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練習】不用自己的認知去解讀別人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看著身邊的人遇到一段想要認真投入的關係,卻又因為思量許多而感到卻步時,我們總想著給對方一些自己的意見及想法。

往往我們聽到的都是當事人自己的解讀,而我們給出的建議通常是我們自己的看見及想法。

每個人面對關係的定義不同,確認關係的腳步也因人而異。

熱心過了頭,有時會變成別人的困擾。如果別人沒有想要求助,我們是不是該試著不要加入過多的意見,安靜的當一個傾聽者就好。

我們都希望身邊的人能夠幸福快樂,有時看著對方猶豫不前時,也不免會為對方感到心急。

如果不是朋友主動提出需要幫助或詢問你意見時,我們能否做到看破不說破,而不是用自己的「關心」去好心做壞事。

沉默不是因為漠不關心,而是你明白大家都是成年了,悲喜需自負。也不該用自己主觀的想法去插手別人的人生。真正的關心是當別人提出需求時,你依自己當時的能力給予支持。

如果對方沒有提出需求,即使你看見了什麼,也要學會放在心裡就好。不說可能是對方還沒準備好面對。

avatar-img
148會員
274內容數
一個人走在療癒的路上,與我的靈魂相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府辛聊瘉室 的其他內容
人的本質是一個人活著。不對任何人抱有過多的期待。 我們總想找個分擔痛苦和悲傷的人,卻不知我們那些驚天動地的傷,對別人而言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成年人的孤獨,悲喜自渡。 你想成為那個人心中最重要的存在,是希望有人把你當成唯一,還是為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喜歡是欣賞,但保鮮期限過後你可能再也想不
曾經你以為的那個對的人,最後發現是內心的投射。 以為的遇見其實是為了體驗及更明白自己的想要是什麼。 那些以為的辜負及浪費的時間,都是必經。 那個當下以為是那個人帶給的傷痛,走過後卻發現那些過客都是為了帶來些什麼。 任務完成了都將前往各自的旅程,人生從來沒有白走的路,歷經千山萬水,終將回到原點
年末給自己一個新階段的任務,將所學的知識落實於生活。過去這半年來,透過很多工具認識自己,也吸收了很多相關的知識和道理。但多數是停留在腦海裡的畫面及想像,唯有透過生活去體驗、練習,才能真正的內化。 慢慢的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去認識不同的朋友。 發現合得來的人,聊一二句就能讀懂對方的邏輯及慣性。相對的
以責罵、威權的方式,要求對方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不分青紅皂白就以自己的解讀去指責對方。這是在關係裡,最令人討壓的方式。 小時候做錯事又或者該說是做了大人眼中不對的事時,受到的對待就是責罵。 連接個電話沒問清楚對方是誰或者是吃個飯太大聲什麼的,都要被罵。總之就是不順爸爸的意,得到的回應方式就是責罵
我們常以為是外在的人事物阻礙、抵制了我們情緒的流動。但更多時候是內在的「理性我」與「感性我」在進行抗爭,所有的阻礙其實是來自於自己。 因為我們害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不願讓情緒流露,害怕那個脆弱的真我被人看見。 溝通時,雙方都以自己立場出發吵到最後,往往不是吵原先爭執的那件事。 把另一半當作競爭
哲學家叔本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意識。」 長久的快樂,不在喧鬧中,也不在浮華裡,它源於淡泊寧靜。 「初心」是指淡泊寧靜的平常心。“莫忘初心”意思是要保持自己的平常心,而不是在紅塵俗世中迷失自我。 起心動念皆是因,當下所受皆是果。一切所見皆由心起。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佛法艱深,
人的本質是一個人活著。不對任何人抱有過多的期待。 我們總想找個分擔痛苦和悲傷的人,卻不知我們那些驚天動地的傷,對別人而言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成年人的孤獨,悲喜自渡。 你想成為那個人心中最重要的存在,是希望有人把你當成唯一,還是為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喜歡是欣賞,但保鮮期限過後你可能再也想不
曾經你以為的那個對的人,最後發現是內心的投射。 以為的遇見其實是為了體驗及更明白自己的想要是什麼。 那些以為的辜負及浪費的時間,都是必經。 那個當下以為是那個人帶給的傷痛,走過後卻發現那些過客都是為了帶來些什麼。 任務完成了都將前往各自的旅程,人生從來沒有白走的路,歷經千山萬水,終將回到原點
年末給自己一個新階段的任務,將所學的知識落實於生活。過去這半年來,透過很多工具認識自己,也吸收了很多相關的知識和道理。但多數是停留在腦海裡的畫面及想像,唯有透過生活去體驗、練習,才能真正的內化。 慢慢的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去認識不同的朋友。 發現合得來的人,聊一二句就能讀懂對方的邏輯及慣性。相對的
以責罵、威權的方式,要求對方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不分青紅皂白就以自己的解讀去指責對方。這是在關係裡,最令人討壓的方式。 小時候做錯事又或者該說是做了大人眼中不對的事時,受到的對待就是責罵。 連接個電話沒問清楚對方是誰或者是吃個飯太大聲什麼的,都要被罵。總之就是不順爸爸的意,得到的回應方式就是責罵
我們常以為是外在的人事物阻礙、抵制了我們情緒的流動。但更多時候是內在的「理性我」與「感性我」在進行抗爭,所有的阻礙其實是來自於自己。 因為我們害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不願讓情緒流露,害怕那個脆弱的真我被人看見。 溝通時,雙方都以自己立場出發吵到最後,往往不是吵原先爭執的那件事。 把另一半當作競爭
哲學家叔本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意識。」 長久的快樂,不在喧鬧中,也不在浮華裡,它源於淡泊寧靜。 「初心」是指淡泊寧靜的平常心。“莫忘初心”意思是要保持自己的平常心,而不是在紅塵俗世中迷失自我。 起心動念皆是因,當下所受皆是果。一切所見皆由心起。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佛法艱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我看不見對方的需求,對方也沒必要在意我的!」這篇文章以輕鬆實用的方式,教你如何透過觀察和共情,真正抓住對方的需求與慾望。結合《論語》《孫子兵法》等智慧,再搭配生動案例,讓你學會用真誠與關懷建立深刻連結,點燃彼此的內在力量!
Thumbnail
最近開始看一些溝通的書籍,覺得有一種心理能力蠻重要的,就是區分對話的目的以及什麼是我要負責的。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對話和溝通裡就是要爭個輸贏,最終卻破壞了關係,又或是過度為對方的情緒負責,以至於沒辦法放心地傳達出自己的想法。 溝通的本質是傳遞感受與想法 既然如此,那第一步就是要先知道自己的感受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跟別人的交往當中,不管是朋友、家人、伴侶,總會忍不住猜測對方做或不做某件事的原因是什麼,也總希望對方能透過我們的「暗示」理解我們的真實想法 結果就是我們在猜測的過程裡變得焦躁不安,對方根本沒那個想法,我們卻自己腦補太多畫面,在自己的心裡上演許多小劇場而壞了整天的心情⋯⋯
Thumbnail
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中,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 當我們向他人傾訴煩惱或分享困境時,對方立即就開始給出各種建議和解決方案。 雖然他們的出發點是好意,但有時候,我們真正需要的其實只是理解和傾聽,而不是急於得到解決問題的建議。
  我常常在想:「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不是可以坦承一些?」   有時候,自己明明什麼也沒做,卻會被朋友們誤解成另一種意思;或者,朋友沒有那個意思,但卻又克制不住自己會往那個方向想......。   類似的事情一樣接著一樣,總是令人困擾不已,不知道如何去制止自己波動不止的想法,又常常脫口而出令人後悔
Thumbnail
另一半不願意表達想法、拒絕溝通時,透過問自己幾個問題,辨識出自己處理關係的時候,是什麼讓彼此無法達成共識。最終,我們有能力分辨出處理關係的方式,是出於「我認為的好」還是彼此「共識中的好」。內容分享一位陪伴者的自我思考,並以個人經歷與觀察,為想找出關係共識的陪伴者,提供一點靈感。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Thumbnail
人際關係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以下是一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包括遠離令人不舒服的關係、珍惜友誼、真誠待人等。掌握這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就能讓你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在社會上取得成功。
Thumbnail
包括我,過往也常仰賴這些所謂不用說的道理來檢視他人、判斷自己該做到哪裡。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常見的問題和困境,常發生在友情、愛情和家庭關係中。通過自身的體驗,學習以寬容和理解的心態去處理人際關係中的衝突和矛盾,並學會適時退一步,以保持關係的和諧和長久。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我看不見對方的需求,對方也沒必要在意我的!」這篇文章以輕鬆實用的方式,教你如何透過觀察和共情,真正抓住對方的需求與慾望。結合《論語》《孫子兵法》等智慧,再搭配生動案例,讓你學會用真誠與關懷建立深刻連結,點燃彼此的內在力量!
Thumbnail
最近開始看一些溝通的書籍,覺得有一種心理能力蠻重要的,就是區分對話的目的以及什麼是我要負責的。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對話和溝通裡就是要爭個輸贏,最終卻破壞了關係,又或是過度為對方的情緒負責,以至於沒辦法放心地傳達出自己的想法。 溝通的本質是傳遞感受與想法 既然如此,那第一步就是要先知道自己的感受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跟別人的交往當中,不管是朋友、家人、伴侶,總會忍不住猜測對方做或不做某件事的原因是什麼,也總希望對方能透過我們的「暗示」理解我們的真實想法 結果就是我們在猜測的過程裡變得焦躁不安,對方根本沒那個想法,我們卻自己腦補太多畫面,在自己的心裡上演許多小劇場而壞了整天的心情⋯⋯
Thumbnail
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中,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 當我們向他人傾訴煩惱或分享困境時,對方立即就開始給出各種建議和解決方案。 雖然他們的出發點是好意,但有時候,我們真正需要的其實只是理解和傾聽,而不是急於得到解決問題的建議。
  我常常在想:「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不是可以坦承一些?」   有時候,自己明明什麼也沒做,卻會被朋友們誤解成另一種意思;或者,朋友沒有那個意思,但卻又克制不住自己會往那個方向想......。   類似的事情一樣接著一樣,總是令人困擾不已,不知道如何去制止自己波動不止的想法,又常常脫口而出令人後悔
Thumbnail
另一半不願意表達想法、拒絕溝通時,透過問自己幾個問題,辨識出自己處理關係的時候,是什麼讓彼此無法達成共識。最終,我們有能力分辨出處理關係的方式,是出於「我認為的好」還是彼此「共識中的好」。內容分享一位陪伴者的自我思考,並以個人經歷與觀察,為想找出關係共識的陪伴者,提供一點靈感。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Thumbnail
人際關係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以下是一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包括遠離令人不舒服的關係、珍惜友誼、真誠待人等。掌握這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就能讓你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在社會上取得成功。
Thumbnail
包括我,過往也常仰賴這些所謂不用說的道理來檢視他人、判斷自己該做到哪裡。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常見的問題和困境,常發生在友情、愛情和家庭關係中。通過自身的體驗,學習以寬容和理解的心態去處理人際關係中的衝突和矛盾,並學會適時退一步,以保持關係的和諧和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