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工具】為什麼我不再用 Mac?投資人該買 Mac 或 Windows?優缺點比較!

【投資工具】為什麼我不再用 Mac?投資人該買 Mac 或 Windows?優缺點比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我剛剛離開了使用超過兩年的 Mac,儘管我已經擁有了完整的 Apple 生態系,包括週邊的手機、耳機等,但因為投資方便等理由,還是選擇離開。


也想趁這篇文章,提醒有興趣專注投資的人,在選購 Mac 或 Windows PC 的幾項思考,並聊聊為何我選擇離開 Mac?

raw-image

一、Mac 阻絕了許多主流投資軟體、服務使用

這兩年使用 Mac,我真的深刻體驗到 Mac 於投資用途的諸多不便,不論是券商網路下單平台、XQ 全球贏家,都難以使用。


首先,由於現在金管會監管因素,若要登入許多券商的網路下單平台,皆需要特殊的券商憑證認證機制。然而,由於憑證系統較老舊、且未考慮 Mac 使用者,導致在 Mac 完全無法使用部分券商的網路下單平台,也造成極大不便。(多次諮詢客服也無果)


上述還只是其一,如果你想使用台灣最強大的交易軟體「XQ 全球贏家」,同樣會面臨極大進入門檻。因為 XQ 本就只針對 Windows 系統做服務開發,因此若要在 Mac 上使用,必須另外安裝虛擬機,但其流程繁瑣、難度高,效能還未必佳,也導致 Mac 使用者使用上窒礙難行。

若需在 Mac 上使用 XQ,不只流程繁瑣、操作複雜,可能還有額外花費。

若需在 Mac 上使用 XQ,不只流程繁瑣、操作複雜,可能還有額外花費。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軟體服務皆有相似問題,好比 Finlab 提供的券商 API 串接服務,也會卡在前述的券商憑證。相信這不只是投資類軟體、服務的使用困境,在其他領域也會發生。


所以在購買 Mac 前,最好先確認你想使用的軟體服務,是否支援 Mac 的系統架構,若無,建議購買前可多加三思。同時也要考量,使用 Mac 意謂著,你可能會少去很多網路上開放的軟體資源、擴充元件(因為多數產品仍以 Windows 出發)。


二、Mac 生態系自成一格,但真的好嗎?

有些人會認為,Mac 一大優勢在於其內建的功能、生態系相當完善,不像是 Windows 需另外購買成套辦公軟體。


然而,若你的工作需與他人協作往來,這些功能很可能形同虛設。我自己就曾因為大量把筆記做在 Pages 中(相當於 Windows 中的 Word),後來才發現使用 Windows 的同事根本無法讀取,導致須歷經麻煩的轉檔、格式也全數亂掉等麻煩。


Mac 的生態系影響甚廣,包括你平常紀錄帳號密碼的方式、雲端備份的工具等等,Mac 都有一套專屬規則和服務。如果你自己的裝置皆是蘋果,甚至周遭合作對象也都是蘋果,你的使用會非常舒服、順暢、自在,但只要當中出現一台非蘋裝置,你的不便度可能會立馬升到高點。


此外,若未來你想轉回 Windows 或 Android 系統,其轉換成本也相當可觀。相形之下,如果你是使用 HP、DELL、ASUS 等電腦,他們至少都在同一套架構下,即便需要轉換,也不會有太大障礙。


Mac 有沒有優點?公允地說,當然還是有!

前面洋洋灑灑寫了許多 Mac 的缺點,還是得平衡報導一些 Mac 的優點。


  1. 蘋果生態系體驗佳:如前所述,如果你完整地享有蘋果生態系的各個裝置,在 Mac 上確實可以達到行雲流水的使用,不論是接力、Airdrop 等功能都相當便利,但前提是要具備完整蘋果生態系裝置。
  2. Mac 的使用者體驗細緻:不得不說,相較 Windows 系統筆電,Mac 不論在使用者體驗,甚至一些硬體的細緻度上,多半會優於同價位的 Windows 筆電。好比這陣子我換了一台和 Mac Air 價位相當的 Windows 創作者型筆電,但其音響、螢幕顯色等各方面,確實裂於 Mac,這也是為何,許多創作者都偏愛使用 Mac 吧。
  3. 輕巧、續航力強:對許多要時常移動的工作者來說,Mac 的輕量機身、不錯的效能、強大的續航力確實是一大優勢。就這點來說,目前多數 Windows 筆電確實無法望其項背,還期待 Windows 品牌們多努力了!


總而言之,寫下了我自己使用上的經驗和分享,希望有幫助到正在抉擇購買電腦的你。當然,以上單純是個人使用經驗,僅供大家參考,也歡迎來與我討論!

avatar-img
羊羽的財經備忘錄
216會員
116內容數
嗨,我是羊羽,一名財經文字工作者,主要關注投資研究、自我成長、職場工作議題。過去在財經雜誌任傳產記者三年,有許多拜訪產業的經驗與故事,後來轉入金融業工作,考取高業證照。擅長將複雜議題化繁為簡,期許成為投資與大眾間,說故事的人。工作之餘,寫下觀察投資學習的備忘錄。連絡信箱:devinwang17@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羊羽的財經備忘錄 的其他內容
上次發文才說,如果大盤跌破前方支撐、市場持續釋出新利空,可能就會轉保守看待。 而說實在,這波回檔真的有點出乎意料,從 2 月中開始一路大跌,不只跌破前低支撐,中間甚至沒有連續超過 2 天的反彈。與此同時,川普的不確定性也持續發酵。 簡單整理目前看法,包括 AI 增速、經濟衰退、通膨復燃,以及回檔反思
過去一週,美股經歷一波,以 AI 股為首的大血洗。美股的 CNN 恐懼貪婪指數,最低跌到 18.65,進入極度恐懼區間。 市場也傳出,微軟取消資料中心租約、輝達對台積電砍單傳言。 到底,現在美股大逃殺,是撿便宜機會?還是逃命的開始?本文簡單分享看法!
自從川普上任以來,不只提到台灣搶走美國與晶片生意,更放話課徵 100% 晶片關稅。 目前,市場盛傳,美國政府可能要求台積電技術入股 Intel,或合資成立新公司,確保晶片製造回流美國。 假如事情確立成真,肯定對台積電會短期利空。 我們該如何去思考台積電的後續發展?台股還能續抱嗎?投資思維是否要轉變?
上次發文才說,如果大盤跌破前方支撐、市場持續釋出新利空,可能就會轉保守看待。 而說實在,這波回檔真的有點出乎意料,從 2 月中開始一路大跌,不只跌破前低支撐,中間甚至沒有連續超過 2 天的反彈。與此同時,川普的不確定性也持續發酵。 簡單整理目前看法,包括 AI 增速、經濟衰退、通膨復燃,以及回檔反思
過去一週,美股經歷一波,以 AI 股為首的大血洗。美股的 CNN 恐懼貪婪指數,最低跌到 18.65,進入極度恐懼區間。 市場也傳出,微軟取消資料中心租約、輝達對台積電砍單傳言。 到底,現在美股大逃殺,是撿便宜機會?還是逃命的開始?本文簡單分享看法!
自從川普上任以來,不只提到台灣搶走美國與晶片生意,更放話課徵 100% 晶片關稅。 目前,市場盛傳,美國政府可能要求台積電技術入股 Intel,或合資成立新公司,確保晶片製造回流美國。 假如事情確立成真,肯定對台積電會短期利空。 我們該如何去思考台積電的後續發展?台股還能續抱嗎?投資思維是否要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