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技帶來的義肢革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前言

近期Nature網站上刊登一篇科普性質的文章,簡介了腦機介面為義肢帶來的革新。 義肢的使用,從原本的已運動功能為主的要求,逐漸轉化為要能更妥善的讓人使用。

要如何讓義肢可以讓人使用起來更方便呢?這其中牽扯到了「具身」(Embodied)或也可稱「具體化」(embodiment)。這講述的是人的身體和人的認知或大腦運作有著緊密的聯繫,是形成知識、經驗、行動不可或缺的元素。根據此理論,若要讓義肢使用得更得心應手,就得讓義肢不僅成為身體的一部分,還要讓大腦認知到義肢也是身體的一部分。腦機介面作為大腦與外界的溝通橋樑,在這裡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促成義肢的具體化。


實際案例

目前科學家有兩個能將義肢具體化的實際案例。

研究一、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人員透過腦機介面將電極連結體感和運動皮質。此裝置可將運動皮質的訊號傳遞至機械手臂已控制機械手臂,而機械手臂上也有感測測,可以傳遞接觸到物體或施加握力的應力變化給予體感皮質。研究發現,機械手臂的使用流暢度在給予觸覺回饋後,抓取物品的動作時間減少一半,從21秒減少到10秒,整體動作流暢許多。

研究二、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仿生義肢研究員,利用一種結合主動肌與拮抗肌的肌肉神經介面(agonist–antagonist myoneural interface ,AMI),可以恢復部分本體感覺,從而改善義肢的使用效果。AMI的原理是讓殘枝上受損的兩個互相拮抗的肌肉透過手術結合在一起,這樣可以恢復肌肉的動力,使之可以自然的收縮與伸展。當在殘肢裝上義肢後,當義肢活動時會使得用AMI重建的肌肉,產生收縮與伸展,進而刺激到肌肉內尚存的本體感覺受器,此訊號傳送回大腦就可以產生本體感覺。此研究團隊,目前正在進行將帶有皮膚受器的四肢皮膚直接移植到殘肢上,讓殘肢產生更豐富的體感,包含觸覺、冷熱等。


結論

根據目前實驗,可以得知,當有更多的體感訊號傳遞回體感皮質後,將有助於改善義肢的使用效率。接下來,科學家正試圖直接移植皮膚在殘肢上,或利用電子皮膚讓義肢也可以產生生理回饋,如此一來,除了能讓義肢使用效果改善之外,也可以產生更佳的使用體驗,也可以減少幻肢疼痛的感覺。


圖片來源:

Adobe Firefly AI圖片產生器


參考文獻來源:

  1.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4-03675-w
  2.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d0380
  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4-02994-9


#神經科技

#義肢

#腦機介面

都說千金難買早知道,大腦是我們最重要也最複雜的器官,你了解多少呢?本專題將持續關注神經科學的大小事,期望透過分享這些新聞、故事,讓神經科學走入大眾,而這些科技其實離我們不遙遠。歡迎各位訂閱與贊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道德基礎理論(Moral Foundation Theory)認為有五種基礎道德價值,包含以關注個人權益的公平性與關懷同情,以及關注整體社會和諧的忠誠奉獻、服從權威與傳統,以及身心的純潔。道德感屬於人類認知功能的一部分,受到外在環境所影響,因此,道德感是否與季節相關也成為一個待探討的課題。
腦類器官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近年來,許多研究開始利用這種生物神經網路進行AI運算。本文將簡介瑞士的Final Spark公司所開發的 Neuroplatform 平台。
功能性超音波利用高頻超音波來偵測大腦血流變化。相較功能性磁振造影,功能性超音提供了較高的時間與空間解析度,也提供了良好的可攜帶性。然而,超音波穿透無法穿透顱骨,使得訊號品質大為下降。若能研發超音波可穿透式的顱骨,將開啟以超音波來做為腦機介面的契機。
脊髓損傷可能導致運動能力和感覺能力喪失,而新型的ARC-EX電刺激器治療法顯示出潛在的效果。此方法使用非侵入式的電刺激,可幫助患者恢復手部力量和功能,經過研究證實療程安全有效。有望在未來取得監管機構批准,成為治療脊髓損傷的新選項。
近期,Neuralink於其官方網站發布了首位Neuralink受試者安裝腦機介面後的100日使用報告。該受試者是一個四肢癱瘓患者,在手術前僅能使用面部肌肉或嘴巴來咬著控制筆來觸控電腦表面,這種生活長達八年。因此在手術後,使用了腦機介面後,已經大幅改善生活情況。本文摘錄報告重點。 該受試
DIANA序列,原名Direct Imaging of Neuronal Activity ,意旨透過磁振造影直接顯示神經活動。兩年來,經過多方測試,DIANA序列始終不能在其他實驗室穩定的複製結果,質疑聲浪逐漸加劇,那麼最新的進展為何呢?
道德基礎理論(Moral Foundation Theory)認為有五種基礎道德價值,包含以關注個人權益的公平性與關懷同情,以及關注整體社會和諧的忠誠奉獻、服從權威與傳統,以及身心的純潔。道德感屬於人類認知功能的一部分,受到外在環境所影響,因此,道德感是否與季節相關也成為一個待探討的課題。
腦類器官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近年來,許多研究開始利用這種生物神經網路進行AI運算。本文將簡介瑞士的Final Spark公司所開發的 Neuroplatform 平台。
功能性超音波利用高頻超音波來偵測大腦血流變化。相較功能性磁振造影,功能性超音提供了較高的時間與空間解析度,也提供了良好的可攜帶性。然而,超音波穿透無法穿透顱骨,使得訊號品質大為下降。若能研發超音波可穿透式的顱骨,將開啟以超音波來做為腦機介面的契機。
脊髓損傷可能導致運動能力和感覺能力喪失,而新型的ARC-EX電刺激器治療法顯示出潛在的效果。此方法使用非侵入式的電刺激,可幫助患者恢復手部力量和功能,經過研究證實療程安全有效。有望在未來取得監管機構批准,成為治療脊髓損傷的新選項。
近期,Neuralink於其官方網站發布了首位Neuralink受試者安裝腦機介面後的100日使用報告。該受試者是一個四肢癱瘓患者,在手術前僅能使用面部肌肉或嘴巴來咬著控制筆來觸控電腦表面,這種生活長達八年。因此在手術後,使用了腦機介面後,已經大幅改善生活情況。本文摘錄報告重點。 該受試
DIANA序列,原名Direct Imaging of Neuronal Activity ,意旨透過磁振造影直接顯示神經活動。兩年來,經過多方測試,DIANA序列始終不能在其他實驗室穩定的複製結果,質疑聲浪逐漸加劇,那麼最新的進展為何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動作不流暢有些挫敗,但奇妙的是,在慢下來之後,每個簡單的動作中,還是有很多細微的感受可以去觀察。就像是在每週課程中,老師在某個定式中要我們去感覺「雙手勞宮穴代替鼻子呼吸」。 之前我沒有太細微的感覺,只覺得雙手好像有點麻麻漲漲,但這週很新奇地感受到,手掌彷彿吸吐著熱氣。 哦,太有趣了吧!
目錄 解剖和生物力學(第1-3章):詳細介紹UCL的解剖結構和生物力學特性 1. 肘部尺側副韌帶的解剖和生物力學 2. 臨床相關的肘部解剖和手術方法 3. 尺側副韌帶的投擲生物力學 監測和預防(第4-5章):討論投擲動作的監測技術和UCL損傷的預防策略 4. 監控投擲動作:當前的可穿戴設
Thumbnail
輔具是什麼? 說到「輔具」,或許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會是輪椅或拐杖,覺得老年人才會需要用到。 但是廣義來說,任何能幫助人類達成日常活動的工具,都能稱之為輔具。
Thumbnail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理解力以及 #運動科學相關知識》 本週主題:高強度間歇運動搭配正念
Thumbnail
資訊瘦身,拎回從指縫中逃走的時間。
我們的身體每個器官 都是服務著我們 維持著我們生命 讓我們方便自在快樂的體驗 地球上生活上每個快樂的時刻 不是利用用某些器官來困住自己 扯自己後腿 讓自己無法快樂的生活 這個容易被我們誤用的器官 就是我們的「大腦」 試著想~ 當運動的時候手腳若姿勢不對的 跑步跳躍走路
Thumbnail
【運科竹愛科普|身體訓練、認知能力,和老化過程中的大腦健康】 運動訓練是一種重要的策略,可以抵抗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認知和腦健康衰退,而許多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的證據支持運動對認知未受損和
Thumbnail
凡運動中的經筋力線矯正,講究骨對位後對肌體的放鬆與肌體張力的平衡,這一說法我們稱其為「骨正則筋柔,筋柔則氣順」,氣順指的是當肌體放鬆後氣息可通順至身體遠端,讓身體形成串聯性,氣順也同時讓身體四肢與軀幹,體表與臟腑,骨骼與經筋形成振動連接,這種連接可以讓身體實現深度的自我調節自癒。
Thumbnail
需明白一點,幾乎所有動態的,靜態的運動,都是為了讓我們達到身心合一,而合一的首要前提就是破除腦對身心的限制。 武術也好,或是瑜伽,都是在動中尋靜、斂精納神,其目的都是為了養。而養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思想的覺知與減輕身體的痛苦,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用腦。
Thumbnail
因為坐姿不正、姿勢不良 我長時間有骨盆前傾的問題 一旦長時間久站就容易腰痛 前幾天收到來自脊米 穿就正 AI 3D智能襪 3款襪子的體驗 我一共拿到高船型襪、Sports運動襪、露趾襪套各1雙 測試後真的有幫足弓支撐的感覺~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動作不流暢有些挫敗,但奇妙的是,在慢下來之後,每個簡單的動作中,還是有很多細微的感受可以去觀察。就像是在每週課程中,老師在某個定式中要我們去感覺「雙手勞宮穴代替鼻子呼吸」。 之前我沒有太細微的感覺,只覺得雙手好像有點麻麻漲漲,但這週很新奇地感受到,手掌彷彿吸吐著熱氣。 哦,太有趣了吧!
目錄 解剖和生物力學(第1-3章):詳細介紹UCL的解剖結構和生物力學特性 1. 肘部尺側副韌帶的解剖和生物力學 2. 臨床相關的肘部解剖和手術方法 3. 尺側副韌帶的投擲生物力學 監測和預防(第4-5章):討論投擲動作的監測技術和UCL損傷的預防策略 4. 監控投擲動作:當前的可穿戴設
Thumbnail
輔具是什麼? 說到「輔具」,或許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會是輪椅或拐杖,覺得老年人才會需要用到。 但是廣義來說,任何能幫助人類達成日常活動的工具,都能稱之為輔具。
Thumbnail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理解力以及 #運動科學相關知識》 本週主題:高強度間歇運動搭配正念
Thumbnail
資訊瘦身,拎回從指縫中逃走的時間。
我們的身體每個器官 都是服務著我們 維持著我們生命 讓我們方便自在快樂的體驗 地球上生活上每個快樂的時刻 不是利用用某些器官來困住自己 扯自己後腿 讓自己無法快樂的生活 這個容易被我們誤用的器官 就是我們的「大腦」 試著想~ 當運動的時候手腳若姿勢不對的 跑步跳躍走路
Thumbnail
【運科竹愛科普|身體訓練、認知能力,和老化過程中的大腦健康】 運動訓練是一種重要的策略,可以抵抗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認知和腦健康衰退,而許多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的證據支持運動對認知未受損和
Thumbnail
凡運動中的經筋力線矯正,講究骨對位後對肌體的放鬆與肌體張力的平衡,這一說法我們稱其為「骨正則筋柔,筋柔則氣順」,氣順指的是當肌體放鬆後氣息可通順至身體遠端,讓身體形成串聯性,氣順也同時讓身體四肢與軀幹,體表與臟腑,骨骼與經筋形成振動連接,這種連接可以讓身體實現深度的自我調節自癒。
Thumbnail
需明白一點,幾乎所有動態的,靜態的運動,都是為了讓我們達到身心合一,而合一的首要前提就是破除腦對身心的限制。 武術也好,或是瑜伽,都是在動中尋靜、斂精納神,其目的都是為了養。而養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思想的覺知與減輕身體的痛苦,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用腦。
Thumbnail
因為坐姿不正、姿勢不良 我長時間有骨盆前傾的問題 一旦長時間久站就容易腰痛 前幾天收到來自脊米 穿就正 AI 3D智能襪 3款襪子的體驗 我一共拿到高船型襪、Sports運動襪、露趾襪套各1雙 測試後真的有幫足弓支撐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