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n Nicasio TWO Marsh Edition 騎乘初體驗x船形山林道(210林道)

2022/08/20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我的第二台瓜佛車"Marin Nicasio TWO",因為規格、套件都是自已搭配的,跟市售版完全不同,就讓我叫它Marsh Edition吧!
Gravel(瓜佛)約莫是在2015~2016年開始先於北美區域萌芽,到2022的現在,Gravel車種也在相對保守的歐洲市場獲得騎士們的喜愛。
Gravel最初是由一些先驅品牌(例如3T)開始在這個小眾市場獲得成功。
接著國際大品牌也紛紛加入這個戰場。
到現在幾乎沒有一個品牌不作Gravel車種的。
甚至於許多的市場報告都提到了在彎把市場中(Drop handle bar),基本上只有Gravel這個區塊是還在成長的。
其他的傳統公路車那怕是受益於碟煞、電子變速的普及,使得騎乘體驗能夠得到大幅度的進化。
但是總體市場並沒有隨著科技與材料的進步而跟著一起成長。
而為什麼Gravel會如此的受到歐美市場的歡迎呢?
這個問題,如果是問一百位瓜佛騎士,你可能會得到一百種不同的答案。
而就我而言,瓜佛的獨特魅力在於探索以及自由;瓜佛可以帶你走得更遠,帶給你在人跡罕至的林道、產道,發現新事物的自由。
但是在2019年時,我還無法體會瓜佛的樂趣。
我只是因為剛好有機會可以入手Trek Checkpoint SL 5,並且想著我應該要來試試這種客戶口中很好玩的酷玩意罷了。
我的第一台瓜佛車,是這樣子來的。
2019 Checkpoint SL 5 算是Trek的第一台Gravel bike,在當時Shimano也還沒有推出Gravel專屬套件"GRX",可以說整個業者都在了解,思索到底什麼是Gravel? 瓜佛騎士們要的是什麼?
但是,我馬上就面臨到了最大的難題。
在台灣,到底要上那裡騎瓜佛呢?
於是,我開始找路線、成立社團"Gravel riding in Taiwan (瓜佛在台灣)"跟定期在方格子分享騎乘路線心得。
在騎過的路線跟次數變多後,漸漸的,也開始有了自已的想法跟重新組建下一台瓜佛的計劃。
在這裡,要謝謝業界眾多好友(Marin-Aaron/Kevin, Fox-Danny, Ironstable-大軍阿伯)還有瑟飞斯-帥君的幫忙與協助,才能順利的把車子搞定。
另外也要謝謝老友-佑桑;我很期待看到那酷酷的影片。
接下來,就讓我簡單分享一下Marin Nicasio TWO Marsh Edition的規格搭配與210林道的試騎心得吧。
Nicasio TWO是鉻鉬鋼材質的車架,市售成車是搭配Shimano Tiagra Disc,因為自已就在零件廠上班,所以這次是只有購買車架。而會選擇鉻鉬鋼車架的原因是,我很喜歡鋼管車的調性,我自已平常下班後的代步車也是鋼管車,它給我很棒的騎乘體驗與感受。的確,鋼管車跟鋁合金、碳纖車相比,重量方面完全沒有優勢。但是考量到我的騎乘路線多是在林道而且大多時候都會負重、搭載行李。重量並不是我的首先考量要素,而是騎乘的樂趣與舒適感。
車架尺寸選擇的是56cm,比我現在騎的Trek Checkpoint (54cm)大上一個尺碼。我的身高很謎,過去幾年的健康檢查從178~176都量過,但是我的手腳比例是較長的,我的臂展約181左右。所以在跟Marin PM討論過後,決定買56cm。這兩天騎起來的感覺是這個是比較適合我的尺寸,因為54cm對我來說太小,如果騎的距離較長一些,或是爬坡多一點,其實我的下背部都會感到不適。但是我在騎56cm的車架後,完全沒有下背部的困擾了!
變速與傳動當然是自家產品GRX,但是這次我使用的是1x11 GRX Di2,前齒盤是40t,最飛輪最大片到42t的搭配。自已在騎林道時,真的覺得用到雙盤的機會很少。雖然說重量不是我的優先考量,但是在減法原則之下,將用不到的配置給省略,我想是十分合理的搭配。總而言之,沒有完美的車,只是最適合自已的車。
搭配的輪組是WH-RX870,意者請洽三司達。這是SHIMANO GRX 第一款碳纖維輪組。高 32 mm 的全碳纖維輪圈/內部輪圈寬度:25 mm/建議的外胎尺寸:32-622 - 50-622/相容於公路車 11 & 12 速
搭配的胎是Maxxis Rambler 700x38c,最低的胎壓可以到35 psi。與Trek Checkpoint 搭配的Schwable G-One Bite (700x40c)相比,因為顆粒較大的關係,我認為今天在林道的抓地力是十分有感的,不管是在爛泥,碎石子上,表現都令人滿意。我自已是蠻想再試試更寬的胎,但是我現在認為也許胎紋的影響因素會更大。而受制於車架的限制,如果我要試40c以上的胎,則必需要選用650b的輪組了。嘛…我家現在還沒有打算推出這樣子的產品,所以再說吧…
Stem搭配的是Shimano旗下PRO為了Gravel推出的Discover系列。
Handel bar也是PRO Discover 系列。鋁合金把手,外開20度,寬度是42cm。
車手把帶是ESIgrips,非常的適合Gravel的騎乘風格。有止滑的效果,而且又厚,很舒服。我會再多騎個幾次,分享我的使用心得。
座墊方面,因為PRO沒有針對Gravel推出專屬的座墊,因此我選擇的是MTB版本的STEALTH OFFROAD SADDLE (152mm),反正就跟騎MTB一樣,Gravel很多時候(特別是長下坡)都是要站著騎的。
Nicasio TWO成車配的是Carbon前叉,而且還附有鎖孔能裝貨架。但是我這次組新瓜佛車,是帶有蠻多實驗性質的。所以我這次請業界朋友幫忙購買了FOX 32 tc (32 Taper-Cast) 50mm,這個行程不管是在城市下人行道、林道跳小落差輾碎石,很夠用了。它的重量約在1,226g,據說目前台灣沒有進貨,所以有興趣的話,要請大家跟FOX台灣代理詢問了。
然後碟盤也是我們家的新玩意,RT-CL900;我前後都是採用160mm的碟盤。目前的Gravel/Road disc其實都保有向上升級到180mm的空間,但是目前主流還是以160mm為主,140mm已經不夠用了。至於RT-CL900有什麼特色呢?出色的散熱性能造就有史以來最安靜煞車,在任何陡峭的長下坡都能保持出色、一致的煞車性能,另外全新的爪形更堅固,還有散熱烤漆提升性能。我今天騎210時,也許是因為碟盤跟來令片還沒有磨開(Bed-in),還是會有一些些的噪音,因此仍需要一些時間來磨合。
這個也是酷東西。FOX 的全新Transfer SL升降座管。我在設定方面,升到最高時是接受我公路車的騎乘幾何,因此在平路、市區、爬坡時,會有更好的踩踏效率。而如果要開始技術性的下坡,或是在市區車流眾多時,我就會降低座管,好因應臨時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它的重量只有327g,十分的輕。也許日後dropper也會變成公路車規格選項之一?沒有沒關係,但是有的話會更讚!
升降座管的撥桿是裝在這個位置,還沒開始使用時會覺得不好上手,但是一但上車後,它的操作方面意外的十分直覺式。它的撥桿是有兩個方向,可以讓你不管是握上把位還是下把位,都可以輕鬆的操作。在抓握上把位時(如圖),可以用中指撥撥桿來操作座管,而當你握下把位時,則是可以用大姆指來操作。
最後是一些色彩搭配的部份,我當初前叉就是決定要亮眼的橘色。再加上Marin Nicasio TWO的車架也有橘色的飾條,然後買的WOHO包包也是橘色系的Logo。一切的搭配就是那麼的剛好!
在正式上路前,就是要撕開頭標的保護膜啦!
成立於1986的Marin,驕傲的用著代表加洲的熊與星星來告註大家他們來自加洲。Marin的品牌與車種許多都以馬林郡及其周邊地區的位置命名。其中也包括了Nicasio。以後也請多多指教。
最後來分享一下今天的騎乘心得。今天騎乘的路線是大雪山船形山步道(210林道),從此閘門出發到6.5k處左右,是林道的終點。全程地形和緩。是十分適合新手騎乘體驗的林道。而且在騎車之餘,還可以順道爬爬烏石坑山。
設定方面,胎壓打得較高,約50psi,前叉避震全開。騎的過程會刻意選擇落差跟石頭來騎。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體會感受FOX 32 TC的效能。設定方面,胎壓打得較高,約50psi,前叉避震全開。騎的過程會刻意選擇落差跟石頭來騎。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體會感受FOX 32 TC的效能。
我必須很坦白的說,這支前叉太棒了。如果是硬叉的情況之下,我一般都會採用較低的胎壓,並依路線的難易度來調整。一般來說我都會抓35~40psi。主要的目前就是避免騎在碎石路段時所帶來的彈跳。但是鉻鉬鋼特有的彈性與FOX 32 tc讓我今天騎起來可以專心操控,而不用擔心路面顛簸所會造成的彈跳與失控。簡單的說,有了FOX 32 tc,在碎石路上可以騎的更快而且有更多的容錯率。
2.75K處的癈棄鐵皮屋。
最後旅程會在6.5k處的崩塌處結束。在此行前,我本來是想要留著Trek當作露營車的。但是在騎完之後改觀了,畢竟還是因為尺寸不是那麼的適合我。所以如果對Trek Checkpoint有興趣的話,請跟我連絡,我決定要割愛啦。
其實我也一直在思考要怎麼在不增加Nicasio包包的情況之下,來作Bikepacking。我想只要真的帶最需要的物品出門,再加上一個後背包。我認為只要再加裝個蟲蛹袋,車手把袋,應該就沒問題了。不過那就是下一個階段了。
183會員
155內容數
極度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自行車上的思考家、中二大叔、日商打工仔、狗派兼頑固台獨份子,這些元素構成了我的思維與價值。 歡迎你的到來,如果我的文字能啟發你的任何想法,並且對你是有幫助的話,那就真的太好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