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十一月 礫石x砂土x你為什麼騎瓜佛? Gravel Fundo Stage 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終於到了Gravel Fundo的年終站了。

自從我在2018不再參加三鐵賽事後。

我就不是很喜歡參加各種競賽與挑戰賽類型的活動。

因為我覺得,都難得到外地騎車了,那為什麼要那麼趕呢?

為何不放慢腳步,來好好的感受一下各地不同的風景與人文氣息呢?


但是我今年改變了想法。

我想要用行動來支持一些很認真努力規劃的賽事;特別是跟瓜佛有關的。


身為自行車從業人員的一份子,我當然知道這兩年大家日子都不會好過。

因為俄烏戰爭所造成的通膨、升息,再加上後疫情時代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

在歷經過2020~2022的瘋狂後。

市場上已經有著太多的庫存以致於大家現在都面臨沒有訂單可接、沒有訂單可以生產的慘況。

甚至於我認為明年(2024)的情況也不會有很明顯的好轉,一切都要等到後年,也就是2025 (MY26)了。

於是,在這種情況之下,那些還願意出錢、出力來支持、籌辨各種活動的廠商更是難得的。

說真的,辨活動是賺不了錢的;能勉強損益兩平就很不錯了。

但是辨活動的目的是在刺激、鼓勵大家持續的騎車、練車。

也就是創造需求!

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有參加活動,才會想要練車。

然後參加完活動,才會想要去保養、維修、甚至升級自已的車。

有辨活動,然後讓沒有參加活動的人也看到。

讓他們興起:這看起來好像很好玩?

漸漸的,才會有更多的人來參與以後的活動。

而想要參加活動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就會帶來人氣。

有了人氣,那麼多多少少就會有買氣啊~


舉個例子來說好了,我自已成立的社團"Gravel riding in Taiwan (瓜佛在台灣)"。

社團成員從草創初期的寥寥數十人,而且其中大多數還是自已業界的臉書好友。

到今年十一月初成員突破五千人。

這過程大概花了將近二年多。

而社團在過去兩個月來的瀏覽人數為75,063 (2023/11/19更新)。

raw-image

我不敢說有其中有多少社團成員是有瓜佛車的。

但是我當初成立社團的目的也不是希望成員只能騎瓜佛。

而是透過分享的方式,來介紹瓜佛(Gravel)這種騎乘方式。

事實上,瓜佛也不是什麼新的騎乘方式。

今天的礫石路,很多都跟70、80年前的環法賽事路段差不了多少。

那時候那有什麼Gravel bike,就只是騎車而已。

對,就是騎車而已。

所以我在社團裡,從來不會去限制、要求社團成員只能PO“什麼車”?

只要你是享受在台灣的大自然騎乘的樂趣、又或者是單純的分享你的私人路線。

我都十分的歡迎。

因為,我只是想要看多更多人騎車。

而瓜佛只是眾多形形色色單車騎士中的一種。


在活動當天,有業界的朋友找到我。

問我說:

你為什麼要騎瓜佛(Gravel)?

我當天講了不少。

但我想要說的其實很簡單,我騎瓜佛的原因就是~

自由

我想要騎一台可以On-road/Off-road/bikepacking都可以的車。

它也許沒有辨法比公路車快,但是也沒有真的慢到那裡去。

我不喜歡走計劃的路線只有目的地,過程中,只要看起來有路,我就能繞進去看看。

它也許越野的能力比不上登山車,但是大多數的林道也還是可以騎。

真的不行的話,車子扛起來也比登山車輕。

瓜佛,帶給我自由探索的能力。

讓我可以看到跟平常不同的風景。

說真的,每次的瓜佛旅程都會讓我真心的覺得台灣很美。

而喜歡騎車的人,不管多累,總是會在涼風迎面吹拂而來的時候重新感到振奮並且繼續的踩下踏板前進。

我認為,這種喜悅,不管是你是騎公路車也好,瓜佛車也罷,甚至是U-bike。

那都是一樣的。

只是,我個人的選擇就是瓜佛。

因為自由!

就別想太多啦~一起來騎車吧!

有空的話,也請多多支持台灣的活動吧!

Gravel Fundo,我們明年見!!


我認為這張很能代表台灣的瓜佛風格,很多時候我也是騎到沒有路,所以會去騎田梗的。

我認為這張很能代表台灣的瓜佛風格,很多時候我也是騎到沒有路,所以會去騎田梗的。

這次多了許多越野的路線。(Vivian)

這次多了許多越野的路線。(Vivian)

騎在這段的感受就是吃土~(蘭花哥)

騎在這段的感受就是吃土~(蘭花哥)

登山車的一哥,阿丹。

登山車的一哥,阿丹。

米奇飛越跳台。

米奇飛越跳台。

永遠充滿活力的留菲~

永遠充滿活力的留菲~

我怎麼不管參加啥活動,看起來都是慢慢騎的樣子?

我怎麼不管參加啥活動,看起來都是慢慢騎的樣子?

多多騎木板,一次成功!帥啦!

多多騎木板,一次成功!帥啦!

最強攝影與攝助(大里阿信)

最強攝影與攝助(大里阿信)

最棒的賽事主持人~

最棒的賽事主持人~

熱心推廣MTB的Tomo san

熱心推廣MTB的Tomo san

曜越單車的夥伴們~謝謝你們的襪子啦~

曜越單車的夥伴們~謝謝你們的襪子啦~

Novatec的法瑞,何時要off-road/瓜佛一下?

Novatec的法瑞,何時要off-road/瓜佛一下?

我這次最開心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寫了那麼多的報告後,三司達終於出現在Gravel Fundo啦~我們一起努力啦!有推廣就有機會的!

我這次最開心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寫了那麼多的報告後,三司達終於出現在Gravel Fundo啦~我們一起努力啦!有推廣就有機會的!

感謝KS的許總提供一個那麼棒的場地並支持這系列的活動!

感謝KS的許總提供一個那麼棒的場地並支持這系列的活動!



最後,再次謝謝全體Ride Away & Gravel Fundo的全體工作人員與協力廠商。

大家明年見!


avatar-img
223會員
222內容數
極度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自行車上的思考家、中二大叔、日商打工仔、狗派兼頑固台獨份子,這些元素構成了我的思維與價值。 歡迎你的到來,如果我的文字能啟發你的任何想法,並且對你是有幫助的話,那就真的太好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許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發現騎自行車跟人生很像。 有起有落,有上坡就會有下坡,有順風的時候,那當然也會有逆風。 但是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不管是牽車也好,抽筋也罷;你都得靠自已的力量來抵達終點。
我覺得人的心像容器。 不管好的、壞的、高興的、悲傷的、複雜的、甚至是各種旁人不經意的話語;甚至是在社群媒體上任何不經大腦的評論。 所有的,我們從外界接收到的訊息,或是任何經過自已反芻後得到的感受;都會慢慢的,持續的,在那喚為“心”的容器裡堆積。 有些人,會不斷的往心裡塞東西。 忘了心也有限度。
真的是很久沒騎長一點點的距離了…… 最近幾個月,因為天氣,家人住院等因素。 讓我週末的運動只剩健身房。
今年國曆的六月五號前後,就是二四節氣中的芒種開始。 台灣的俗諺說到:四月芒種雨,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芒種日下雨便會連著下到五月,即俗稱梅雨。 而接連幾波的鋒面到來,正是呼應著上述這段俗諺。
五月,初夏。 我開著車一路向南。 熾熱的驕陽讓我顧不了溫室效應,只得把車內冷氣開到最大。 此行的目的地在台南;我當兵服役的地方。 這次的旅程我沒有太多機會去回憶過往,但總免不了有種時間過得真快的感嘆。
三月對自行車業界來說是個忙碌的月份。 忙完後,夫人特地讓我放個假去露營。 這次的營地是在裡冷的石壁露營區。
我發現騎自行車跟人生很像。 有起有落,有上坡就會有下坡,有順風的時候,那當然也會有逆風。 但是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不管是牽車也好,抽筋也罷;你都得靠自已的力量來抵達終點。
我覺得人的心像容器。 不管好的、壞的、高興的、悲傷的、複雜的、甚至是各種旁人不經意的話語;甚至是在社群媒體上任何不經大腦的評論。 所有的,我們從外界接收到的訊息,或是任何經過自已反芻後得到的感受;都會慢慢的,持續的,在那喚為“心”的容器裡堆積。 有些人,會不斷的往心裡塞東西。 忘了心也有限度。
真的是很久沒騎長一點點的距離了…… 最近幾個月,因為天氣,家人住院等因素。 讓我週末的運動只剩健身房。
今年國曆的六月五號前後,就是二四節氣中的芒種開始。 台灣的俗諺說到:四月芒種雨,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芒種日下雨便會連著下到五月,即俗稱梅雨。 而接連幾波的鋒面到來,正是呼應著上述這段俗諺。
五月,初夏。 我開著車一路向南。 熾熱的驕陽讓我顧不了溫室效應,只得把車內冷氣開到最大。 此行的目的地在台南;我當兵服役的地方。 這次的旅程我沒有太多機會去回憶過往,但總免不了有種時間過得真快的感嘆。
三月對自行車業界來說是個忙碌的月份。 忙完後,夫人特地讓我放個假去露營。 這次的營地是在裡冷的石壁露營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疫情期間,因緣際會之下學會騎單車,對一般人而言不算什麼,不過對我來說,卻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因為我很羨慕騎著單車旅行的人,渴望自己也能騎著它悠遊於田野與大街小巷;隨著年紀的增長,住在都市的我,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有幸能得到老天的眷顧,讓老大不小的我學會了,當然要好好把握。
Thumbnail
從小熱愛運動到現在依然不變,還有從生活中去體會身心靈, 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人要在不同的年紀去成長和去突破, 就像我2019年參加了兩鐵,先騎乘腳踏車到了山下之後才去爬山,這就是所謂的兩鐵 山上的風景就是讓人有不同的心境,到了一個定點有山友的熱情請人喝涼水, 這是山下遇不到的人情味
Thumbnail
8月3 日,風和日麗和風徐徐,正值運動、出遊的好天氣,我參加了扶輪社3461地區舉辦的「神騎東豐鐵馬道自行車首騎活動」。本來的認知,舉辦戶外活動之目的,不外是提倡運動風氣、親子同遊、接近大自然等等。然而參加過後,才發現活動的背後,含有更深一層的意義:根除小兒麻痺及DEI推廣。    
Thumbnail
2024福隆生活節是夏季臺灣東北角的重要活動,包括自行車騎乘、草地音樂會、市集、星空藝術村等活動。文章內有活動日期、時間、地點以及報名資訊,一起深度體驗臺灣東北角的美景吧。
Thumbnail
單獨進入深山,沒人影沒手機訊號的,其實是一種冒險,那天我就遇到了一個「意外」。 騎單車我向來沒甚麼在認真,多半作為跑步以外的交叉訓練。但不久前我自己一人跑到烏來小小挑戰了桶後林道,那堪稱是輕越野級的自行車經典路線。 桶後林道全長13K,西端始於烏來孝義,緊接桶後越嶺古道再走7K可達宜蘭礁溪。
只會游泳,報了標鐵,從一無所知到會騎車。 單車世界好深好深,不過也可以開心踩,開心玩,單車環島前的紀錄。
Thumbnail
我一直很喜歡體育,也樂於學習新的運動。 這次的兩個展覽,讓我看到臺灣與國際的各項運動,也看到他們如何與新科技結合,令人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會陸續出現全新的運動和器材。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 台灣人對自行車肯定不陌生,不管是共享經濟的自行車、各地邊的自行車租借站,或是選擇用自行車上班上課的人,自行車已
『疫情趨緩後,每逢假日,路上的車開始多了起來,大家開始出遊了! 當你決定今天要去台東看海,從家中開車出門 你發現,路口在鋪新的柏油路暫時封閉,你會回家?繞路?還是你會停下車,去研究為什麼要鋪新的柏油? 我相信,沒有人會停下來研究,一定是馬上繞路,趕快往國道出發對吧!? 既然如此,為什麼在你的工作、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騎乘自行車到臺中的心得,透過這次的體驗過程瞭解到自己的問題與弱項,並思考如何調整,才能夠持續進步與前行。同時透過騎行活動與人生經驗提出在工作與學習上的思考。
Thumbnail
日本超人氣單車路線 - 北進富士山 2023年越來越多人想要騎單車挑戰富士山,近期身邊好友開始陸續問相關路線或是旅遊行程,我只好先翻出2017年第一次寫的遊記給大家參考參考。 2017 年年初,我決定給自己一個特別的禮物,參加一場國外單車活動,然而國外活動選擇眾多,看完每個活動簡介都好想去,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疫情期間,因緣際會之下學會騎單車,對一般人而言不算什麼,不過對我來說,卻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因為我很羨慕騎著單車旅行的人,渴望自己也能騎著它悠遊於田野與大街小巷;隨著年紀的增長,住在都市的我,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有幸能得到老天的眷顧,讓老大不小的我學會了,當然要好好把握。
Thumbnail
從小熱愛運動到現在依然不變,還有從生活中去體會身心靈, 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人要在不同的年紀去成長和去突破, 就像我2019年參加了兩鐵,先騎乘腳踏車到了山下之後才去爬山,這就是所謂的兩鐵 山上的風景就是讓人有不同的心境,到了一個定點有山友的熱情請人喝涼水, 這是山下遇不到的人情味
Thumbnail
8月3 日,風和日麗和風徐徐,正值運動、出遊的好天氣,我參加了扶輪社3461地區舉辦的「神騎東豐鐵馬道自行車首騎活動」。本來的認知,舉辦戶外活動之目的,不外是提倡運動風氣、親子同遊、接近大自然等等。然而參加過後,才發現活動的背後,含有更深一層的意義:根除小兒麻痺及DEI推廣。    
Thumbnail
2024福隆生活節是夏季臺灣東北角的重要活動,包括自行車騎乘、草地音樂會、市集、星空藝術村等活動。文章內有活動日期、時間、地點以及報名資訊,一起深度體驗臺灣東北角的美景吧。
Thumbnail
單獨進入深山,沒人影沒手機訊號的,其實是一種冒險,那天我就遇到了一個「意外」。 騎單車我向來沒甚麼在認真,多半作為跑步以外的交叉訓練。但不久前我自己一人跑到烏來小小挑戰了桶後林道,那堪稱是輕越野級的自行車經典路線。 桶後林道全長13K,西端始於烏來孝義,緊接桶後越嶺古道再走7K可達宜蘭礁溪。
只會游泳,報了標鐵,從一無所知到會騎車。 單車世界好深好深,不過也可以開心踩,開心玩,單車環島前的紀錄。
Thumbnail
我一直很喜歡體育,也樂於學習新的運動。 這次的兩個展覽,讓我看到臺灣與國際的各項運動,也看到他們如何與新科技結合,令人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會陸續出現全新的運動和器材。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 台灣人對自行車肯定不陌生,不管是共享經濟的自行車、各地邊的自行車租借站,或是選擇用自行車上班上課的人,自行車已
『疫情趨緩後,每逢假日,路上的車開始多了起來,大家開始出遊了! 當你決定今天要去台東看海,從家中開車出門 你發現,路口在鋪新的柏油路暫時封閉,你會回家?繞路?還是你會停下車,去研究為什麼要鋪新的柏油? 我相信,沒有人會停下來研究,一定是馬上繞路,趕快往國道出發對吧!? 既然如此,為什麼在你的工作、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騎乘自行車到臺中的心得,透過這次的體驗過程瞭解到自己的問題與弱項,並思考如何調整,才能夠持續進步與前行。同時透過騎行活動與人生經驗提出在工作與學習上的思考。
Thumbnail
日本超人氣單車路線 - 北進富士山 2023年越來越多人想要騎單車挑戰富士山,近期身邊好友開始陸續問相關路線或是旅遊行程,我只好先翻出2017年第一次寫的遊記給大家參考參考。 2017 年年初,我決定給自己一個特別的禮物,參加一場國外單車活動,然而國外活動選擇眾多,看完每個活動簡介都好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