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自美春奶奶口述 我的爸爸是牧師,常常到外地去牧養教會, 12個小孩,全由媽媽照顧。種小米的時候,田會先燒過,全家大小總動員。家裡每一個小朋友各自拿一個小鋤頭,媽媽在前面撒小米種子,小孩子就在後面覆土。 小米的種類很多,有一種黃色的小米,他的外表是有毛的,有香味。白色的小米也有兩種,一種是可以做小麻糬的,一種是釀酒的。媽媽種的小米是拿來當主食的。復興鄉拉拉山因為陡峭,不適合種水稻,都是旱田。媽媽也有種旱田稻子,但是收成不好。印象中媽媽種很多種小米,有些沒有黏性的小米是拿來吃的,搭配地瓜當作主食。媽媽種的小米量很多,我們的主食是小米配一點點白米,還有切碎的芋頭,用一種葉子包起來。吃小米的記憶大概是在民國52年左右,大概維持10年。 大哥會上山打獵,就會提供一些動物性蛋白質。或是過年過節的時候,就可以吃媽媽養的雞。肉類比較常吃的是老鼠和小鳥,或是弟弟到河邊去射魚。但是抓魚的話,通常需要半天的時間,因為北橫距離河面很遠,要走到溪邊游泳或射魚,需要一、兩個小時,來回要半天。大漢溪水流湍急,有些場域可以射魚,有些是很危險的,有經驗的人才知道適合射魚的場域。抓魚的工具是魚筌,讓魚進得去出不來。小時候肉類吃得不多,我們吃的魚類是苦花魚。 可能是小時候一年到頭只吃一到兩次的糖果,因為沒有錢去商店買糖果吃,所以牙齒很好。我們的零食,就是一年四季盛產的水果,我們都知道什麼時間,什麼地方有東西吃。以前的山櫻桃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吃,我現在還記住那個口味。拉拉山的氣候很好,水果長得非常好。三月、四月會有山櫻桃,五月的話會有野琵琶,很甜很好吃。六月七月是百香果,長很多,不需要爬上樹上去摘,他成熟會自動掉落,堆積在牧草邊,吃也吃不完。以前都是在樹下吃百香果,吃得飽飽的,再背一籃回家。這些果子就像是大自然給我們的零食。夏天還有桑椹,遍地都是,野生的,長得又大又甜。我們用竹筒裝桑椹,把它打成桑椹汁來喝,喝滿足了再裝一些回家。我們沒有錢買糖果,大的帶小的,就在住家附近野生農場找尋水果。 我國小一年級到三年級都是走路上學,走路大概就要走1小時。所以上課時間很短,我們這一代像我弟弟,可能因為營養不夠,或是走路走很多,所以身材都沒有很壯碩。禮拜六中午放學就要馬上到山上去工作,幫忙媽媽。 我們這一代沒有穿族服了,我外婆的爸爸媽媽有穿族服,我外婆的爸爸媽媽那一代才有族服以及紋面。大概要110年前的人平日才會穿族服。我的媽媽會織布,但是聽爸爸媽媽說用苧麻做的衣服,並不暖和。男人就是一大片披風,底下都沒有包,所以在冬天睡覺的時候,一定會生火,才不會太冷。 泰雅族的竹屋很小,很暖,有些聰明的老人家也會用稻草混著泥土,上面就是竹子,但是他們會用兩層。這也就是為什麼以前住的地方會有很多老鼠,因為會有夾層他們可以居住。 沒有印象說有人因為蛇進入屋子裡咬死人的,長輩死於意外大部分是因為打獵,從樹上掉下來的意外。我從小常常看到百步蛇,我爸爸牧養的部落就是百步蛇的部落,很多蛇。下過雨太陽出來的時候,就會在陰暗處或找水喝。蛇不會亂竄,他會靜靜的盯著你看。他的身體有多粗,蛇頭就有多大。泰雅族的男人並不會怕蛇,有時候沒有牧會的時候,爸爸會在山上獵場待一個禮拜也不會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