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的人生觀-2

2023/11/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接續前一篇,原理如同前篇所述,若還沒看過的讀者可以去看一下!

這篇探討一下,現在的教育問題吧!

讀者們可以思考,你對於教育的看法,也可以留言跟筆者討論

目前充滿著填鴨式的教育思維,真的好嗎?所謂的十二年國教,強調多元入學

感覺就是變了調的入學方式,為何筆者這樣說?

不曉得讀者是否知道唐朝的科舉考試,雖說是科舉考試,就宛如現在的升學制度

我們常說貧富差距,貧的人想要翻轉人生要靠讀書,但這樣的制度真的可以嗎?

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唐朝科舉的制度,有所謂的筆試與面試,那過去的筆試有所謂的干投行卷,也就是先給主考官看作品,這邊要探討的是面試,所以不多做說明。

那為何要探討面試呢?原因是唐朝的面試與十二年國教一樣有著不公平的存在

面什麼?四關→身、言、書、判,有什麼差別呢?

身:看考生長得像不像人,所以這關基本上很少人會被刷掉。

言:看考生說的話皇帝聽不聽得懂,或者是有無大舌頭等不利說話之因素。

書:看考生會不會寫書法

判:看考生會不會判案

看似沒有問題的四關,可是仔細看,相信讀者們會發生問題的。

身、言這種都不算大問題,繼續往下看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書法,或許對於現代人而言,這項技能不需要花太多的費用即可學習,但在古代文房四寶的價格,在當時可是不斐啊!但這也不是最大的問題!

判這一關,真的是可以說為了富家子弟而設計的,一般人哪有可能會判案?

達官顯貴的家庭,當然可以教出一個如何判案的小孩去考試,甚至可以簡單舉例現代的例子,一方的父母是農夫,另一方的父母是律師,誰家的小孩更有機會上榜?

※註,沒有任何歧視意味,僅用於誇飾舉例,請讀者尊重各行業的辛苦。

再從這個例子看回現代教育,十二年國教,剛開始時講求多元比序,要大家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這有可能嗎?雖然這樣說不太對,但志工時數、幹部、體適能等計分方式,最後又比到會考成績,要的就是文武俱全啊!這樣的小孩多嗎?不多,但也會為了讓小孩於升學上有競爭力而培養他,無法拿滿分,還有比賽可以加分,所以又多學了才藝,這是家長的希望,還是小孩的想要(興趣)?然而這樣的制度下為了讓讀書較優異,比較沒有這麼多才藝的學生考到好學校,舉辦了特色招生,又有何意義?後來又廢除特招,部分縣市改為只看會考成績換算分數,這樣多此一舉的教育制度,真的是為了這些莘莘學子好嗎?我抱持著滿滿的問號啊!

此篇探討到這,後續會再繼續更新,推出更多筆者對於教育的看法內容,後面也會推出親子教育的部分,有想要知道的也歡迎留言讓筆者知道,讓筆者更有信心推出更多內容唷!謝謝各位讀者。

5會員
8內容數
教育是一個百年大計,如何改變教育,為社會增添更多的人才?是教育人思考的點,也是教育人夢想的地方,教出一位能夠替社會貢獻的人,就是教育人開心一輩子的事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