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研究員發現道德約束隨季節變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道德

道德基礎理論(Moral Foundation Theory)認為有五種基礎道德價值,包含以關注個人權益的個人主義價值觀(例如公平性與關懷同情),以及關注整體社會和諧的約束性價值觀(例如忠誠奉獻、服從權威與傳統,以及身心的純潔)。然而,道德感依舊屬於人類認知功能的一部分,而影響人類認知功能的因素包含情緒與外在環境變化等。因此,在許多研究證實氣候與季節的文化因素會對人類認知功能產生多方面的影響下,道德感是否與季節相關也成為一個待探討的課題。


研究重點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員,利用道德感問卷網站自2009年就蒐集的美國人的23萬筆道德感資料,來研究道德感的季節性改變。研究人員將道德感網站的資料以各週為單位,發現美國人的道德感有著雙峰現象,即春秋兩季道德感較強,而冬夏較弱。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發現,個人主義道德感(公平/關懷)並無此雙峰現象,而約束性道德感(忠誠/權威/傳統),在十幾年的資料間,只有一年沒有此雙峰現象。為了進一步研究此雙峰現象的來源,研究人員另外進行問卷量測美國人的焦慮感週期變化。結果顯示焦慮感的週期變化與道德感的雙峰現象有著顯著相關性。研究人員認為因季節變化產生的焦慮感或許是因應季節變化產生的生存威脅而產生,反之,在夏季的假期與良好氣候與冬季的聖誕節活動等,則可以消除這種生存威脅焦慮。研究人員也研究了加拿大、英國與澳洲其他國家,發現除了英國之外,加拿大與澳洲也有著與美國類似的道德感雙峰現象。然而,這種道德感的週期似乎也因國家而異,後續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佐證才行。


思考

研究有幾個值得探討的點,針對道德感的週期性變化,雖然研究人員用焦慮來試圖解釋背後現象,但這仍屬於一個相關性研究。此外,也需要去進一步探究是否有其他共變量,例如其他情緒指標與憂鬱的程度都有可能是相關共變量。此研究雖然時間跨度長達十年,然而,這不能保證填寫問卷者都是相同的人,因此大為降低了此研究的生態效度。目前仍然欠缺追蹤同一批受試者的道德感季節性變化的縱向研究。最後,我覺得只有約束性道德感有著季節性變化,可能暗示著約束性價值觀與個人主義價值觀有著截然不同的生理機制。這或許也能說明美國政治的二元對立性,有一說法為民主黨支持者為自由派較看重個人主義價值觀而共和黨支持者為保守派較看重約束性價值觀。這未來也會是蠻有趣的研究方向。


研究論文

https://doi.org/10.1073/pnas.2313428121


圖片來源:

adobe firefly AI圖片產生器


#神經科學

#認知科學

#道德

#季節性變化

#焦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612號神經元的沙龍
6會員
22內容數
都說千金難買早知道,大腦是我們最重要也最複雜的器官,你了解多少呢?本專題將持續關注神經科學的大小事,期望透過分享這些新聞、故事,讓神經科學走入大眾,而這些科技其實離我們不遙遠。歡迎各位訂閱與贊助。
2024/12/03
近期Nature網站上刊登一篇科普性質的文章,簡介了腦機介面為義肢帶來的革新。 義肢的使用,從原本的已運動功能為主的要求,逐漸轉化為要能更妥善的讓人使用。要如何讓義肢可以讓人使用起來更方便呢?請繼續閱讀下去。
Thumbnail
2024/12/03
近期Nature網站上刊登一篇科普性質的文章,簡介了腦機介面為義肢帶來的革新。 義肢的使用,從原本的已運動功能為主的要求,逐漸轉化為要能更妥善的讓人使用。要如何讓義肢可以讓人使用起來更方便呢?請繼續閱讀下去。
Thumbnail
2024/11/11
腦類器官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近年來,許多研究開始利用這種生物神經網路進行AI運算。本文將簡介瑞士的Final Spark公司所開發的 Neuroplatform 平台。
Thumbnail
2024/11/11
腦類器官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近年來,許多研究開始利用這種生物神經網路進行AI運算。本文將簡介瑞士的Final Spark公司所開發的 Neuroplatform 平台。
Thumbnail
2024/07/03
功能性超音波利用高頻超音波來偵測大腦血流變化。相較功能性磁振造影,功能性超音提供了較高的時間與空間解析度,也提供了良好的可攜帶性。然而,超音波穿透無法穿透顱骨,使得訊號品質大為下降。若能研發超音波可穿透式的顱骨,將開啟以超音波來做為腦機介面的契機。
Thumbnail
2024/07/03
功能性超音波利用高頻超音波來偵測大腦血流變化。相較功能性磁振造影,功能性超音提供了較高的時間與空間解析度,也提供了良好的可攜帶性。然而,超音波穿透無法穿透顱骨,使得訊號品質大為下降。若能研發超音波可穿透式的顱骨,將開啟以超音波來做為腦機介面的契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道德是你知道有權做什麼,和應該做什麼之間的不同。」 “Ethics is know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hat you have a right to do and what is right to do.” 道德會因個人的成長背景、生活環境、社會文化等因素
Thumbnail
「道德是你知道有權做什麼,和應該做什麼之間的不同。」 “Ethics is know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hat you have a right to do and what is right to do.” 道德會因個人的成長背景、生活環境、社會文化等因素
Thumbnail
我們讚揚道德的美好,它能溫暖人心、引領社會向善。然而,當道德成為社會期待,甚至強制性標準,便容易產生另一極端——道德綁架。此時,善良不再是選擇,而是一種無法違抗的壓力。 我們該如何在二者之間找到平衡? 或許,當我們不再以「應該」為出發點,而是以「願意」行動,道德才能真正閃耀光輝。
Thumbnail
我們讚揚道德的美好,它能溫暖人心、引領社會向善。然而,當道德成為社會期待,甚至強制性標準,便容易產生另一極端——道德綁架。此時,善良不再是選擇,而是一種無法違抗的壓力。 我們該如何在二者之間找到平衡? 或許,當我們不再以「應該」為出發點,而是以「願意」行動,道德才能真正閃耀光輝。
Thumbnail
這本書摘探討在當代社會中,人們如何面對道德選擇、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以及實現自我認知。它鼓勵讀者深入思考,在變化的世界中找到自身價值觀。文章涵蓋道德的複雜性、良好關係的建立、自我認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接受不完美等面向。
Thumbnail
這本書摘探討在當代社會中,人們如何面對道德選擇、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以及實現自我認知。它鼓勵讀者深入思考,在變化的世界中找到自身價值觀。文章涵蓋道德的複雜性、良好關係的建立、自我認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接受不完美等面向。
Thumbnail
道德基礎理論(Moral Foundation Theory)認為有五種基礎道德價值,包含以關注個人權益的公平性與關懷同情,以及關注整體社會和諧的忠誠奉獻、服從權威與傳統,以及身心的純潔。道德感屬於人類認知功能的一部分,受到外在環境所影響,因此,道德感是否與季節相關也成為一個待探討的課題。
Thumbnail
道德基礎理論(Moral Foundation Theory)認為有五種基礎道德價值,包含以關注個人權益的公平性與關懷同情,以及關注整體社會和諧的忠誠奉獻、服從權威與傳統,以及身心的純潔。道德感屬於人類認知功能的一部分,受到外在環境所影響,因此,道德感是否與季節相關也成為一個待探討的課題。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國家治理與道德修養的重要性,提醒政府應以民需為主,簡化政令,穩定社會心態。並指出誠心和思惟在祈禱與行事中的價值,強調個人道德修養對家庭與社會的影響,特別是在解決家暴和暴力事件上,呼籲重新重視德行教育,以完善社會道德。文章有助於提升讀者對道德與政治交互關係的理解。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國家治理與道德修養的重要性,提醒政府應以民需為主,簡化政令,穩定社會心態。並指出誠心和思惟在祈禱與行事中的價值,強調個人道德修養對家庭與社會的影響,特別是在解決家暴和暴力事件上,呼籲重新重視德行教育,以完善社會道德。文章有助於提升讀者對道德與政治交互關係的理解。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道德的建立與公眾人物的德行之間的關係,闡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如何影響社會的穩定與和平。文中提到,好的德行不僅在於自我修養,也影響家庭、鄉裡以至於國家,呼籲公眾人物肩負責任,成為社會的典範,並反思當前臺灣社會的公共議題及其德行問題。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道德的建立與公眾人物的德行之間的關係,闡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如何影響社會的穩定與和平。文中提到,好的德行不僅在於自我修養,也影響家庭、鄉裡以至於國家,呼籲公眾人物肩負責任,成為社會的典範,並反思當前臺灣社會的公共議題及其德行問題。
Thumbnail
善與惡,自古以來是道德哲學的核心議題,但其判斷並非絕對。善與惡的概念因文化、社會與個體差異而呈現相對性,後現代的非本質主義思維,打破了固有的二元對立,促使我們以多元視角重新審視道德判斷。這種反思有助於我們在宗教與政治等複雜領域中,超越簡化的標準,促進更和諧的理解與共處。
Thumbnail
善與惡,自古以來是道德哲學的核心議題,但其判斷並非絕對。善與惡的概念因文化、社會與個體差異而呈現相對性,後現代的非本質主義思維,打破了固有的二元對立,促使我們以多元視角重新審視道德判斷。這種反思有助於我們在宗教與政治等複雜領域中,超越簡化的標準,促進更和諧的理解與共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