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俞陶陶坊:傳承茶陶文化的夢想家與實踐家

2021/06/1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沏茶過程是一種藝術,品茶氛圍是一種文化。我們不只是銷售茶器,更是在推廣飲茶及壺藝的傳統文化。
這是陳俞壯和林鈺薰兩人成立「君俞陶陶坊」的初衷,緣起自父親陳金城老先生的想願,實現於夫妻倆共同的堅持,從小型工作室、全臺行走自銷、市集固定攤位,直到開設實體店面,長達三十多年的築夢路。
(君俞陶陶坊提供)
走進這間位於鶯歌火車站附近的陶瓷茶具展售商店,實際空間不大,但陳設簡潔,各式茶具依照創作者及類型擺置,價格也清楚標示,一目瞭然。老闆在店內一隅沏茶,用自家茶壺及代售茶葉招呼客人享用;老闆娘則在一旁熱切回應詢問,嫻熟介紹各種茶器的特色,因應客人的飲茶習慣和品味推薦茶器。

如此場景,對三十多年前剛結婚的兩人來說,或許是冥冥中注定卻未曾預想到的吧!

站在家傳工藝的基石上,以勤拓客源的用心,扭轉中國茶壺來襲的困境


父親陳金城老先生,是早年鶯歌知名窯廠「金城窯」的創辦人,絞泥花紋為獨門工法。身為窯廠廠主的小兒子,陳俞壯老師自小與陶土為伍,寒暑假在家協助父親上山尋土、採土、濾土,並在嚴父指導下扎實學習製陶技法。

畢業及退伍後,老師卻沒有跟著父親在家製壺,而是先到永豐餘及嬌生等企業擔任業務,訓練銷售技能。
爸爸說,希望我們有天能回家做茶壺,和其他兄姐一起延續這項傳統工藝,並且將茶陶文化推廣給更多人。
因為年邁父親生前的一個心願,結婚後第2年至第3年,夫妻倆經營「君俞陶」工作室,延續父親絞泥工法,開始從事灌漿茶壺的製作。

夫妻倆起先是將茶壺交由商家通路販售,但隨著中國大陸低價茶壺進口至台灣,灌漿壺面對人工短缺及工資上漲,逐漸不敵競爭。於是開始學習手拉茗壺製作,並決定由老闆本人站上銷售前線,發揮業務專才勤跑各鄉鎮。

「手拉茗壺注重專業研發製作與作品獨特性,剛好能和灌漿壺做出區隔,但當時還不是主流,店家也比較不清楚如何幫我們推銷,才興起自己來銷售的念頭。」
(陳俞壯老師專注製做手拉茗壺。君俞陶陶坊提供)

銷售日常中與顧客的相互切磋,追求製壺工藝的精益求精


直接和客戶接觸後,夫婦倆有機會獲得茶壺市場的真實反饋。「那時候才瞭解到客人的泡茶偏好和需求,才知道茶壺要如何製作才能泡出好喝的茶湯,開始重新去構思改良我們製作的茶壺,不再只是追求外觀造型的特殊。」
樸實而又實用的一把壺,是不失製壺精神的堅持。
2000年鶯歌陶瓷博物館落成啟用,同時鶯歌老街轉型觀光街道,加上2001年國內實施週休二日,假日人流絡繹不絕,帶動了鶯歌陶瓷市場的盛大買氣。「那時候假日經常是20台到30台遊覽車聚集在賣場前,可以說是鶯歌陶瓷觀光的榮景時期呢!」老闆娘回憶道。

夫妻倆乘著國內觀光潮流,在鶯歌建國路市集設攤,做為推廣喝茶文化和陶壺工藝的第一步,並整合行銷家族兄長們的茶壺,實現當年父親遺願。

脫離既有通路並開始自產自銷,無論是最初勤跑各鄉鎮,或是後來擺設固定攤位,夫妻倆都必須直接面對顧客的詢問及市場銷售的考驗。如此直球對決,讓夫妻倆體認到「做壺的人一定要懂沏茶」的道理,也在一次次和顧客切磋過程,逐漸培養出與購壺者交流品茶及養壺的專業實力。

好學的老闆娘,更為了提升茶壺的泡茶功能性,下足功夫學習茶陶相關知識。「我把圖書館裡有關茶葉、陶瓷和茶器的書籍通通搬回家,而且每一本都讀完!(笑)」而這股認真拼勁,源自於老闆娘當年在汽車材料行工作時的磨練,「我們老闆是位拼命三郎,也嚴格要求我們:面對客戶的需求,一定要努力找出答案。」

我想起剛才老闆娘面對客人的詢問,總能詳盡回答,並針對客人泡茶習慣給予合適的購買建議。如此自然應答的背後,是老闆娘多年自勤自勉才能做到吧!

從專研遍讀茶壺書籍,加上自行融會貫通,再經過與客人交流的實務驗證,陳俞壯與林鈺薰慢慢地精進製壺品質,讓客人滿意。

回首夫妻兩人各自努力為共同夢想胼手胝足的日子,老闆娘的語氣清朗而神情自信。

真誠回應顧客需求,展現多元新穎的創作風格


有次和另一位陶藝老師聊到君俞陶的作品,對方這麼說:「觀看陳老師的作品,會覺得老師很厲害,怎麼有如此源源不絕的新穎構思啊?」

瀏覽老師的作品集,確實是呢!

不僅在壺體大小上,區分為4至6人份、2至3人份及1人使用的迷你壺;在壺面質地上,既可呈現光滑亮面,也能表現低調霧面及手感梨皮;在燒成工法上,有常見的一次燒成,也有多次燒成的作品。
(陳俞壯老師的多元新穎風格。君俞陶陶坊粉絲頁)
  • 二燒壺
「經過二次燒成的茶壺,溫度較一燒來得高,可讓土胚毛孔縮至最小,迅速逼出茶味,使茶湯風味更勝一籌。」但二燒難度極高,必須對窯爐溫度的掌控更加謹慎,考驗製壺者的功力。
(左:二燒梨皮直筒壺;右:斑駁感二燒壺。君俞陶陶坊粉絲頁)
有時候顧客會請我們客製茶壺,也刺激了不少製壺的想法。
  • 刻字壺/刻紋壺
像是刻字壺與裂紋壺系列,便是有位顧客送禮需求,請老闆和老闆娘幫忙在茶壺上刻詩句,老闆娘將過去所學的平面篆刻技法應用壺體曲面上,幾經練習後發展出獨具風格的壺面設計。

「在回來幫忙製作茶壺之前,我考上代課老師,當時學校有提供篆刻課程,我就去學了。沒想到後來會用到(笑)」的確,上天指引給我們的路,究竟會帶我們朝向何方,有時候要過好些年才會恍然大悟。
(刻字壺。君俞陶陶坊粉絲頁)
(刻紋壺。君俞陶陶坊粉絲頁)

走過三十年,仍將延續的茶陶文化推廣初心


君俞陶店內擺設著不只有各式茶壺和茶具,也有老闆和老闆娘精選的臺灣好茶。來訪當天,巧遇兩位年輕人來店內購買茶葉,用來送給職場資深前輩。只見老闆娘細心探詢喝茶者的偏好,老闆翻閱之前購買紀錄確認需求,最後並貼心遞給名片,「如果不太瞭解怎麼泡茶和使用茶具的話,可以訊息問我們喔!」

老闆娘認為,沏茶時間的留白,可以沈澱煩雜思緒和情緒;好的茶葉可以沖泡多次,隨著時間經過,每一泡呈現不同層次的韻味,不管是獨自感受,或是和親友分享,即使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仍會是人們不可或缺的精神飲料。

君俞陶陶坊不僅製作茶壺、銷售茶具,每一個與顧客相遇的時刻,都是夫妻倆為訪客沏壺好茶、分享陶壺工藝及品茶知識,來推廣茶陶文化的寶貴機會。
【更多資訊】
  • 君俞陶陶坊-陳俞壯手拉壺
    https://www.facebook.com/chenteapot/
  • 藏藝閣-名師部落閣/ 陳俞壯https://www.cangyigetw.com/blog/CHENYUZHUANG
Cheri Lin (Francine)
Cheri Lin (Francine)
資歷未滿10年、重度抖M的貓奴,但夢想當一隻被愛人圈養在隱世花園的爬格子貓,慵懶地在陽光灑落的Mac鍵盤上,邊取暖邊跳躍行文,羅織出對世界運行的探索、對產業人文的觀察、對飲食玩樂的紀錄,對內心自我的抒發。左腦分析產業數字,右腦發想料理菜色,在書房與廚房的之間,與貓主子共譜日日靜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