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價登錄」是政府在民國100年推出的一項政策,主要是希望藉由房價成交資訊透明化,讓大家在買價房地時,可以知道過往的類似案例大約賣多少錢一坪,讓大家有個底,也減少因房僳資訊不對稱所衍生的交易糾紛。然而,您確定可以直接確定房價嗎
小張想買房,想說用實價登錄上的資訊,找想買的地點附近,同樣類型的房子最近一年的成交資料,這下應該是妥當的,不會被騙,因這是別人成交沒多久的,應該沒錯。30年的公寓,三樓面積25坪,沒有增建,一坪看起來從去年到上個月,大約落在20~25萬
之間都有,小張想說:「我是要買房屋的人,我就以20萬/坪為基準,然後看能不能殺到18萬/坪,30年的房子了,人家都說屋子是愈來愈折舊,在出價減一些是合理的,我且我又沒有像雜認上說的,見面先用七折談,算是很厚道了,應該是可以買得到……」
小張據此打定了主意,心想:「無論仲介對我喜歡的這間房子的開價是多少?那個價格一定是眼睛業障重,是假的!絕對不要理它;一切都要以實價登錄為準就對了。我只要用實價的案例跟他談,相信即便是屋主,也能夠接受這“客觀地”對價格的看法。」
上述小張出價的場景,相信想買房的您,應該不陌生。當然,這樣談的結果,絕大多數是不易有成效的(成交),並且,常常這樣的談法,若在房價的上昇段時,往往容易會隨著市價上漲,愈出價愈高,最後,反而會因為自身急迫性因素出現,反而買到高價。
為什麼明明照著實價登錄的資訊看,怎麼會造成上述的結果呢?首先,我想說的是,除非遇到賣方有急賣、因屋況折價、或其他特殊因素,否則,在房價上昇段時不易成交,因為換成你是屋主,若沒有特別情況或因素,在上昇段中,你願意打七折賣嗎?
今天早上,我跟小朋友走路去頭城的喜互惠時,他帶我走一條他們學校曾經帶他走的小路,結果,在快到時,看到路邊的巷口有這顆白蘿蔔造景,我覺得很巧,可以用它來說明這個主題,就將它拍下來,拿它來說明實價登錄的均價資訊可以怎麼看待。
白蘿蔔價格跟實價登錄的價格資訊有什麼關係?
它們的價格都是代表某一個期間成交案例的「均價」!
首先,我進入實價登錄網站,以板橋銘傳街隨機取樣到的「全陽園」社區資訊為例:
當中,我從實價登錄網站擷取了二個圖表,蒐尋期間在106年10月起至112年10月止,得到第一個表是該期間該社區的最新、最高、最低、平均價等資訊,第二個表是該期間同社區的案例清單。
第一個「社區均價」表點進去看,在該期間,成交價格依序最新交易單價78.6(萬元/坪)、最高交易單價78.6(萬元/坪)、最低交易單價22.7(萬元/坪)、平均交易單價53.8(萬元/坪),其中平均交易單價53.8(萬元/坪)就是該段期間的平均成交價格。
你有沒有覺得最高價、最低價、平均單價,其實差異滿大的。該怎麼解讀?剛好在這個表提供的資訊上其實滿難……嗯~我想到一個前陣子看的影片,剛好滿貼切的,網紅阿翰在他「阿翰po影片 │月嬌好媳婦 給台灣婆婆的真心話」的一個片段裡:
跟他的婆婆提醒採買黃瓜的台詞說:「記得!不粗的好粗(吃),粗的不好粗(吃)」,我覺得用來說明均價也滿貼切,在市場裡同一攤位,賣的黃瓜有粗、有不粗,均價的意思,就是把粗的跟不粗的平均起來,那到底是好吃還是不好吃呢?!
這是很有創意的一段話,博君一笑外,其實是有智慧深度的!生活中,常常很多人、事也是這樣就給他頭過身就過,該個別化的東西把它平均化,不動產是具個別化及差異化的,不是平均化的事物,
而第二個「同社區案例清單」,大家若將這一頁的十個成交單價依成交日期做成一個時序化的圖表,就會得到從106年10月21日到107年3月24日,單價含車位價(8例)及不含車位價(2例)的一個價格變化圖表。這其中暫且先不討論車位價及車位面積的扣除。
然後,下圖是「當季好蔬果」網站的蘿蔔-白玉蘿蔔每週價格趨勢圖
二者顯示均是以單價走趨,來計算平均的單價,在圖1實價登錄「社區均價」表來說,表示的是過去指定期間成交案例的「平均交易單價」,在圖4蘿蔔-白玉蘿蔔圖來說,表示的是過去一週蘿蔔-白玉蘿蔔的「平均批發價」。
所以,提供一個小密訣:看實價登錄時,記得想到所看到的是「均價」,尚不足以代表您要買的房子的價格,況且還有之前文章提到的「價值」,若還不好記,請記得房價使用均價就是不知道到底是好粗(吃)還是不好粗(吃)!
備註說明:
1、圖2的實價登錄「同社區案例清單」表內的項目「社區名稱」、「總價」、「交易 年/月」、單價(萬元/坪)、總面積(坪)、主建物佔比(%)、型態、屋齡等原始資料內容有錯置(移一欄位)、另案例的第7筆成交日期內容應有誤植。
2、內容有提到「記得!不粗的好粗(吃),粗的不好粗(吃)」等文字係援用自「阿翰po影片 │月嬌好媳婦 給台灣婆婆的真心話」。
3、圖4 蘿蔔-白玉蘿蔔每週價格趨勢圖,係援引自「當季好蔬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