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投資不是因為「買到好東西」,而是因為「東西買得好」-投資最重要的事

2023/11/24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1. 查理蒙格: 「思維模型」「檢查清單」「反過來想」「人類誤判心理學」

霍華‧馬克斯:「第二層思考」、「備忘錄」、「避開投資陷阱」、「對抗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

  1. 當你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就會得到經驗。
  2. 約翰·肯尼斯·高伯瑞教我了解人性的弱點;
  • 華倫巴菲特教我耐心等待時機與反向投資
  • 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教我合理預期的重要性
  • 布魯斯•紐伯格(Bruce Newberg)教我「機率與結果的關 係」
  • 麥可‧米爾肯(Michael Milken)教我有意識地承擔風險
  • 里克•凱恩(Ric Kayne) 教我架設「陷阱」,找出被低估的投資機會,能多賺少賠。
  1. 心理因素在市場上扮演主要角色,而且因為變動很大,導致因果關係的推演變得不可靠。一種投資方法也許一陣子有用,但根據它所採取的行動會讓環境改變,這意味著需要另一個新方法。
  2. 第二層思考:
  • 第一層思考會說:「這是一家好公司,就買這支股票吧!」(定性)
  • 第二層思考則會說:「這是一家好公司,但每個人都認為這家公司很好,所以這不是好公司。這支股票的股價被高估,市價過高,所以賣出!」(反過來想、計算、定量)
  • 第二層思考則比較深入、複雜,而且迂迴。第二層思考的人要考慮很多事情: 未來可能產生的結果會落在哪些範圍? 我認為會出現哪個結果? 我的看法正確的機率有多高?「誰不知道那件事?」


  1. 但是不要預期馬上可以成功。事實上你常常會發現是在持續下跌的過程中買進,很快就會看見虧損,就像一句偉大的投資名言提醒我們:「超越時代與失敗是很難區分的。」
  2. 個體經濟學的基礎課程上學到,需求曲線會向右下傾斜,隨著價格提高,需求量會減少。換句話說,在高價時,需求量比較少,低價時,需求量比較多。這很合理,這也就是為什麼商店在特價時的業績會比較好。
  • 雖然很多地方都如此運作,但在投資界卻遠遠不是如此。在這裡,很多人會在價格上 漲時更愛買進的投資標的。
  • 必需品vs. 奢侈品心理
  • 在價格下跌時,他們會比較不喜歡買進的投資標的,因為他們開始懷疑當初的買進決定。 這讓投資人很難抱牢股票並在下跌時加碼(也就是投資人所謂的「向下攤平」),尤其是在跌勢確認會持續的情況下。
  • 如果你在六十元的時候喜歡這檔股票,那五十元的時候應該更喜歡,四十元、三十元更是如此。


  1. 成功投資不是因為「買到好東西」,而是因為「東西買得好」。你買什麼並不重要,你付多少錢才重要。但要小心價值陷阱。
  2. 基本面是必備的;心理面與技術面,是短期價格波動的主要因素。
  • 最重要的學科不是會計學或經濟學,而是心理學。
  • 關鍵在於,現在誰喜歡這項投資,而誰又不喜歡。未來價格變化取決於它會受到更多還是更少人喜歡。
  • 投資是一種人氣競賽,而最危險的事就是在投資人氣最高的時候買進。在那個時一切利多因素與觀點都已經反映在價格上,而且也沒有新的買家會出現
  • 最安全而且獲利潛力最大的投資,就是在沒有人喜歡的時候買進,等到投資標的受歡迎之後,它的價格只有一條路可去,那就是「上漲」。
  • 心理因素難以捉摸,而且,影響其他投資人的心態和行為的心理因素,一樣也會影響你。
  1. 最好在股票崩盤時接手那些不管價格多少都要被迫賣出的股票,沒有什麼比這更好的事了。
  • 市場崩盤時,以融資買進股票的投資人,會收到追繳保證金通知而被迫強制賣出股票;一個是當資金流入共同基金時,基金經理人就需要買進股票。在這兩個例子中,投資人不管價格多少都得被迫買賣證券。
  • 從強制賣家買進股票是最好的事,那麼最糟的事就是淪為強制賣家。
  • 安排好你的財務很重要,你要確保在最艱困的時刻都能持有股票,不用被迫賣出。
  • 你無法依靠著只是從強制賣家手中買進股票,或是把股票賣給強制買家為生,他們不會總是出現在市場上,只在極端的危機和泡沫的罕見時刻才會現身。


  1. 泡沫都從幾分真實開始
  • 在泡沫時期,投資人對市場動能的癡迷會蓋過價值和公平價格的任何概念,貪婪(加上在旁邊看著其他人輕鬆賺錢的內心痛苦) 會消去原本該有的小心謹慎。
  • 場外最後一個買家堅持不住進場時,股票、類股或市場就會形成「頭部」,形成頭部間往往與基本面的發展無關。
  • 「 價格過高」絕不等於「下一波走勢向下」 股票價格可能會過高,而且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會漲得更高。
  • 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強調:「市場處於不理性的時間, 能比你撐住不破產的時間長。」
  • 價值最終會發揮作用。
  1. 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買進。就我看來,這是最可靠的獲利方法,也才是投資的正途。
  2. 使用槓桿,也就是融資買進投資標的,並不會讓任何東西變成更好的投資,或是增加獲利的機率。它只是把可能發生的獲利和虧損加大。
  3. 理解風險
  • 有更高的預期報酬引誘,才願意承擔新增加的風險。
  • 相對價格的調整過程,經濟學家稱為均衡調整(equilibration),目的是提供與風險相符的預期報酬
  • 如果高風險投資可以可靠的創造高收益,那他們的風險就不高。
  •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為了吸引資金,高風險的投資必須提供更高的潛在報酬、更高的保證報酬,或是更高的預期報酬,但絕不表示更高的潛在報酬一定會實現。
  • 高風險投資會導致更不確定的結果,也就是說,報酬的機率分布更廣。
  • 最重要的「風險」就是虧錢的可能性。
  • 對每個投資人來說,需求沒有滿足就是風險。
  • 低於價值的價格買進,高報酬與低風險可以同時達成。 同樣的,付出的價格過高意味著會有低報酬與高風險。
  • 多數風險都很主觀、隱祕,而且不可量化。風險無法衡量。
  • 風險只存在於未來,而我們不可能確切知道未來會如何...當我們回顧過去,很清楚,我們知道有一件事情發生了。但是這個確定的事實並不表示產生結果的過程清楚可靠。在過去的每種情況下,很多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但是因為只有一件事情發生,讓我們低估變異性的存在。
  • 大多數的人認為,承擔風險是賺錢的主要方式,忍受高風險通常會帶來高報酬。市場必須做好安排,便讓情況看來就是如此,否則一般人就不會參與高風險投資。但是市場不會永遠這樣運作,不然高風險投資就不會是高風險。當承擔風險並未帶來想要的結果時,才會知道這樣的投資方式真的行不通,也才會想起風險到底是什麼。
raw-image
  1. 夏普比率(Sharpe ratio): 投資組合的超額報酬相對於報酬標準差的比率
  • 超額報酬指的是比「無風險利率」(riskless rate)或短期國庫券還高的報酬
  • 雖然沒有明白顯示出虧損的機率,但是有理由相信基本面風險較高的證券,價格的波動會比安全的證券大,因此,夏普比率與虧損風險有些關係。


  1. 報酬並不能說明投資決定的品質,尤其是短期報酬。
  • 一個能夠安穩度過九九%未來可能情境的投資組合,最後因為剩下的一%情境發生而 出現虧損,根據這個結果,似乎會認為這個投資組合風險很高,但其實這個投資人已經相當謹慎。
  • 另一個投資組合會成功,完全取決於異常狀況。萬一異常狀況真的出現,那狂野不羈的投資作法就會被誤認為是穩健而有遠見。
  1. 確認風險
  • 隨著經濟起飛,風險會增加,因為這時金融失衡 ( financial imbalances )逐漸累積,經濟衰退漸漸成形。
  • 最糟的貸款都是在經濟最好的時候產生。 經濟萎縮時,只有最符合資格的借款人才借得到錢,貸款和投資的競爭相當少,放款給信用好的人可以要求高報酬。(低風險高報酬,在經濟不好的的時候)
  • 高風險和低預期報酬不過是一體兩面,主要都源自於高價買進,
  • 當投資人不害怕風險,他們會在不要求補償報酬的情況下接受風險...而且風險補償的報酬就會消失。
  • 「普遍相信沒有風險」就是很少見的高風險,因為只有投資人適當的規避風險,預期報酬才會內含適當的風險溢酬。
  • 風險產生的一個主要因素是相信風險很低
  • 風險不能消除,只能轉移和分散。讓世界看起來風險降低的發展通常都是幻覺,而且這種幻覺所呈現的美好景象很容易讓世界變得更有風險。
  • 「風險消失」的神話是最危險的風險來源,也是促成泡沫的主要因素。當市場周期擺盪到最高點時,投資人有著執迷的信念,認為風險很低,而且投資一定能創造獲利,這讓他們忘記應該謹慎行事,應該憂慮和懼怕會產生虧損,反倒會因為錯失機會的風險深受困擾。(fear of missing out)
  • 市場環境變了,風險評估也變了,投資風險主要來自太高的價格,而太高的價格常常來自過度樂觀、懷疑與風險趨避不足。可能的根本因素包括安全資產的預期報酬偏低、高風險資產近期的傑出表現、強勁的資金流入、以及信用貸款容易取得
  • 價格增值加速提前到現在,因此拉低預期報酬。隨著心態的強化,投資人變得大膽無畏,進而停止要求適當的風險溢酬。最終帶來諷刺的結果。
  • 投資人增加的信心會創造更多應該擔憂的風險,就像增加的恐懼和風險趨避結合後,會在減少風險的同時增加風險溢酬一樣,我把這種現象稱為「風險的任性」。
  • 他們不願意購買的意願通常會讓價格降低到沒有風險的水準。 會有這種弔詭存在是因為,大部分的投資人決定一件東西是否有高風險,看的是品質,而不是價格。但是高品質的資產也會有風險,低品質的資產也可能很安全。 一切只看要付多少錢購買。
  1. 控制風險
  • 為了獲利而聰明的承擔風險。傑出的投資人之所以傑出,就在於除了創造報酬外,他們還同樣有控制風險的能力。 優異的投資人是那些在賺得相同報酬下承擔較少風險的人。(在相同的風險下,創造更高的收益)
  • 〈波動+槓桿=炸藥〉 (VOLATILITY+LEVERAGE=DYNAMITE)
  • 控制風險與規避風險有很重要的區別。控制風險是避免虧損最好的途徑,相反的,規避風險很有可能也規避了報酬。
  • 多數投資人的成果取決於有多少次失敗的投資、賠得有多慘,而不是成功的投資有多成功。負報酬計算可以證實這個結論 (舉例來說一年四○%的虧損,隔年需要六七%的 酬率才能完全回本)。(低價買入的優勢)
  • 成功本身就帶著失敗的種子,而失敗也帶著成功的種子。投資人會在企業做得不錯時高估企業價值,在企業經營困難時低估企業價值。



探討購屋、投資、工作、人生選擇,藉由分享以及探討,期望大家都能做出明智的人生規劃,確保你的決策與你的人生、理財目標相符。此外,探索資產增值和長遠財務規劃的方法,實現財富自由目標,掌握人生主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