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瞰天使灣
到尼斯的第一站,我直奔城堡山。站在高處眺望天使灣,眼前是一整片綿延的蔚藍海岸,如此清澈、透明,漸層的藍色浪濤折射著陽光。看著這樣的景色,我迫不及待想要成為湛藍中悠游的一員。
前往海的執念太深,剩下的行程都像是過眼雲煙般敷衍地走過。在青旅放好行李後,踩著輕快又急躁的步伐,抵達了嚮往已久的鵝卵石海灘。下海前是最痛苦的,踩在被海水濤洗過的圓滑石頭上,感受到強烈的刺痛。也是這股疼痛讓我真實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及踏過的足跡。迫不及待想要讓雙腳自由,我往海的另一邊前進,直到已經感受不到腳底堅硬的摩擦。將全身投入海中,被洶湧而至的海浪擁抱, 如此沁涼而溫柔,終於了解了徜徉的滋味,也成為岸上人眼中的風景之一。
大自然的力量始終令人畏懼,有時突如其來的浪濤讓人措手不及,於是吃了好幾口的鹹;有時浪花的力量阻擋前行的路,即使努力想游回岸邊,卻又被下一波拍打的浪給沖刷上岸。就像世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帶有缺陷,浸泡在海中也不如想像中完美,但已經足夠。上岸,又是另一個挑戰。最後手腳並用,才又回到乾燥的岸邊。
尼斯的海灘讓人狼狽,卻也讓人沈浸於蔚藍的無限美好當中。
回青旅的途中順道去超市買晚餐,一走進超市便立刻被店員用法文攔下。我表示我聽不懂法文,詢問店員是不是可以用英文再說一遍。知道我不會說法文後,店員似乎更起勁了,一邊指著裝著我所有隨身物品的塑膠袋,一邊從口中吐出更多法文。我想他大概是要說不能帶塑膠袋進去吧。我沒有在徒勞無功的溝通上浪費太多時間,立刻前往下一間超市,順利地買到晚餐,回青旅休息。
回青旅後發現,我和兩個年紀相仿的女孩同房,一個是法國本地人,另一個來自加拿大魁北克。我們簡單問候彼此後,魁北克女孩擔心地問我:「你會講法文嗎?在來的路上有沒有被法國人刁難?」於是我跟她分享了在超市遇到的故事,她不意外的點點頭,似乎認同在這個國家難免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她稱讚我很勇敢,在人生地不熟、連語言都不會的情況下竟然敢自己到法國旅行。接著,她露出嚮往的神情問我:
「你一個人旅行,不會覺得很困難嗎?」
聽到這個問題我立刻陷入了沉思,好像沒有人用這樣的角度詢問過我。每次提到我一個人旅行,旁人所投射的似乎都是不認同的疑問。「一個人不是很危險嗎?」「這樣不會很孤單嗎?」但面對魁北克女孩炯炯有神的目光,我可以感受她並不是在質疑我,而是由衷欽佩我不會講法文還獨自來到法國的勇氣。於是,我回答她:「我並不覺得困難,現在手機很方便,用 Google map 搜尋,基本上可以到達任何妳想要去的地方。」她回應我:「希望有一天,我也有一個人旅行的勇氣。」不知道為什麼,那一刻我突然很想要給她一些勇氣,所以我對她說:「如果妳想要,隨時都可以出發,這一切沒有妳想像中的困難。」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成為給別人勇氣的人。
後來的旅程,甚至是回台灣後,我時不時就會想起這場在尼斯青旅的對談。回台灣的時間越長,也越覺得那段曾經跨出舒適圈的勇氣越遙不可及了。很多時候自己也搞不清楚了,我真的懷抱無畏闖蕩的勇氣嗎?還是其實根本就懦弱得一文不值?我真的有資格給別人這樣的勇氣嗎?每當這種時候,腦海就會浮現魁北克女孩那雙閃閃發光、充滿好奇與嚮往的藍眼睛,在我面對絕望、懷疑自己的時候,給了我無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