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漸漸發現,人與人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是多麼舒服呀! 這當中還包含見面的頻率。


攝於 世界的盡頭,西班牙 Finisterre, Spain

攝於 世界的盡頭,西班牙 Finisterre, Spain


我覺得對我來說,不管是家人、朋友或者是同事,勢必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最好的狀態也許是一個禮拜見一次,或甚至更久一點。這也是為什麼我18歲就離家自己搬到外縣市念書,出社會後也選擇北漂到台北,因為這樣子久久跟家人聚一次,是多麼美麗的距離呀!

還有一些好閨蜜,不管多好,我都無法每天和她們見面,對我來說,沒有距離就讓人窒息,不只會打壞關係,還可能感情破滅。這也是為什麼,我旅行的時候大部分都是一個人去旅行,偶而在路上結識一些朋友們,一起走一段路,但不可能一直走下去,唯一可以和我一起走一輩子的,只有我自己。最需要培養每天和平相處的也只有自己了。

而且你和自己相處那麼久了都不一定會完全了解你自己了,更何況是跟一個不是裝有你靈魂的個體,也就是別人呢?

所以我覺得最好的方式,就是與他人之間保持一點距離,這樣才會保留那些驚喜感與美感。有了這些,就可以省掉很多爭吵、過度關懷或是超越界線的紛爭。

這也是為什麼我享受獨處、愛上個人作業模式(在家工作或接案),而遠離辦公室作業、集體作業或集體生活的模式。多了自己的空間,多了可以思考的空間,還有多了匯聚能量的空間。我也敢說,喜歡獨處的人,基本上都會與人保持一點距離。因為這樣才是最自在的狀態,不管是對你自己還是對他人。

可是...如果是家人或夫妻怎麼辦呀? 每天都會住在一起或看到對方呀!

家人之間一定會存在著偶而的爭吵、關愛、過問,甚至是情緒勒索。這樣的關係又是另一種境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有歡樂的家庭也有氣氛緊張的家庭;有夫妻天天吵架,也有夫妻相親相愛。或者是更複雜一點的關係。

不管怎麼樣,自己都可以選擇。

而我還是覺得,有距離最美。


  • 喜歡我的文章或作品,歡迎成為我的讚賞公民,讓我可以繼續以創作為生:

https://liker.land/patata_planet/civic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番薯星球的沙龍
2會員
77內容數
"這是條被我認為擁有魔法的道路,你相信,就會有的那種魔法。" 這是關於一個20歲的女孩,用自己的雙腳踏上西班牙朝聖之路,900公里的旅程裡,那些關於夢想、愛、迷失與奇蹟的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從過去到現在,我總覺得距離一直以來都是人在生活中很常會產生變化的東西。 中華民國的教育部說: 「距離是時間或空間的間隔。」
Thumbnail
從過去到現在,我總覺得距離一直以來都是人在生活中很常會產生變化的東西。 中華民國的教育部說: 「距離是時間或空間的間隔。」
Thumbnail
―我們都該遇見獨處也可以很快樂的自己―揮別和家人、朋友相處的時候,人總是有短暫的時間需要和自己相處,而這個時候的你是感到恐慌? 還是寂寞? 感覺一沒有人陪伴,隨之而來的會是寂寞、無聊嗎?
Thumbnail
―我們都該遇見獨處也可以很快樂的自己―揮別和家人、朋友相處的時候,人總是有短暫的時間需要和自己相處,而這個時候的你是感到恐慌? 還是寂寞? 感覺一沒有人陪伴,隨之而來的會是寂寞、無聊嗎?
Thumbnail
平靜的人際關係不會帶給心額外的負擔,就像是很自然而然地找到一個心裡面的空間給它安放,而它也就好好地住在裡頭,毫不燥動,宜室宜居,這是我最想要的人際關係住宅。
Thumbnail
平靜的人際關係不會帶給心額外的負擔,就像是很自然而然地找到一個心裡面的空間給它安放,而它也就好好地住在裡頭,毫不燥動,宜室宜居,這是我最想要的人際關係住宅。
Thumbnail
我漸漸發現,人與人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是多麼舒服呀! 這當中還包含見面的頻率。 我覺得對我來說,不管是家人、朋友或者是同事,勢必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最好的狀態也許是一個禮拜見一次,或甚至更久一點。這也是為什麼我18歲就離家自己搬到外縣市念書,出社會後也選擇北漂到台北,因為這樣子久久跟家人聚一次,是多
Thumbnail
我漸漸發現,人與人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是多麼舒服呀! 這當中還包含見面的頻率。 我覺得對我來說,不管是家人、朋友或者是同事,勢必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最好的狀態也許是一個禮拜見一次,或甚至更久一點。這也是為什麼我18歲就離家自己搬到外縣市念書,出社會後也選擇北漂到台北,因為這樣子久久跟家人聚一次,是多
Thumbnail
距離才沒有傷害, 因為 彼此都會有, 逃跑的空間 從小到大  好像一直    都是這樣 自製 不管 我走到哪裡 總是 不小心 會走在圈外   或許 是自己 下意識的行為   總覺得… 與人太親密 容易一個不小心 擦出火花 導致引火上身 自製 想想… 還是保持一步半—— 甚至兩步——的距離… 給彼
Thumbnail
距離才沒有傷害, 因為 彼此都會有, 逃跑的空間 從小到大  好像一直    都是這樣 自製 不管 我走到哪裡 總是 不小心 會走在圈外   或許 是自己 下意識的行為   總覺得… 與人太親密 容易一個不小心 擦出火花 導致引火上身 自製 想想… 還是保持一步半—— 甚至兩步——的距離… 給彼
Thumbnail
#18 「好像兩條平行的線,但是每隔一段時間,這兩條線就會交集在一起。」─《積存時間的生活》
Thumbnail
#18 「好像兩條平行的線,但是每隔一段時間,這兩條線就會交集在一起。」─《積存時間的生活》
Thumbnail
人和人之間的交流,感情比較奇妙,如果走得太近,緣分用完了,就應該要告別了,如果離得太原,關係容易變淡。的確是這樣的,我就有好幾個閨蜜也是這樣的,就是完全不給我空間,一直要黏在一起的,現在真的就有一種,緣分快要斷了的感覺。 人與人之間不能走得太近,得有點距離和私人空間 我覺得最好的相處之道,是與不同
Thumbnail
人和人之間的交流,感情比較奇妙,如果走得太近,緣分用完了,就應該要告別了,如果離得太原,關係容易變淡。的確是這樣的,我就有好幾個閨蜜也是這樣的,就是完全不給我空間,一直要黏在一起的,現在真的就有一種,緣分快要斷了的感覺。 人與人之間不能走得太近,得有點距離和私人空間 我覺得最好的相處之道,是與不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