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與徐世和老師等人,在古都台南的許縣溪河床旁的媽廟橋、保東橋附近竹林裡,因出土並提報了距今一百多年前,1897年之前的清代窯燒遺址,此處,當地耆老俗稱是「小窯山」,在日本時代則叫「保東窯」,它是一處清代專燒製糖器皿的民間工具-「糖漏」窯址。
這幾年,台南歸仁媽廟地區因開拓保順路且直通關廟下湖,這個遺址現今正面臨了被迫出土的命運,如同1990年代曾經紅極一時的「歸仁十三窯」,因在歸仁關廟地處偏僻的交界處出土,因有學術探勘價值,也曾經在台南轟動一時,如今,因諸多原因,此遺址已消失殆盡了,畢竟「十三窯」屬於私權,然而,這個遺址對於地方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意義,最後卻因集體共業的角力傷痕,讓我們反省,「南關線」是否真的不配留下屬於自我的文化資產?!,如同早期被破壞的文物遺跡:歸園古宅、沙崙石燭古墓、歸仁十三窯…...通通都消失了,這種結局確實令人難堪與不捨,以前的長輩古人們,沒有能力為後代留下什麼,這是歷史集體共業的不堪,南關線仍一直處在文資與建設輪迴的重蹈覆徹,這種難堪處境,我們是否該深刻檢討,我們的未來! 這一次,南關線又再度出現了一座完整的歷史遺址,尤其它出現在保大地區,未來它的命運會是如何,亟需保大地區(保東與保西)在地居民們能夠共同關心此公共文化資產的議題,或者遞延文化意義,能讓文物最後有好的歸宿,尤其,無法現地保留時,在地的保東與保西國小的閒置空間,是否未來可以開闢成文物典藏館,能讓在地子弟,能夠繼續傳承這一份土地故事。
保大地區(北歸仁、北關廟),有著豐富的人、文、地、產、景的文化生態,卻長年不被重視,其歷史價值意義的古物或者遺跡,被消失了不少或者根源刨去,無論如何,未來的我們應該重新盤點這一片北歸仁、北關廟的文化資源,以尋找在地文化魂,尤其是許縣溪兩岸的史前遺址與西拉雅平埔族的脈絡,甚至福建漢人對保大地區墾荒的各時期意義~ 當然,我們也在乎這一塊土地即將開闢成工業區,是否現代工業的發展,會污染台南母親之河- 許縣溪中游的環境生態!
這兩年以來,在地議員 鄭佳欣,持續關心保大地區(北歸仁:保西,保東:北關廟)的各項文化活動,尤其,此次清代糖漏窯遺址的發掘,她與在地文史工作者共同努力一起推動與敦促台南市文化局能夠重視此次遺址,用力守護在地的文資,用力的監督與質詢。
幾週前,陳以信立委也特別以在地子弟身份,共同一起關心守護這一議題的難度與處境,因此,也特別安排文化部官員從中央南下到現地考察,最後也得到了文化部真正的允諾重視,讓南市文化局能夠更積極的推動與保存此一批駐地文物的保存行動,更加正視我們的土地迴聲,讓他們更積極的保存文物機緣,留下典範,畢竟,當你們重視自己的土地意義,別人才會來尊重你。
期望此次的「保大」歷史文化資產,能夠獲得在地南關線- 歸仁、關廟鄉親的支持,讓彼此能獲得該有的文化尊嚴!
#陳以信 立委、鄭佳欣 議員
#保大人文空間 張清泓
#關廟青文化協會 許玓維
#大海影像工作室 劉芳吉
#畦詩農場 種田少年 張清文
#南藝大藝術史學系盧泰康教授、教師 徐世和、許耿肇、簡辰全
---------------------------------------------------------------------------------------
台南清代糖漏窯遺址出土 議員盼市府重視助維護保存(2021.04.13自由)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498830
臺南見清朝糖漏燒瓷遺跡-文資處會勘列冊追蹤(2021.04.23公視)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3036
台灣僅存?清代糖漏窯遺址 關廟「保東窯」搶救呼聲再起(2022.03.04自由)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849126
歸仁窯考古重大發現,解密台灣清代「糖漏」 南藝大 盧泰康教授(2020.10.2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Z6t7xfThwU
臺南文資正在快速消失中:清代臺南的糖和磘許耿肇 (2023.04.2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EkMqdaimOk
我們的島,帶你解密府城的製糖產業與歷史 南藝大 盧泰康教授(2023.09.30)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xSuSqSUC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