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註冊,是許多線上服務和應用程式的重要一環,它不僅是作為系統中進行用戶資料的儲存索引,也有助於系統提供個人化的服務。然而,在我職涯中,總會被業主要求一些作法,非常容易硬生生的澆熄用戶註冊意願。以下是四種可能澆熄用戶註冊意願的作法,跟建議改善的方式。
多重驗證或複雜的圖形驗證碼、嚴格的密碼政策、需要填寫大量資料、…。現代人的時間實在是不夠用,讓用戶註冊只要超過三個步驟、或是填超過五個欄位,就會讓人感到不耐煩。
其實註冊的最基本目的,就是識別用戶的差異。我們應該保留這個目的為前提,讓流程最少,以減少用戶進入的阻礙。除非有特殊的法令規定,否則我認為最佳的做法就是:
請用戶留下手機號碼或電郵地址並進行驗證,即完成註冊。
因為其它資料都是可以後補的,從姓名到密碼都可。但 手機號碼/電郵地址 作為用戶唯一識別碼,在系統中是難以後補的。不太建議用 User ID 或是身份證字號,因為它們難以進行驗證,最終還是要透過其它管道驗證,無形中多了幾個欄位或步驟。
另外一種作法,是整合 OpenID ,如 Facebook / Google / Apple / LINE 等第三方登入。這個方法在過去很好用,可以更簡單的取得用戶資料又避免用戶重複填寫。但各個服務在隱私權管控升級,現在幾乎都無法取得 ID 以外的資料,一樣得從網站的註冊流程去取得用戶的個人資料。所以在目前,整合 OpenID 比較偏向是簡化登入的選項,而不是簡化註冊的功能。換句話說,如果你仍要在用戶註冊時就要一堆資料,那整 OpenID 你還是要跟用戶要一堆資料。而整合與維護這些第三方服務,也會衍生其它成本,這都是需要考慮的。
大數據分析的前提是,有數據可以分析。所以通常是行銷單位會無所不用其極的收集資料,要地址、車牌、甚至收入、學歷…等。除了造成前項說的流程複雜化外,大量私人或不相關的個人資料,也會引起用戶的隱私顧慮,因而放棄註冊轉身離去。
較佳的作法,對於私人的資料補完,放到完成註冊後的 Onboard 流程。除了有更多時間清楚說明目的,降低用戶疑慮外,也建議額外提供獎勵機制,來誘導客戶提供進階用戶資料。
有些系統或服務,會在一進入就要求登入或是註冊,這在 APP 上又特別常見。如果這是一個內部的系統,那沒話說,它原本就不是要服務所有人的。但如果是個 B2C 甚至 B2B 的服務,訪客用戶在註冊前不清楚會員資格能帶來什麼具體好處,對方可能連花十秒鐘註冊的意願都不高。因為註冊這個動作等於交出部分的隱私資料,隨之而來的就是行銷廣告訊息 (你懂的) 。
改善的作法,除了在註冊前透過故事、案例、用戶評論等來傳達加入會員的好處外,可以的話規劃一個訪客模式或是訪客的展示頁面,讓用戶在加入會員前便能試用服務。甚至近期有很多電商網站,在購買流程上並不強制用戶加入會員就能完成結帳,力求最少的轉換損耗。(至於在不強制用戶加入會員就能完成流程,怎麼鼓勵用戶註冊?這個有興趣以後再開一篇講)
如果用戶到一個線上購物平台,發現設計看起來過時、架構沒有 Mobile first、缺乏HTTPS安全協議、圖片破圖、按鈕回應異常…等。這些都可能損害用戶對該平台的信任感,用戶可能會對註冊持保留態度,或者乾脆留假資料,因為這反映營運方可能沒有投入足夠資源在系統維持上,資料有被駭害入侵或是被濫用的疑慮。
改善的作法,當然就是確保系統設計現代且用戶友好,並使用合理的安全措施來保護用戶數據。當然,維持所有功能的正常運作和提供用戶反應問題的管道,都有助於建立用戶的信任感。以目前裝置更新的速度, iOS 或 Android 至少每年會發佈一次 OS 的大版本,影響通常比較大。所以系統在上線後,即使沒有專職的團隊負責維運,建議至少每年一次的健檢,五年作一次系統的升級或翻新,確保系統或網站維持符合當代標準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