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年代 那羅產業

五零年代 那羅產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整理自美春奶奶口述

    民國72年我嫁到那羅來,那時候一部落只有一個人當警察,一個人當牧師,其他的男人都是挖煤礦的,沒有人在種植東西。那時候的飯食跟現在差不多,而且雜貨店就在家旁邊,可以買東西,大家都用瓦斯煮東西。那時候學生比較多,大概有100到300人。我先生總共做了11年的挖礦工作,他們已經挖到地下1200公尺了,結婚一年後,因為感覺到挖礦很危險,就請他不要再挖礦了。這個礦坑繼續了6年才結束。

    離開煤礦之後,有一年的時間在拉竹子,因為只有靠這個賺錢。當時因為沒有那麼多器具,所以拉竹子非常的缺工,只要你願意工作,都可以做拉竹子的工作。拉竹子的收入不穩定,而且很危險,竹子很長、很重,用麻繩綁成一大把,用巧勁控制讓竹子順著山坡走。會把小枝葉砍掉,把它燒掉,明天才有路可以走。那羅也種過甜柿,但是猴子猖獗,甜柿還沒成熟就被猴子吃掉了。目前的作物就是玉米,比較固定的產業是香草。馬鳳儀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他有個感動要把香草介紹到那羅這個地方種植,香草種植本來很成功,但是被艾莉颱風沖走了。

 

     那羅這邊的產業,栽種特色植物不多,男人的工作前期是挖煤礦,後期是拉竹子,後來是到後面外面去工作。那羅種的甜柿又大又好,但是比不過猴子,所以後來種了生薑和山藥。民國84年開始,展望會透過馬鳳儀老師推廣香草產業,薰衣草、迷迭香和保加利亞玫瑰都種得很好。還有一種在推廣的是原生種的月桃,我們提煉成純露或精油。官福生夫妻跟馬鳳儀學習精油,不曾間斷。他有個民宿可以一邊觀看關西地區的美景,一邊聽長老介紹香草的用法。有一位加拿大的牧師,透過北美宣教會到那羅宣教,一直在那羅待到退休才回到加拿大去,他們住在長老教會的宿舍。

avatar-img
周麗華的沙龍
1會員
81內容數
聽見-原鄉部落將邀請新竹縣尖石鄉那羅部落的耆老談談泰雅先人的生活智慧,包括食物、穿著、房子、交通演變、娛樂、水電等,取法自然的方法。此外,也會談談在地特色的植物、動物、地理景觀、風俗民情、教會信仰等,以及對土石流、祭典、喝酒文化、殺豬文化、族語傳承的看法。歡迎對原民文化、部落發展有興趣的人收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周麗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整理自美春口述       在傳統泰雅文化中,在提親或是感恩節才會喝酒,現在的喝酒文化已經看不到泰雅的文化之美了。我小的時候在拉拉山,18歲以前沒有看過喝酒的人。18年歲以後商店越來越多,因為水蜜桃產業帶動觀光,大家生活越來越好,有的人很勤勞,但是也有的人很懶惰,只在家裡喝酒。18歲左右,喝
整理自美春奶奶口述     我是桃園復興鄉拉拉山的泰雅族人,在那邊居住了27年。我的家鄉是高山,平坦的地方不多。媽媽非常勤勞,有種玉米、地瓜、芋頭和小米等等。我們的主食就是這些。小米的品種有黏性的也有沒有黏性的,顏色有白色、黃色的還有一種紅色的。媽媽烹調小米的方式,可以做主食以及點心。另外一個主食
整理自美春奶奶口述     我的爸爸是牧師,常常到外地去牧養教會, 12個小孩,全由媽媽照顧。種小米的時候,田會先燒過,全家大小總動員。家裡每一個小朋友各自拿一個小鋤頭,媽媽在前面撒小米種子,小孩子就在後面覆土。     小米的種類很多,有一種黃色的小米,他的外表是有毛的,有香味。白
整理自美春口述       在傳統泰雅文化中,在提親或是感恩節才會喝酒,現在的喝酒文化已經看不到泰雅的文化之美了。我小的時候在拉拉山,18歲以前沒有看過喝酒的人。18年歲以後商店越來越多,因為水蜜桃產業帶動觀光,大家生活越來越好,有的人很勤勞,但是也有的人很懶惰,只在家裡喝酒。18歲左右,喝
整理自美春奶奶口述     我是桃園復興鄉拉拉山的泰雅族人,在那邊居住了27年。我的家鄉是高山,平坦的地方不多。媽媽非常勤勞,有種玉米、地瓜、芋頭和小米等等。我們的主食就是這些。小米的品種有黏性的也有沒有黏性的,顏色有白色、黃色的還有一種紅色的。媽媽烹調小米的方式,可以做主食以及點心。另外一個主食
整理自美春奶奶口述     我的爸爸是牧師,常常到外地去牧養教會, 12個小孩,全由媽媽照顧。種小米的時候,田會先燒過,全家大小總動員。家裡每一個小朋友各自拿一個小鋤頭,媽媽在前面撒小米種子,小孩子就在後面覆土。     小米的種類很多,有一種黃色的小米,他的外表是有毛的,有香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