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見青春的顏色嗎》 | 夾縫中的慘綠青春

《你看見青春的顏色嗎》 | 夾縫中的慘綠青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在選片指南看到土耳其電影《你看見青春的顏色嗎》時,就對其黑白攝影以及一段少男與雕刻人像的互動印象深刻。實際進了戲院後,也確實覺得本片攝影與音樂有不少令人驚艷的運用,影展映後也出現不少熱烈的掌聲。作為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可說是成功地讓觀眾留下印象。

raw-image

劇情背景在1996年的土耳其,社會分化成接受西式文化的世俗派以及恪遵伊斯蘭教的宗教派,其中後者的寄宿學校被視為醞釀極端主義的溫床,因此兩派在社會上也是針鋒相對。富家子弟阿赫梅因父親要求進到宗教派宿舍學習可蘭經與戒律,白天則到外接受西式教育。面對保守苦悶的宿舍管理,阿赫梅與哈肯結為莫逆之交,但無論試圖反抗或是進入體制都擺脫不了內心渴望自由的意志。然而在有機會闖出宿舍之後,是否就能夠迎向嚮往的未來?

raw-image

作為一部談論青春的電影,可以感覺導演Nehir Tuna很有企圖心,2小時的電影把父子、政治、愛情、身分認同等等議題試圖全部涵蓋進去。音樂與攝影的確有過人之處,其中一段用韋瓦第的四季冬之樂章來講性早熟更是絕妙,加上神似Xavier Dolan的演員Doga Karakas對於慘綠少年的詮釋相當成功,相信可以屢獲一票影迷喜愛。

raw-image

然而或許也是因為導演首次執導長片的緣故,本片在製作面上仍舊有不少瑕疵,尤其是剪輯部分。比方說情感時而澎湃,但有些地方又過於平淡,導致無法前後連貫調性而產生抽離感。加上談論議題過多難以聚焦,即使後半段切換彩色畫面,一度帶起另一波高潮,但整部片看下來仍然無法忽視這樣的狀況,是金馬目前為止看到最令人大呼可惜的作品。

raw-image

儘管如此,本片對於影像的掌握、早逝青春的迷茫以及認清現實的冷冽,甚至是如夢似幻的隱喻畫面,都相當令我驚豔。若未來能提升敘事流暢度,Nehir Tuna這位新銳導演的後續作品仍然值得期待。


▍電影得體指數:★ ★ 1/2

raw-image
avatar-img
得體班傑明的沙龍
33會員
65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得體班傑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忘掉小鮮肉時期的麥特戴蒙、忘掉裘德洛的盛世美顏,風光旖旎的義大利上了黑白濾鏡,長鏡頭拍攝的是斷垣殘壁,既然標題的雷普利都不天才了,放過自己,不需要和1999年的舊版本作比較。 雷普利的故事源自於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小說,敘述默默無名的雷普利因為被造船大亨誤以為是兒子迪基的朋友,被指派去將旅居
金馬六十榮獲最佳導演、男配角、電影音樂及造型設計四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的國片《老狐狸》,近期網路上獲得一面倒的好評,也出現了為什麼沒有獲得「最佳影片」提名的疑問。然而在看完本片以後,也可以理解者這樣的結果,因為本片厲害的不在敘事,而是那個年代的氣氛與角色塑造。 背景在股市擺盪的90年代,11歲的廖
今年很高興認識米亞高斯這位女演員,無論是奇幻影展的《血色珍珠》或是金馬影展的《歡迎來到極樂弒界》,她大殺四方的演技以及沒(眉)毛的詭異造型,被聞老師稱作砍殺界的凱特布蘭琪。其中《弒》片由大衛柯能堡之子布蘭登柯能堡執導,在一片文藝電影掛帥的金馬影展之中,用血漿以及惡趣味成了獨特的存在。 《歡迎來到極
忘掉小鮮肉時期的麥特戴蒙、忘掉裘德洛的盛世美顏,風光旖旎的義大利上了黑白濾鏡,長鏡頭拍攝的是斷垣殘壁,既然標題的雷普利都不天才了,放過自己,不需要和1999年的舊版本作比較。 雷普利的故事源自於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小說,敘述默默無名的雷普利因為被造船大亨誤以為是兒子迪基的朋友,被指派去將旅居
金馬六十榮獲最佳導演、男配角、電影音樂及造型設計四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的國片《老狐狸》,近期網路上獲得一面倒的好評,也出現了為什麼沒有獲得「最佳影片」提名的疑問。然而在看完本片以後,也可以理解者這樣的結果,因為本片厲害的不在敘事,而是那個年代的氣氛與角色塑造。 背景在股市擺盪的90年代,11歲的廖
今年很高興認識米亞高斯這位女演員,無論是奇幻影展的《血色珍珠》或是金馬影展的《歡迎來到極樂弒界》,她大殺四方的演技以及沒(眉)毛的詭異造型,被聞老師稱作砍殺界的凱特布蘭琪。其中《弒》片由大衛柯能堡之子布蘭登柯能堡執導,在一片文藝電影掛帥的金馬影展之中,用血漿以及惡趣味成了獨特的存在。 《歡迎來到極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