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家族》 - 哀悼的現代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電影最後停留在一家人在流浪時拍的照片 代表曾經發生過如流浪漢般骯髒、憔悴的面容。那段流浪經驗仿佛一場遊戲,或者一場電影看完只能以記憶封存。

電影最後停留在一家人在流浪時拍的照片 代表曾經發生過如流浪漢般骯髒、憔悴的面容。那段流浪經驗仿佛一場遊戲,或者一場電影看完只能以記憶封存。

看似末世題材,因為失去電力連帶有沒了自來水(註),卻不像《大逃殺》般對外的全然隔絕,「沒有電,要如何活下去」是《生存家族》帶有生活感的半寓言故事。首先面臨體制崩壞的主角們工作的意義、上學的意義,乃至於金錢的價值剛開始還有作用,到後來變成了古代人以物易物的方式。

 

世界末日般劇情的獵奇感交織在重新感受人如何活著的「教育」著銀幕外身為運用電力觀看電影的觀眾。以家庭互助為基本單位,面臨著「食物保存」。例如:學習將捕獲的豬肉支解分類塗上鹽巴並以煙燻的醃製處理;或「交通運輸」。例如:遇到要過河只好把樹枝與塑膠浮力筒綁在一起等等DIY土法煉鋼方式,除此之外《生存家族》還透露更多相關求生技能。如同現實生活中登山嚮導爬山時遇到緊急狀況必須熟悉的知識:山泉水或雨水的採集;如何判斷植物毒性,可以吃沒有毒的植物在荒郊野外延續生命。

 

一切回到人與物質的基本原理,提醒著在日常中看不見或習以為常的電力系統,象徵著工業文明社會層層疊疊無法一眼看穿的依存關係。試想:提取礦物中的矽原料做成晶圓,一直到晶圓被做成積體電路變成電子產品之間有多少看不見的科學反應,而人只需要被功能性的裝配在複雜的系統架構中,如:半導體作業員或IC設計工程師。

 

蒸汽火車現身象徵的多重含意。

蒸汽火車現身象徵的多重含意。

即使電影結尾過於公式化,主角意外受難之後並沒有死去,然後全家居然團聚了。仍掩蓋不了劇情中一家三口因為食物味道外漏,在荒廢軌道的被流浪狗追殺,卻得救於蒸汽火車現身的多重感性。

 

因為搭乘火車經過隧道忘了關窗戶,煤煙跑到車廂導致臉被塗黑的歡笑,背後卻隱然提示著在幾十年前仰賴煤炭礦工讓人類逐步邁向現代化生活的淡淡哀愁。同時蒸汽火車也呼喚了台灣的鐵道記憶,連結著日本帝國作為亞洲工業文明的現代性啟蒙。蒸汽火車象徵著懷舊同時也表示帶領著現代進步的不可逆,如同電影中 火車外露高速運作的動力連桿奮力前進,像是某種「未來的鄉愁 」描述著不得不前進的未來與對於逝去的哀悼。

 

停電很久的路燈亮起,如同天啟的「宗教時刻」。

停電很久的路燈亮起,如同天啟的「宗教時刻」。

難道我們要回到古代人生活?是往往在批判資本主義因為競爭不斷推陳出新導致資源浪費,卻反過來被質疑的論點。《生存家族》對於現代的生活,除了只能警示意味的教育功能,女兒學習紡織技能,媽媽自己料理午餐的延續著沒電時的鄉村生活一如當下流行的手作樂活。電影最後停留在一家人在流浪時拍的照片 代表曾經發生過如流浪漢般骯髒、憔悴的面容。那段流浪經驗仿佛一場遊戲,或者一場電影看完只能以記憶封存;如同最後一家人居住在婆家的鄉下,某天聽見鬧鐘響起,路燈再度亮起,如同天啟,村莊廣播開始運作,宣告有電了,電線桿上的喇叭卻仿彿像是教堂的死亡鐘聲,如同東京美麗的星空本來就存在的「奇蹟」又再度因為都市光害亮起而被掩蓋、消失,作為一種宗教式的憑弔時刻。

停電的東京星空與電影片尾重新亮起的東京夜景。

停電的東京星空與電影片尾重新亮起的東京夜景。

 

(註)自來水的產生知識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pkz4CMzTOw


avatar-img
26會員
7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拉特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部分少年電影會像是記憶的回顧,時常講述年少的經驗往往是暗示著那些經驗成為之後的我們。但《親密》卻非有此感,反而是以生命中曾經發生的事情,試圖稀釋少年成長電影結果式的「永恆」,以必然的孤立、抽象,不必太過交代人生後續的豁免感,呈現感受獨立、開放的存在。
但回過頭來,期待密錄器真相代表對與錯的道德律法框架,以及紀錄片刻意製造回到案發地點的「詩意影像」和死者過往日記的口白,似乎用來增加感傷與可憐 ,並且交叉配置(蒙太奇)著家屬訪談的「資訊」,大致上說死者是一位很乖的小孩,如此並置有一種「詭異」的感覺。
《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再一次透露Wes Anderson對於印度文化的喜好:瑜珈與冥想(meditation),並藉由馬戲團表演展現一種「特異功能」(註),電影中藉由學習內心想像的修煉,練就眼睛對於物理障礙的穿透性,心象(內心的想像)與視覺幻象兩者達成一致,於是眼睛矇起來也可以看到身體外面的世界。
《芭比》觀看特殊性並不像劇情的進展,而是「芭比」的符號性在於當代社群中政治正不正確的政治性框架,那些結構主義式的意識形態框架,在如此後設的媒體社會,人人皆是自媒體的生產者並同時是接受者(粉絲與酸民)並可以相互反串甚至在迷因化流變中,成了什麼?
三個小時的「史詩」長度,試圖在基本的親子關係中對美國國家的反諷,從開頭的神經病與藥物控制成癮、典型中產階級的虛假,中段影射宗教聖母主角像是耶穌受難,人類的七情六慾其實是母親身為資本家在後面「宏觀調控」,乃至於結尾像是法庭與直播頻道談論罪惡與救贖,嘲諷感的對立面,其實是說教意味十足。
2023台北藝術節的節目之一《百葉》視為一種思考如何創作的創作。以光線和空間(百葉窗的空間具像的抽象化)為索引,並非「再現」,而是劇場場所的揭露,逐一測量場所:空間深度、建築材質,外加表演者間的默契與即興方式與其互動。以上都以理解的拼裝式概念創作方式,乃至於不可得知的現場的氣氛,ㄧ切看來沒什麼問題。
大部分少年電影會像是記憶的回顧,時常講述年少的經驗往往是暗示著那些經驗成為之後的我們。但《親密》卻非有此感,反而是以生命中曾經發生的事情,試圖稀釋少年成長電影結果式的「永恆」,以必然的孤立、抽象,不必太過交代人生後續的豁免感,呈現感受獨立、開放的存在。
但回過頭來,期待密錄器真相代表對與錯的道德律法框架,以及紀錄片刻意製造回到案發地點的「詩意影像」和死者過往日記的口白,似乎用來增加感傷與可憐 ,並且交叉配置(蒙太奇)著家屬訪談的「資訊」,大致上說死者是一位很乖的小孩,如此並置有一種「詭異」的感覺。
《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再一次透露Wes Anderson對於印度文化的喜好:瑜珈與冥想(meditation),並藉由馬戲團表演展現一種「特異功能」(註),電影中藉由學習內心想像的修煉,練就眼睛對於物理障礙的穿透性,心象(內心的想像)與視覺幻象兩者達成一致,於是眼睛矇起來也可以看到身體外面的世界。
《芭比》觀看特殊性並不像劇情的進展,而是「芭比」的符號性在於當代社群中政治正不正確的政治性框架,那些結構主義式的意識形態框架,在如此後設的媒體社會,人人皆是自媒體的生產者並同時是接受者(粉絲與酸民)並可以相互反串甚至在迷因化流變中,成了什麼?
三個小時的「史詩」長度,試圖在基本的親子關係中對美國國家的反諷,從開頭的神經病與藥物控制成癮、典型中產階級的虛假,中段影射宗教聖母主角像是耶穌受難,人類的七情六慾其實是母親身為資本家在後面「宏觀調控」,乃至於結尾像是法庭與直播頻道談論罪惡與救贖,嘲諷感的對立面,其實是說教意味十足。
2023台北藝術節的節目之一《百葉》視為一種思考如何創作的創作。以光線和空間(百葉窗的空間具像的抽象化)為索引,並非「再現」,而是劇場場所的揭露,逐一測量場所:空間深度、建築材質,外加表演者間的默契與即興方式與其互動。以上都以理解的拼裝式概念創作方式,乃至於不可得知的現場的氣氛,ㄧ切看來沒什麼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失去秩序的世界的故事,人類變成異樣生物的探討。主角在艱困環境中掙扎求生,面對各種困難和問題,最後找到隱藏在朋友留下的紀錄,並獲得一些希望。
Thumbnail
一部復古溫馨的年代劇,從寧陽開往哈城的蒸汽火車,承載的是一車的人生百態,熙攘的人群見證了從蒸汽車到電力車,再到動車高鐵,以及改革的經濟發展。其中白敬亭與丁勇岱的師徒之情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分,兩人從互看不順眼到患難相惜,跟著爺倆一起打擊犯罪,扶助人民,參與大院的熱鬧,日常互懟更是逗得我合不攏嘴。
Thumbnail
這是我第二次透過大螢幕進入貝拉塔爾的世界,重複的勞動,在長鏡頭的直視下,每一個瑣碎、無聊的步驟都是時間的重量。末日降臨,屋外不斷地刮起大風,彷彿要將這塊荒蕪之地陷入絕境,在這一成不變的空間裡,老人和女人照樣起床整理、吃飯、工作,沒有出現任何反抗的、救贖的想法,彷彿是隻失去行動能力的馬,就算活著,
Thumbnail
地鐵,車流,警鳴,重複的電玩音效,螢幕發散藍光,塌陷的沙發,身體半躺窩成流線形,餓了就從冰箱拿一盒微波食品。而後又坐回螢幕前,轉一個綜藝、劇集、廣告都行,只要畫面上有人,屋內有聲。只要,暫時不感覺自己是一個人。這是城市生活的基本調性,不獨屬單身。有家,有人,卻仍疏離,遍尋不得歸屬的心靈,何嘗是少數?
電影或戲劇時常有這樣的劇情,「世界停止運作、只有主角存在,其他人都消失或靜止不動」,一開始會很快樂吧,可以盡情做自己,隨意進出任何空間,帶走自己一直想要的商品,狂飆在公路上,但快樂後的空虛感襲擊而來,也會讓人感到寂寞、鬱悶甚至氣憤。 「人與人的連結」,一直是世界上最複雜的一件事,有多少內耗跟社交從
Thumbnail
科技現代化的今日,上餐廳都有機器人帶位和點餐,想喝一杯咖啡,機器人也能為我們結帳、煮咖啡和打包。精簡人力的美意是節省成本增加效率,可是原本美好的人情往來就有可能因此消失,社會越進步,人與人之間越冷漠。 大城市進步,而在鄉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依然深度連結,雖然沒有大城市方便,公車尖峰時刻一小時一
Thumbnail
猶如一本好萊塢的老派散文--沒有浮誇的劇情鋪陳,沒有大膽、跳脫思維的世界觀,卻能讓人在靄靄白雪中,找到冬日暖陽的和煦;《滯留生》既有公路電影的輕鬆療癒,喜劇電影的詼諧幽默,也蘊含劇情片的情感重量。
觀賞這部電影很像河流通過身體,給人很冰涼舒服的感覺,主要是場景的設定就是一個偏僻的小鎮,透過電影的色調、風景、背景音樂所形成的感受。不過在這種感受之下,隨著電影的進行慢慢會有一個微微的壓抑感,像是Ellie永遠在皺眉頭、處在狹小的火車亭、惡趣味的微霸凌、一些聽都沒聽過的書籍、父親的高成低就等。而結束
Thumbnail
本片基調讓人想起去年Disney+上架的《沒有季節的城市》,同樣以311災情為引子,然而實際上核心是描寫一群人因各種原因而群居在一起,互相扶持,面對人生的各種困境,只不過一個是活人的聚落,一個是死人的聚落。本片的主角群大多是死人,所以面對的問題不再是柴米油鹽等生存問題而困居於災民安置地,而是死有餘憾
……「交通工具與異界」本來就是一個普遍存在各種文化中的母題。進入現代社會後,地鐵、飛機、火車及巴士這些不由自己所操作的集體交通工具更是強化了「被送往某非常處」的印象。是以,各種靈異故事也與之交纏不清起來…… ——《當代傳說與古代神話之繼承》 評點分享 簡單一句話,《惡靈巴士》是我迄今為止最推薦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失去秩序的世界的故事,人類變成異樣生物的探討。主角在艱困環境中掙扎求生,面對各種困難和問題,最後找到隱藏在朋友留下的紀錄,並獲得一些希望。
Thumbnail
一部復古溫馨的年代劇,從寧陽開往哈城的蒸汽火車,承載的是一車的人生百態,熙攘的人群見證了從蒸汽車到電力車,再到動車高鐵,以及改革的經濟發展。其中白敬亭與丁勇岱的師徒之情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分,兩人從互看不順眼到患難相惜,跟著爺倆一起打擊犯罪,扶助人民,參與大院的熱鬧,日常互懟更是逗得我合不攏嘴。
Thumbnail
這是我第二次透過大螢幕進入貝拉塔爾的世界,重複的勞動,在長鏡頭的直視下,每一個瑣碎、無聊的步驟都是時間的重量。末日降臨,屋外不斷地刮起大風,彷彿要將這塊荒蕪之地陷入絕境,在這一成不變的空間裡,老人和女人照樣起床整理、吃飯、工作,沒有出現任何反抗的、救贖的想法,彷彿是隻失去行動能力的馬,就算活著,
Thumbnail
地鐵,車流,警鳴,重複的電玩音效,螢幕發散藍光,塌陷的沙發,身體半躺窩成流線形,餓了就從冰箱拿一盒微波食品。而後又坐回螢幕前,轉一個綜藝、劇集、廣告都行,只要畫面上有人,屋內有聲。只要,暫時不感覺自己是一個人。這是城市生活的基本調性,不獨屬單身。有家,有人,卻仍疏離,遍尋不得歸屬的心靈,何嘗是少數?
電影或戲劇時常有這樣的劇情,「世界停止運作、只有主角存在,其他人都消失或靜止不動」,一開始會很快樂吧,可以盡情做自己,隨意進出任何空間,帶走自己一直想要的商品,狂飆在公路上,但快樂後的空虛感襲擊而來,也會讓人感到寂寞、鬱悶甚至氣憤。 「人與人的連結」,一直是世界上最複雜的一件事,有多少內耗跟社交從
Thumbnail
科技現代化的今日,上餐廳都有機器人帶位和點餐,想喝一杯咖啡,機器人也能為我們結帳、煮咖啡和打包。精簡人力的美意是節省成本增加效率,可是原本美好的人情往來就有可能因此消失,社會越進步,人與人之間越冷漠。 大城市進步,而在鄉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依然深度連結,雖然沒有大城市方便,公車尖峰時刻一小時一
Thumbnail
猶如一本好萊塢的老派散文--沒有浮誇的劇情鋪陳,沒有大膽、跳脫思維的世界觀,卻能讓人在靄靄白雪中,找到冬日暖陽的和煦;《滯留生》既有公路電影的輕鬆療癒,喜劇電影的詼諧幽默,也蘊含劇情片的情感重量。
觀賞這部電影很像河流通過身體,給人很冰涼舒服的感覺,主要是場景的設定就是一個偏僻的小鎮,透過電影的色調、風景、背景音樂所形成的感受。不過在這種感受之下,隨著電影的進行慢慢會有一個微微的壓抑感,像是Ellie永遠在皺眉頭、處在狹小的火車亭、惡趣味的微霸凌、一些聽都沒聽過的書籍、父親的高成低就等。而結束
Thumbnail
本片基調讓人想起去年Disney+上架的《沒有季節的城市》,同樣以311災情為引子,然而實際上核心是描寫一群人因各種原因而群居在一起,互相扶持,面對人生的各種困境,只不過一個是活人的聚落,一個是死人的聚落。本片的主角群大多是死人,所以面對的問題不再是柴米油鹽等生存問題而困居於災民安置地,而是死有餘憾
……「交通工具與異界」本來就是一個普遍存在各種文化中的母題。進入現代社會後,地鐵、飛機、火車及巴士這些不由自己所操作的集體交通工具更是強化了「被送往某非常處」的印象。是以,各種靈異故事也與之交纏不清起來…… ——《當代傳說與古代神話之繼承》 評點分享 簡單一句話,《惡靈巴士》是我迄今為止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