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很特別的書,說的是旅行,但沒有好吃的名店推薦,也沒有必走行程,奇妙的是,我卻被一篇又一篇樸實又深刻的故事吸引,更讓我著迷的是錦敦老師用敘事治療眼光帶我看見世界可愛的地方,旅行與敘事治療的結合開闊我生命視野,更讓人有勇氣往內認識自己。
閱讀的過程,讓我想起一個人去澎湖旅行的經歷,當時一開始的規劃並非一個人,而是幾位朋友們約好一起自由行,個性使然行前規劃通常都會由我來負責,越靠近出發的日子就越讓人緊張,因為離島行程搭船、搭飛機很仰賴老天爺賞臉,結果莫非定律就在出發前發生:氣象預報發出有颱風形成的消息,沒想到首先發難的是好友說要取消行程,緊接著有人開始也說家人會擔心,或是有小孩的說他自己不能有個萬一……..,當年內在有一團說不清的情緒,只知道用任性來回應未滿足的期待,一個人拉著行李搭上飛機走向旅程。
我的第一站是直奔七美島,當一群人匆匆拍照後直奔下個景點,唯獨我一個人穿著夾腳拖騎著機車慢慢閒晃,發現島上的房子牆壁裡面有珊瑚礁化石,好有海味的石牆啊!後來聽民宿老闆說才知道,以前澎湖資源缺乏沒有建材,所以當地人會用珊瑚礁化石蓋房子,生命力強盛的植物就在珊瑚化石的小洞裏面生根長出葉子,這個美麗的小島隨意輕撇都是美景,晃到大景區時候便拉住路人甲乙丙丁幫忙拍照,最常被問的就是妳不用趕船嗎?當我說:不用耶,我今晚住這個島上,好多人羨慕的告訴我,下次他們也要住在七美,這麼美麗的地方只留兩個小時的時間太可惜了!
一個喜歡按計畫走的人,竟然因為買明信片跟老闆聊天之後,在晚上交通船要關門之際,把隔天一早的船票換成去望安,當年這個意外獨行的小旅行,在我內心種下享受獨處和自由的種子。我體驗到說走就走的自由,沒有同行的旅伴,就少了顧慮和退讓,一個人的旅行,讓我與自己深刻的相遇,原來保守與冒險並存在我的內在。
踏上望安島最讓我欣喜的是,海灘是沙岸,這裡的砂質跟國外那種海灘粉沙不太一樣,我自己非常喜歡這樣的沙,赤腳走在上面可以順便去角質的感覺,一個人默默走在沙灘上,眼前浪漫美麗的海景,當年並沒有好好的活在當下,內在有些許嘆息:要是身邊有人一起走在這畫裡面有多好!
敘事說:說什麼故事是一種選擇,那麼當年我選擇把眼光停留在孤單版本裡,回到一開始那些說好要一起旅行的友人們因氣候的因素要放棄行程,我感受到付出規劃行程的時間和心意被拋棄,當年的我並沒有對自己如此誠實,而是要求自己應該用善解人意的回應複雜的情緒。我試圖掩蓋不安和害怕,且任性的走向一個人旅行,並且演出自在又快樂的樣子,那顆內外不一致的心,孤單感顯得更巨大。
從敘事治療的角度來看,許多時候內在之所以會受苦,常常是因為被某個固著的觀點限制住。例如:是朋友就該一起共患難。規劃好的行程就應該要啟程體驗,不然就浪費規劃的時間。他們輕易的放棄行程,代表我不被喜歡。
觀點本身的對或錯並不重要,反而是為什麼我看重這樣的想法?這值得深思,這樣的觀點真的是我唯一的選擇嗎?如果這樣的觀點,讓我受困,有其他觀點可以取代嗎?
多年後的我,重新詮釋這個旅行,故事的重點不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人「野」很好,把固著的觀點給鬆動了,正有一種在自己世界裡恣意妄為的「野」,重新選擇的觀點可以是:朋友是自由的,他可以選擇。規劃好的行程,總有一天會啟程不急於一時。他們放棄的是行程,不是我這個人。坦然的梳理內在之後,當年這個美好獨行體驗,在後來的人生中,孤獨變成是一種很豐盛的時刻,一個人在電影院大哭大笑,心靈可以得到療癒,餓狠狠的時候獨享餐點,愛吃什麼就吃什麼。更能感受到擁有的自由,一群人的時候,可以好好的與人聯結,一個人的時候,可以安在。
謝謝當年任性啟程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