要工作就得忍受吧——終於在這一波運動之下,因為大家願意站出來,而被正視。
「我」恆常是半吊子的、過渡性的時代產物。活著沒有必要否定過去的自己。正由於過去的自己,有著極限、過錯或「難搞」之處,才有今天的我。原諒過去的自己,與之和解,把他懷抱在「我」之中就可以了。 (P.324)
這是一本討論關於日本女性嫌惡的書,但書中除了廣泛的提到了例子之外,也根據性別研究的基礎來做為佐證,去解析社會中常見的厭女現象。除了說明厭女這個現象的存在之外,也透過厭女機制的產生,試圖了解為什麼會有厭女的發生。
在了解這些文化產生的原因、機制之後,漸漸可以意識到因為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很多事情因為視為「理所當然」,所以甚至不覺得哪裡有異。可是當意識到了之後呢?要怎麼改變?這是深深在每個人文化與習慣當中的一件事,不是意識到之後就能做到的。但也就因為我們活在這個當下,也要繼續往前走我們才知道能夠走到怎樣的未來,就像我前面引用作者的這句話——我們都是活在當下,不斷走向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