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的美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過去到現在,我總覺得距離一直以來都是人在生活中很常會產生變化的東西。

中華民國的教育部說:

「距離是時間或空間的間隔。」

「距離是時間或空間間隔的長度。」

「距離是認識、感情等無形物的差距。」

不管距離多長多短,該如何感受與平衡人與人的距離,是一件有趣的生活觀~


距離的距離

不得不說,大多數的人類算是群居型動物,一生中的大半時間都會跟其他人接觸,然後透過這樣的互動產生了情感、緊密關係和羈絆,因為有了感情,所以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但有可能因為爭吵或不互動,距離疏遠了;有人說到:「人的一生中,就是一直在有和無之間取得平衡而已。」

在南投的微風吹拂下,彷彿時間是這麼地緩慢,走入飯店,跟櫃台聊上幾句,自在地分享種種一切,不需要過多的包裝或修飾,將大家串連的是內心的自在舒適,雖然有時候的對話中會留存一些工作的影子,但又會突然地發覺,應該早就要打卡下班了,或許這就是上班與生活的距離,因為我們從疫情遠距的2年又回來到社會,有時候還真是拿捏不住兩者之間的距離~

距離的美

每個人所喜歡的距離都有所不同,但我99%覺得大家都會不喜歡人擠到無法呼吸的夜市,這樣的距離有點太近但又有些溫暖哈哈;總之,距離是個時常變化的事物,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距離可能成為與其他人的差距、也可能是情人間的相處間距!

我喜歡的距離,是與對方互相認同或是默契所形成的距離,不會疏遠感情,也不會太過依賴,有些甜蜜但有時又可獨立,這種距離的定義很難用文字完全地表達出來,只能讓大家親自去慢慢體會這其中的感受。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距離

可以不用刻意地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距離,因為我覺得人與人在每個當下都會因為很多原因而產生不同的距離,最重要的一點是「互相」,距離是雙方互相討論、溝通所形成的,在不影響對方的前提下,任何距離都是可行的,因為距離,其實是自己的生活態度,不用刻意改變,保持尊重,自然而然-距離會隨著改變到最適合的樣子!


或許空間與時間的不同可以為距離帶來變化,但或許沉浸在當下的享受,已經可以去到不同的空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台灣街頭旅行實驗室
19會員
88內容數
喜歡用旅行去探索一個地方,紀錄途中遇到的有趣故事
2024/12/29
快要過完2024了,生為人類的我很高興有發展日期這樣的東西,讓我可以擁有目標完成的可見性,相對地也擁有了被年初設立的目標追著跑的這個時候哈哈哈
Thumbnail
2024/12/29
快要過完2024了,生為人類的我很高興有發展日期這樣的東西,讓我可以擁有目標完成的可見性,相對地也擁有了被年初設立的目標追著跑的這個時候哈哈哈
Thumbnail
2024/11/23
其實我是個非常容易變的人,對我來說,養成不變的習慣就像是找出儀式感的蹤跡,每個人不變的習慣也造就了自己獨一無二的生活風格,各有魅力~
Thumbnail
2024/11/23
其實我是個非常容易變的人,對我來說,養成不變的習慣就像是找出儀式感的蹤跡,每個人不變的習慣也造就了自己獨一無二的生活風格,各有魅力~
Thumbnail
2024/11/09
昨天,跟我認識超過10年的朋友聚聚,從國中到現在,我們也從小男孩羽化成男人進入社會叢林裡,有些人有了另一伴,有些人依然是Single man,但我們心裡都清楚知道,我們依然還是個小男孩。 朋友的調性 忘記是從哪本書看到,如果要讓自己開始改變,其中一點就是遠離瘋狂抱怨和充滿負能量的朋友,我
Thumbnail
2024/11/09
昨天,跟我認識超過10年的朋友聚聚,從國中到現在,我們也從小男孩羽化成男人進入社會叢林裡,有些人有了另一伴,有些人依然是Single man,但我們心裡都清楚知道,我們依然還是個小男孩。 朋友的調性 忘記是從哪本書看到,如果要讓自己開始改變,其中一點就是遠離瘋狂抱怨和充滿負能量的朋友,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從過去到現在,我總覺得距離一直以來都是人在生活中很常會產生變化的東西。 中華民國的教育部說: 「距離是時間或空間的間隔。」
Thumbnail
從過去到現在,我總覺得距離一直以來都是人在生活中很常會產生變化的東西。 中華民國的教育部說: 「距離是時間或空間的間隔。」
Thumbnail
剛剛好的距離 當我們認真的對待身邊的人時,初期因為陌生,尊重的距離感創造了亙相擁有生活思考空間,此時內心對於對方的評價分數是會比較高分。進入三個月至半年的熟悉期,寬容度仍然是很高。所接觸到對方所有的缺點會以隱忍優先,接再來能永續的關鍵其實是在與這個人亙動一年以上了。 每個生命的個體,都需要有一
Thumbnail
剛剛好的距離 當我們認真的對待身邊的人時,初期因為陌生,尊重的距離感創造了亙相擁有生活思考空間,此時內心對於對方的評價分數是會比較高分。進入三個月至半年的熟悉期,寬容度仍然是很高。所接觸到對方所有的缺點會以隱忍優先,接再來能永續的關鍵其實是在與這個人亙動一年以上了。 每個生命的個體,都需要有一
Thumbnail
如何維持一段好的關係?單純不加束縛是否可以維持長久? 不管是情人,朋友或家人,每天見面相處,習以為常,知道對方的點在哪,可又太過於了解,又變得容易放縱,說這是自在,但太過於自在真的好嗎? 有人說,距離就是美,但整日膩在一起,看清看透,反而沒有什麼美感,人很奇怪,常待在身邊隨手可得,不感到珍惜,而
Thumbnail
如何維持一段好的關係?單純不加束縛是否可以維持長久? 不管是情人,朋友或家人,每天見面相處,習以為常,知道對方的點在哪,可又太過於了解,又變得容易放縱,說這是自在,但太過於自在真的好嗎? 有人說,距離就是美,但整日膩在一起,看清看透,反而沒有什麼美感,人很奇怪,常待在身邊隨手可得,不感到珍惜,而
Thumbnail
中年女子在一起,最常聊的話題不外乎是家人、朋友、同事,人與人碰撞衍生出不同故事,無論故事如何發展,我們最後總會說順緣隨緣,彷彿理解了這點就增長了智慧,更為精進一些。
Thumbnail
中年女子在一起,最常聊的話題不外乎是家人、朋友、同事,人與人碰撞衍生出不同故事,無論故事如何發展,我們最後總會說順緣隨緣,彷彿理解了這點就增長了智慧,更為精進一些。
Thumbnail
與他人之間的距離,該用什麼基準去衡量?每個人對距離感的概念.可說是完全不同。有稍微被靠近一點點,便緊張兮兮的人,也有不管被靠得多近,只要沒有碰觸到對方,都完全不會在意的人。而對保持距離的掌握,這當中的各種分歧,簡直就如日劇「四重奏」裡頭,討論對炸雞是否要淋檸檬這個議題一般,看似單純卻細節重重。
Thumbnail
與他人之間的距離,該用什麼基準去衡量?每個人對距離感的概念.可說是完全不同。有稍微被靠近一點點,便緊張兮兮的人,也有不管被靠得多近,只要沒有碰觸到對方,都完全不會在意的人。而對保持距離的掌握,這當中的各種分歧,簡直就如日劇「四重奏」裡頭,討論對炸雞是否要淋檸檬這個議題一般,看似單純卻細節重重。
Thumbnail
在與人交流、相處時,最難拿捏的就是彼此的距離,有時超越了分寸,心裡會感覺不舒服,這都是非常正常的。 這時,我們可以試著跟對方坦承溝通:「我其實不太喜歡這樣,因為…」 很真誠地與對方討論、溝通,對方基本上應該都可以理解。 但當然也可能會遇到一些人,會反過來指責: 「這樣還好吧? 又沒有什麼!」
Thumbnail
在與人交流、相處時,最難拿捏的就是彼此的距離,有時超越了分寸,心裡會感覺不舒服,這都是非常正常的。 這時,我們可以試著跟對方坦承溝通:「我其實不太喜歡這樣,因為…」 很真誠地與對方討論、溝通,對方基本上應該都可以理解。 但當然也可能會遇到一些人,會反過來指責: 「這樣還好吧? 又沒有什麼!」
Thumbnail
我漸漸發現,人與人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是多麼舒服呀! 這當中還包含見面的頻率。 我覺得對我來說,不管是家人、朋友或者是同事,勢必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最好的狀態也許是一個禮拜見一次,或甚至更久一點。這也是為什麼我18歲就離家自己搬到外縣市念書,出社會後也選擇北漂到台北,因為這樣子久久跟家人聚一次,是多
Thumbnail
我漸漸發現,人與人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是多麼舒服呀! 這當中還包含見面的頻率。 我覺得對我來說,不管是家人、朋友或者是同事,勢必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最好的狀態也許是一個禮拜見一次,或甚至更久一點。這也是為什麼我18歲就離家自己搬到外縣市念書,出社會後也選擇北漂到台北,因為這樣子久久跟家人聚一次,是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