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類器官(Brain Organoids)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近年來,許多研究開始利用這種生物神經網路(Biological Neural Network, BNN)進行AI運算。生物神經網路,又稱「濕式處理器」(Wetware),具有傳統電腦無法比擬的優勢,包括高能效、隨組織生長而擴展的能力,以及持續學習的特性。然而,目前這種生物神經網路仍局限於實驗室研究階段,無法開放使用,也難以自由控制。
來自瑞士的Final Spark公司開發了 Neuroplatform 平台,目前可同時連接最多四個腦類器官,並且透過微陣列電極24小時地全天候量測。Neuroplatform已運行四年,量測過上千個腦類器官,隨著技術的發展,腦類器官已可維持超過100日。除此之外,在硬體方面,Neuroplatform包含了微流體系統以維持腦類器官的活動與光學系統以釋放分子或藥物。軟體方面則提供各種控制介面與程式庫(API)讓使用者可以即時控制電刺激或量測神經活動。文章中,研究人員舉例了幾種應用,包含觀測神經的自發性活動的分布是否會因為電刺激而改變;最佳化電刺激的參數以引起最強的神經反應;利用多巴胺的回饋來逐步強化神經活動等。
儘管Neuroplatform目前尚未能讓我們自由進行各種運算,這主要是因為我們仍不知如何直接調整神經網路中神經元的各項權重,也不清楚如何透過參數調整來最佳化結果。然而,Neuroplatform提供的平台卻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工具。它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如何與這類神經網路進行溝通,為未來在此平台上自由進行各類運算奠定基礎。
圖片來源:
原始論文或CC BY授權
論文: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artificial-intelligence/articles/10.3389/frai.2024.1376042/full
#神經科技
#腦類器官
#人工智慧
#濕式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