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發現家貓的276種面部表情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我行我素的喵星人?

大眾對於貓的印象,一直都是獨來獨往,但其實家貓已經是相當的社會性動物。研究指出,野放的家貓的族群密度差異非常大,低到每平方公里一隻貓,高則到每平方公里2500貓的巨大社會。例如日本非常有名的貓島則貓群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200-300隻。貓的社會行為中,主要分成親近、敵意、照顧與繁殖。其中,臉部表情就是傳遞親近與敵意行為的重要方式。


研究重點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學生與研究員(目前在里昂學院),針對洛杉磯的一家貓咪咖啡店內的20-30種貓咪進行長期觀察並將他們影像記錄下來。研究人員利用貓面部動作解碼系統(cats 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s, catFACS)來分析這些貓的面部表情。研究人員發現貓種共有276種表情,由26種獨立的動作組成。獨立動作包含嘴唇的開闔、下巴下垂、瞳孔放大或收縮、眨眼或半眨眼等。在276種表情中,親近表情佔46%而敵意表情佔37%。家貓親近時會將耳朵內縮並向前方移動,而其鬍鬚也會往前移動,且閉眼。家貓在展示敵意時,會將耳朵旋轉並平放在頭頂,瞳孔縮小並用舌頭擦拭嘴唇。研究人員發現雖然親近行為相較敵意行為,有著完全不同的動作成分,但並沒有展現出更複雜的面部表情。此研究成果目前已於近日發表於Behavioural Processes期刊。


思考

由於家貓的近親的都是獨立活動,因此在家貓的社會性行為應該都是在馴化後的這一萬年演化而來。相較馴化較久的狗有27種獨立動作,貓咪的26種獨立動作其實相當。研究人員也認為家貓的親近性的表情其實有點類似人類與狗,這種類似觀點與達爾文在觀察不同物種之間的面部表情時相似。然而,目前人類與狗有多少種面部表情,並且其各自代表什麼意義都還不明。未來應該會有相關研究繼續探索是否有一種跨物種間的一致性。


論文:

https://doi.org/10.1016/j.beproc.2023.104959


Science期刊報導: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cats-have-nearly-300-facial-expressions


圖片來源:

網路貓咪迷因圖


#神經科學

#行為科學

#貓

#喵星人

#情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612號神經元的沙龍
6會員
23內容數
都說千金難買早知道,大腦是我們最重要也最複雜的器官,你了解多少呢?本專題將持續關注神經科學的大小事,期望透過分享這些新聞、故事,讓神經科學走入大眾,而這些科技其實離我們不遙遠。歡迎各位訂閱與贊助。
2024/12/03
近期Nature網站上刊登一篇科普性質的文章,簡介了腦機介面為義肢帶來的革新。 義肢的使用,從原本的已運動功能為主的要求,逐漸轉化為要能更妥善的讓人使用。要如何讓義肢可以讓人使用起來更方便呢?請繼續閱讀下去。
Thumbnail
2024/12/03
近期Nature網站上刊登一篇科普性質的文章,簡介了腦機介面為義肢帶來的革新。 義肢的使用,從原本的已運動功能為主的要求,逐漸轉化為要能更妥善的讓人使用。要如何讓義肢可以讓人使用起來更方便呢?請繼續閱讀下去。
Thumbnail
2024/11/19
道德基礎理論(Moral Foundation Theory)認為有五種基礎道德價值,包含以關注個人權益的公平性與關懷同情,以及關注整體社會和諧的忠誠奉獻、服從權威與傳統,以及身心的純潔。道德感屬於人類認知功能的一部分,受到外在環境所影響,因此,道德感是否與季節相關也成為一個待探討的課題。
Thumbnail
2024/11/19
道德基礎理論(Moral Foundation Theory)認為有五種基礎道德價值,包含以關注個人權益的公平性與關懷同情,以及關注整體社會和諧的忠誠奉獻、服從權威與傳統,以及身心的純潔。道德感屬於人類認知功能的一部分,受到外在環境所影響,因此,道德感是否與季節相關也成為一個待探討的課題。
Thumbnail
2024/11/11
腦類器官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近年來,許多研究開始利用這種生物神經網路進行AI運算。本文將簡介瑞士的Final Spark公司所開發的 Neuroplatform 平台。
Thumbnail
2024/11/11
腦類器官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近年來,許多研究開始利用這種生物神經網路進行AI運算。本文將簡介瑞士的Final Spark公司所開發的 Neuroplatform 平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主要參考來自「科學美國人」的報導。貓咪擅長隱藏自己的心思與痛苦,有時很不舒服時會自己躲起來。對人類飼主來說,這是很難處理的問題。AI已經可以協助辨識正在承受痛苦的貓咪,未來應該可以商業化,在app或貓咪監視器裡附加這功能。
Thumbnail
這篇主要參考來自「科學美國人」的報導。貓咪擅長隱藏自己的心思與痛苦,有時很不舒服時會自己躲起來。對人類飼主來說,這是很難處理的問題。AI已經可以協助辨識正在承受痛苦的貓咪,未來應該可以商業化,在app或貓咪監視器裡附加這功能。
Thumbnail
大眾對於貓的印象,一直都是獨來獨往,但其實家貓已經是相當的社會性動物。研究指出,野放家貓的族群密度每平方公里可低到一隻,高到兩千五百隻。例如日本非常有名的貓島則貓群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200-300隻。在貓的社會行為中,臉部表情就是傳遞親近與敵意行為的重要方式。本文將簡介家貓表情的最新發現。
Thumbnail
大眾對於貓的印象,一直都是獨來獨往,但其實家貓已經是相當的社會性動物。研究指出,野放家貓的族群密度每平方公里可低到一隻,高到兩千五百隻。例如日本非常有名的貓島則貓群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200-300隻。在貓的社會行為中,臉部表情就是傳遞親近與敵意行為的重要方式。本文將簡介家貓表情的最新發現。
Thumbnail
疫情之下造就一波養貓族群,據行政院農委會的一份報告指出,2015年時,全台養貓數約為57萬隻,而在2021年,數字已經增長了52%,達到了87萬隻。
Thumbnail
疫情之下造就一波養貓族群,據行政院農委會的一份報告指出,2015年時,全台養貓數約為57萬隻,而在2021年,數字已經增長了52%,達到了87萬隻。
Thumbnail
近年來養寵物的家庭越來越多,貓咪們也因其魅力吸引許多貓奴相繼淪陷,更衍生出「我家貓咪會後空翻」、「傻眼貓咪」、「機掰貓咪」等流行語,為何貓咪如此受人喜愛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吧。
Thumbnail
近年來養寵物的家庭越來越多,貓咪們也因其魅力吸引許多貓奴相繼淪陷,更衍生出「我家貓咪會後空翻」、「傻眼貓咪」、「機掰貓咪」等流行語,為何貓咪如此受人喜愛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吧。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貓咪是比較沒有感情的動物,主人對牠們來說真的只是給自己填飽肚子的奴才嗎?事實上,貓科動物跟我們人類一樣有各種情緒,包括恐懼、悲傷、滿足。貓咪不會像狗狗一樣哈哈大氣或是跑向主人舔舔臉頰,因此你很難分辨貓咪現在的情緒,但這並不代表你的貓毫無情感。雖然大部分時間你的貓可能是快樂和滿足的,你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貓咪是比較沒有感情的動物,主人對牠們來說真的只是給自己填飽肚子的奴才嗎?事實上,貓科動物跟我們人類一樣有各種情緒,包括恐懼、悲傷、滿足。貓咪不會像狗狗一樣哈哈大氣或是跑向主人舔舔臉頰,因此你很難分辨貓咪現在的情緒,但這並不代表你的貓毫無情感。雖然大部分時間你的貓可能是快樂和滿足的,你
Thumbnail
而現代人因為忙碌,而且對動物福祉十分看重的關係,為了不讓家中的貓咪無聊,常常會飼養一隻以上的貓。這樣的方式雖然解決了孤獨的問題,但人多的地方必有紛爭,貓也不例外。若家中的貓衝突情形不斷,但飼主缺乏知識與觀察,則可能會有傷亡等嚴重後果。
Thumbnail
而現代人因為忙碌,而且對動物福祉十分看重的關係,為了不讓家中的貓咪無聊,常常會飼養一隻以上的貓。這樣的方式雖然解決了孤獨的問題,但人多的地方必有紛爭,貓也不例外。若家中的貓衝突情形不斷,但飼主缺乏知識與觀察,則可能會有傷亡等嚴重後果。
Thumbnail
在台灣的寵物飼養比例中,雖然近年來特寵的飼養數目有攀升的趨勢,但狗貓仍佔大宗。因此,既然介紹了「人類最忠實的朋友」,那當然也不能錯過「人類最傲嬌的主人 ─ 貓」啦!
Thumbnail
在台灣的寵物飼養比例中,雖然近年來特寵的飼養數目有攀升的趨勢,但狗貓仍佔大宗。因此,既然介紹了「人類最忠實的朋友」,那當然也不能錯過「人類最傲嬌的主人 ─ 貓」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