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練習】成熟的關係

【覺察練習】成熟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一段成熟的關係,除了雙方契合外,更多的是如何規劃未來的藍圖。 我們都渴望擁有一段成熟而穩定的關係,但更多時候卻是把重點放在情慾上的交流。認為唯有確認關係,才會去思考和這個人的未來。等經過了熱情的退卻才發現,甚至懷疑這個人真的是自己要的人嗎? 了解一個人要用一輩子的時間,生活不會只有愛情,更多的是確認你是否願意用一輩子的時間,愛及耐心和這個人相守。 現實生活不會總停留在愛情的濃情蜜意,更多是互相扶持及共同成長。這深層的含義,唯有真正的遇見才能懂得。 長期而穩定的關係,不會只是看見對方的美好,更多的是去看見彼此的陰暗面後,你是否真實的接納對方。 每個人都不會只有一個面向,好與不好都是造就這個人的關鍵。真正的長廂斯守,是看見及接受對方的所有。你不一定感同身受,但你能理解及包容每個人的不同。 唯有如此才能成就一段長期而穩定的關係,也才是更成熟的長遠的。

avatar-img
府辛聊瘉室
148會員
290內容數
一個人走在療癒的路上,與我的靈魂相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府辛聊瘉室 的其他內容
看著身邊的人遇到一段想要認真投入的關係,卻又因為思量許多而感到卻步時,我們總想著給對方一些自己的意見及想法。 往往我們聽到的都是當事人自己的解讀,而我們給出的建議通常是我們自己的看見及想法。 每個人面對關係的定義不同,確認關係的腳步也因人而異。 熱心過了頭,有時會變成別人的困擾。如果別人沒有想
人的本質是一個人活著。不對任何人抱有過多的期待。 我們總想找個分擔痛苦和悲傷的人,卻不知我們那些驚天動地的傷,對別人而言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成年人的孤獨,悲喜自渡。 你想成為那個人心中最重要的存在,是希望有人把你當成唯一,還是為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喜歡是欣賞,但保鮮期限過後你可能再也想不
曾經你以為的那個對的人,最後發現是內心的投射。 以為的遇見其實是為了體驗及更明白自己的想要是什麼。 那些以為的辜負及浪費的時間,都是必經。 那個當下以為是那個人帶給的傷痛,走過後卻發現那些過客都是為了帶來些什麼。 任務完成了都將前往各自的旅程,人生從來沒有白走的路,歷經千山萬水,終將回到原點
年末給自己一個新階段的任務,將所學的知識落實於生活。過去這半年來,透過很多工具認識自己,也吸收了很多相關的知識和道理。但多數是停留在腦海裡的畫面及想像,唯有透過生活去體驗、練習,才能真正的內化。 慢慢的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去認識不同的朋友。 發現合得來的人,聊一二句就能讀懂對方的邏輯及慣性。相對的
以責罵、威權的方式,要求對方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不分青紅皂白就以自己的解讀去指責對方。這是在關係裡,最令人討壓的方式。 小時候做錯事又或者該說是做了大人眼中不對的事時,受到的對待就是責罵。 連接個電話沒問清楚對方是誰或者是吃個飯太大聲什麼的,都要被罵。總之就是不順爸爸的意,得到的回應方式就是責罵
我們常以為是外在的人事物阻礙、抵制了我們情緒的流動。但更多時候是內在的「理性我」與「感性我」在進行抗爭,所有的阻礙其實是來自於自己。 因為我們害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不願讓情緒流露,害怕那個脆弱的真我被人看見。 溝通時,雙方都以自己立場出發吵到最後,往往不是吵原先爭執的那件事。 把另一半當作競爭
看著身邊的人遇到一段想要認真投入的關係,卻又因為思量許多而感到卻步時,我們總想著給對方一些自己的意見及想法。 往往我們聽到的都是當事人自己的解讀,而我們給出的建議通常是我們自己的看見及想法。 每個人面對關係的定義不同,確認關係的腳步也因人而異。 熱心過了頭,有時會變成別人的困擾。如果別人沒有想
人的本質是一個人活著。不對任何人抱有過多的期待。 我們總想找個分擔痛苦和悲傷的人,卻不知我們那些驚天動地的傷,對別人而言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成年人的孤獨,悲喜自渡。 你想成為那個人心中最重要的存在,是希望有人把你當成唯一,還是為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喜歡是欣賞,但保鮮期限過後你可能再也想不
曾經你以為的那個對的人,最後發現是內心的投射。 以為的遇見其實是為了體驗及更明白自己的想要是什麼。 那些以為的辜負及浪費的時間,都是必經。 那個當下以為是那個人帶給的傷痛,走過後卻發現那些過客都是為了帶來些什麼。 任務完成了都將前往各自的旅程,人生從來沒有白走的路,歷經千山萬水,終將回到原點
年末給自己一個新階段的任務,將所學的知識落實於生活。過去這半年來,透過很多工具認識自己,也吸收了很多相關的知識和道理。但多數是停留在腦海裡的畫面及想像,唯有透過生活去體驗、練習,才能真正的內化。 慢慢的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去認識不同的朋友。 發現合得來的人,聊一二句就能讀懂對方的邏輯及慣性。相對的
以責罵、威權的方式,要求對方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不分青紅皂白就以自己的解讀去指責對方。這是在關係裡,最令人討壓的方式。 小時候做錯事又或者該說是做了大人眼中不對的事時,受到的對待就是責罵。 連接個電話沒問清楚對方是誰或者是吃個飯太大聲什麼的,都要被罵。總之就是不順爸爸的意,得到的回應方式就是責罵
我們常以為是外在的人事物阻礙、抵制了我們情緒的流動。但更多時候是內在的「理性我」與「感性我」在進行抗爭,所有的阻礙其實是來自於自己。 因為我們害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不願讓情緒流露,害怕那個脆弱的真我被人看見。 溝通時,雙方都以自己立場出發吵到最後,往往不是吵原先爭執的那件事。 把另一半當作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